为减轻养老压力,清华教授建议退休15年再领养老金,你觉得可行吗

发布时间:2025-08-29 10:17  浏览量:1

说到养老金,就简直戳中了退休老人的命门,随着养老金涨幅逐年走低,不少退休老人猜测未来的养老金入不敷出、彻底崩盘。

清华大学教授某学院的杨燕绥早在之前就提出建议,企业职工在退休之后延迟15年再领取养老金,期间通过自力更生赚取生活费,这样一来,养老金的缺口就不会一直扩大,能有效地维稳养老金制度。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60岁退休,就要等到75岁才能领取养老金,如果你是50岁退休,那就要等到65岁才能领取养老金。

目前看来,这个建议并没有被国家政府采纳,如果真的采纳了,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究其原因,这个建议根本不适合我国当下的国情,不但对养老金制度没帮助,还会引起更多的不满和抱怨。

1、对老年人信心过满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更别提老年人了,人到晚年,身体素质远不如从前。

这个时候再重新上岗,工作效率大幅下降,工作精力严重告急,用人单位必然也是怨声载道,对谁都不好。

如果实在撑不住,在家休养身体,没了养老金的支撑,这段时间的生活保障又从何而来?

2、高估了当下就业环境

退休之后,还要再工作15年,这个时间想想都令人头皮发麻。

现在的就业环境是一年比一年差,遍地都是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

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和市面上的小年轻竞争,优势显然是比较弱的。

退一步说,如果有岗位优先安排给已经退休的老年人,那青年的就业率又该如何保障,在就业率不断下跌的背景下,社保缴纳率必然会受影响,长期下去,对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3、对年轻人耐受力期待过高

如果要等到退休15年之后才能领取养老金,就意味着延迟退休的时间长达15年,而不再是官方已经公布的弹性退休制度。

这样一来,就等于瞬间浇灭了年轻人缴纳社保的热情,打击了缴纳社保的积极性,谁能辛辛苦苦接受缴纳社保那么多年,结果退休之后还得等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

现在的年轻人本来想法就很多,更多的人都是活在当下,如果感觉未来养老金的希望渺茫,很可能就会选择放弃缴纳社保。

综上,虽然该教授的出发点是好,但是并不适用于我们的国情,提出真正有效的建议,应该基于大多数的人的利益去考虑,让年轻人缴纳社保有动力,让老年人按时领取养老金有保障,这样才是真正的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