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一查,肠胃开始“出状况”?医生坦言:这4点千万别轻忽

发布时间:2025-08-29 13:39  浏览量:2

现在去医院做胃镜的人是真不少,很多人本来就想看看有没有胃炎、幽门螺杆菌,结果一查,发现问题比“胃不舒服”严重多了。有些人拿到报告就懵了,医生说“有点糜烂”、“已经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了”、“建议活检”这些话,听着就让人害怕。

其实,很多肠胃病都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跟咱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不过,就算胃镜查出问题,也不是没救了,关键是能不能听懂身体发出的信号,别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这几年,不少年轻人体检做胃镜,发现胃黏膜萎缩,甚至有肠化、生变的迹象,这让医生挺担心的。

因为以前这些病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才得,现在很多三十多岁的人就开始有这种“老年化”的胃病。

要是还不在意,继续熬夜、吃外卖,过不了几年,肯定越来越糟。

说真的,现在人生活节奏太快了,吃饭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填饱肚子,能不能好好消化,有没有规律,根本没时间管。

但要知道,胃再能扛,也不是铁打的。

长期刺激、不好好保护,慢慢就会发炎、糜烂,甚至更严重。

尤其是肠胃本来就不好的人,再加上一些坏的饮食习惯,就等于自己把身体往更糟糕的方向推。

最常见的就是早餐不吃,午餐随便吃,晚餐撑到爆。

有些人白天上班忙,早上没空吃饭,中午随便吃个快餐,晚上累了一天,就点外卖,吃的特别饱。

偶尔这样没啥,要是天天这样,胃很快就受不了了。

因为长时间不吃早饭,胃酸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上不规律的饮食让消化系统总是出问题,时间长了,黏膜变薄、功能变弱,胃炎就找上门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很普遍,就是明明知道胃不舒服,但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不愿意去医院检查。

有些人甚至觉得胃镜太吓人,宁愿自己吃点药对付。

其实现在无痛胃镜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过程就几分钟,没那么可怕。

重要的是,胃镜能看到很多吃药看不到的东西。

像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这些,要是发现的晚了,后期出现癌前病变,后悔都来不及。

再说说幽门螺杆菌,现在国内感染率特别高,尤其容易在家人之间传播。

比如,一家人一起用餐具、吃饭互相夹菜、喂孩子时自己嚼碎了再喂,都可能传染。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城市成年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概在40%—60%之间,农村地区甚至高达70%以上。

很多人感染了早期没啥感觉,可能就稍微嗳气、胃胀、口臭,根本不当回事。

但这种细菌要是在胃里长期存在,就可能引起慢性炎症,甚至胃癌。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幽门螺杆菌列为I类致癌物了,这不是吓唬人,是有数据支持的。

另外,很多人觉得年轻人身体好,偶尔胃疼、拉肚子、反酸,忍忍就过去了。

这种想法很危险,因为肠胃病往往都是这样慢慢变严重的。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吃辣喝酒没事,到了三十多岁突然觉得吃啥都胀、肚子不舒服,去检查才知道已经得了慢性胃病。

特别是胃黏膜长期发炎,就可能发生萎缩、肠化这些变化,而这些都是癌变的信号。

还有些人做完胃镜,看到报告上写着“糜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这些字眼,就觉得反正不是肿瘤,没事。

但在医生看来,这些问题不处理,就会慢慢往严重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糜烂型胃炎,说明黏膜已经反复受损了,再加上胆汁反流、胃酸过多,受损的程度会越来越大。

这时候还不注意,继续吃刺激性的东西,像火锅、麻辣烫、烧烤之类的,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关于吃药也得说一下,有些人自以为懂,觉得“我吃点奥美拉唑就行”,结果一吃就是好几个月。

这是很大的错误,奥美拉唑之类的药是抑制胃酸的,短期内对胃炎、胃酸倒流有帮助,但长期吃可能让胃酸分泌紊乱、影响钙镁吸收,甚至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

这种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吃,不能自己随便长期吃,更不能当保健药。

另外,不少人觉得自己胃不好,就啥都不敢吃,长期只喝粥、吃面条。

看起来是“养胃”,其实容易营养不良。

肠胃不好的人更需要合理均衡的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反而比只吃清淡的更有助于修复黏膜。

而且长期吃的太单一,肠道里的菌群也容易失调,让整个消化系统更脆弱。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情绪对肠胃的影响。

有些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焦虑、烦躁、失眠,胃肠功能也会跟着出问题。

医学上有“应激性胃病”这个说法,就是说情绪不好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特别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脸、吃饭不香、睡觉不安稳的人,最容易出现胃痉挛、肚子疼、消化不良这些问题。

长期这样,肠胃问题很难好。

总的来说,肠胃问题很多时候不是一下就爆发的,而是从一次次的不良习惯中慢慢积累出来的。

一旦做胃镜查出问题,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待了,要从饮食、作息、情绪、用药这些方面入手,真正做出改变。

医生的建议不是吓唬人的,而是根据无数的病例总结出来的经验,越早改掉坏习惯,身体恢复的越快。

总之,别等问题严重了才后悔。

有些人觉得自己年轻,觉得“胃癌”跟自己没关系,但实际上,癌症从出现早期病变到真正变成癌,一般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

如果在糜烂、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这些阶段就重视起来,很多胃癌都是可以避免的。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做胃镜不是为了让自己放心,而是为了抓住可以挽回的机会。

只要肠胃还在发出信号,就还有机会修复它。

但机会不会一直等你,身体一旦过了那条线,可能就不是吃点药、休息几天就能解决的了。

[1]倪建芳.护理干预对无痛肠胃镜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