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派出所开了“法制门诊”!
发布时间:2025-08-29 16:16 浏览量:1
今年7月,东港公安分局执法质效考核结果公布,日照路派出所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该所专职法制员贺晓燕。
多年深耕法制工作,贺晓燕熟知基层执法中的难点与痛点。她以转变执法理念、守护公平正义、服务基层治理为主线,瞄准执法关键环节,一次次开出“法制良方”。
2024年7月,初到日照路派出所,贺晓燕就遇到一起棘手的聚众斗殴案件。由于现场取证不够全面,关键证据缺失,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她立即现场“把脉问诊”,带领办案民警重新梳理线索,列出详细的补证清单,指导民警固定电子证据,完善证人证言。那几天,她带着大家常常加班到深夜,最终案件得以顺利办结,所有涉案人员均被依法处理。
“不能等到问题发生后补救,必须从源头上开展防范。”这次经历让贺晓燕开出了她的第一剂“法制良方”——编写《行政案件自查清单》和《刑事案件自查清单》,从受立案到卷宗归档,每一个环节明确标准、规范要求。至今,这份清单仍在全所使用,成为执法规范的重要保障。
今年上半年,日照路派出所有责投诉案件仅1起,同比下降80%。这一变化得益于贺晓燕的另一剂“法制良方”。
去年9月,市民马先生与王先生因业务纠纷发生冲突,马先生一时冲动砸坏了王先生的车门。民警调查发现,两人本是多年好友,却因积怨反目成仇,若只处罚马先生,极有可能激化矛盾。
经过会商,贺晓燕建议采用“说理式”执法,她和办案民警把当事双方请到一起,将案件事实、法律依据摆到桌面上,逐一讲清事理、讲明法理。经过反复沟通,去年10月底,双方达成和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执法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贺晓燕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好方”还需“好药引”。为进一步提升执法质效,贺晓燕推出“无感式考评”机制:不预先通知、逢卷必查,实时预警、动态纠偏,有效克服了以往突击式评查的滞后性。
随着全所民辅警执法办案能力的稳步提升,贺晓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提升固然重要,但根植于心的法治思维更重要。于是,由她主讲的“每日学法5分钟”小课堂开了起来。
这一小课堂不仅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她的又一剂“法制良方”。她用民警亲自办理的案件作为教材,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的实战经验。“以前总觉得法条难记,现在贺姐用我们办的案子一讲,一下子就明白了!”年轻民警小单道出了小课堂的实效与魅力。
夜幕降临,法制员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贺晓燕仔细翻阅着当天的案卷,手边的笔记本记录得密密麻麻。从梳理清单防范执法风险,到说理式执法化解矛盾,搭建小课堂培育法治思维,一年来,贺晓燕的“法制门诊”从未“休诊”。
“法治建设没有终点。”她常说,每一起案件的规范办理,每一次矛盾的妥善化解,都是在为公平正义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