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柳满遭灾求堂兄被拒,陈老丐仗义相助,终让柳家翻身
发布时间:2025-09-01 06:12 浏览量:4
咱来讲一段清朝道光年间的奇事。在山东青州府下辖的青石镇外,有个月牙湾村。村里住着姓柳的两户人家,东头的柳成是秀才出身,家底颇为殷实;西头的柳满则是个庄稼汉,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这两人本是堂兄弟,柳成的爹临终前,拉着他俩的手千叮万嘱:“咱柳家就你们这两根独苗,往后可得相互帮衬着,可别生分了。”
柳成娶了镇上布庄掌柜的女儿胡氏,还生了个儿子叫柳小书;柳满的媳妇早早去世,只留下个女儿柳丫头,爷俩就守着三亩薄田勉强度日。村里还有个叫陈老丐的,其实他并非真正的乞丐,而是十年前逃难来的外乡人。他左腿瘸了,平日里就靠帮人挑水、舂米换口饭吃。柳满心地善良,见他可怜,时常把家里的粗粮饼子分他半块,冬天还送过一件旧棉袄。陈老丐把这份恩情牢牢地记在心里,只要柳满家有个什么事儿,他准是头一个上门帮忙。
可自打柳成中了举人之后,整个人就渐渐变了模样。胡氏更是眼高于顶,瞧着柳满家穷,连大门都不愿让他进。柳满为人老实,也不计较这些,心里依旧念着堂兄当年读书的时候,自己给他送柴送米的情分。
那年夏天,月牙湾遭遇了一场大水灾,柳满家的土坯房被无情地冲塌了,三亩田地也被淹得颗粒无收。柳丫头受到惊吓,发起了高烧,柳满抱着女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求柳成。
当时柳成正在院子里悠哉地摇着扇子喝茶,看到浑身是泥的柳满急匆匆赶来,眉头一皱,却没起身,慢悠悠地问道:“兄弟,这是咋啦?”柳满赶忙把灾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接着苦苦恳求道:“哥,求求你借我些银子,先给丫头看病,再盖间茅草屋,日后我一定还你!”
还没等柳成开口,胡氏就从屋里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双手叉腰,破口大骂:“柳满,你脸皮咋这么厚啊?我家成儿刚中举,正是用钱的时候,哪有闲钱借给你这个穷鬼?再说你那丫头能不能好还不一定呢,别到时候银子白白浪费了!”
柳满的脸涨得通红,正想再求求情,柳成却不耐烦地摆摆手:“不是哥不帮你,实在是家里开销太大。你要是真的这么困难,就把剩下的那点田产卖了吧,好歹能换些钱应急。”柳满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那田可是他和女儿的命根子,哪能说卖就卖呢?他抱着丫头转身就走,出门的时候,还听到胡氏在跟柳成嘀咕:“还好没借给他,省得日后被他赖上。”
柳满走投无路,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放声大哭。正巧陈老丐挑着水桶路过,看到他这般凄惨的模样,赶忙放下担子,问清楚了缘由,不禁叹了口气,说道:“柳大哥,你当年对我的好,我一直记在心里。丫头的病可不能耽误,我这儿攒了三两银子,你先拿去给她抓药。盖房子的事儿,咱们再慢慢想办法。”
柳满颤抖着双手接过银子,眼泪吧嗒吧嗒地掉在银子上,哽咽着说:“陈大哥,你就这点积蓄啊,都给了我,你以后可咋活呀?”陈老丐笑了笑,满不在乎地说:“我一个孤老头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啥大不了的!”
有了银子抓药,柳丫头的烧渐渐退了。可盖房子的钱还是没有着落,柳满没办法,只能带着女儿在破庙里勉强凑合着住。陈老丐每天都来帮忙,白天帮人干活换粮食,晚上就帮柳满收拾破庙。胡氏听说了这事,还跟村里人嘲笑说:“一个瘸子帮一个穷鬼,这俩难兄难弟,能折腾出什么名堂来?”
这天,陈老丐帮镇上的药铺送药材,路过码头的时候,听到几个客商在议论,说南方的药材紧缺得很,尤其是当归、党参,要是能运过去,能赚两倍的利润。陈老丐听了,心里突然一动。他早年在南方讨过生活,认识几个药农,要是能把北方的药材运到南方去,说不定就能赚些钱帮柳满盖房子。
于是,他连夜找到柳满,兴奋地说:“柳大哥,我想出去跑一趟药材生意,帮你赚盖房子的钱。你就在家照看好丫头,等我回来!”柳满担心他腿不方便,路途又那么遥远,实在太辛苦,可陈老丐主意已定,第二天一大早,就揣着仅有的几吊钱出发了。
陈老丐因为腿瘸,走路很慢,一路上全靠搭顺路的骡车,就这样走了半个多月,才终于赶到南方。他找到当年认识的药农,以低价收购了一批当归,然后又雇船把药材运到苏州。正巧苏州的药行缺货,没几天,这批药材就全部卖光了,赚的钱比本钱整整翻了三倍。
他顾不上休息,又打听到苏州的丝绸在北方很好卖,就买了几匹上等的丝绸,雇人运回青州。镇上布庄的掌柜一看丝绸的成色这么好,立刻以高价买下,陈老丐又赚了一笔。
这一趟下来,陈老丐揣着满满一袋银子回到了月牙湾。柳满看到他又黑又瘦,腿上还磨出了血泡,心疼得抱着他大哭起来。有了钱,柳满很快就盖起了三间瓦房,还买了两亩好田。柳成和胡氏听说陈老丐赚了大钱,就上门假意寒暄,想让他带着柳成一起做生意,陈老丐一口就拒绝了——他可没忘记柳成夫妇当初的冷漠无情。
从那以后,陈老丐就往返于南北两地做生意。春天运药材,夏天贩丝绸,秋天收粮食,冬天卖皮毛。他脑子灵活,又讲究诚信,生意越做越大,没几年就攒下了不少银子。他不仅帮柳满买了十亩良田,还请了先生教柳丫头读书。
柳成眼红得不得了,偷偷跟着陈老丐学做生意。可他这人既怕吃苦,又贪图小便宜,收药材的时候总想压低价格,运货的时候又舍不得雇好车,结果药材在路上坏了一大半,赔了不少钱。胡氏不甘心,又唆使柳成去偷陈老丐的生意门道,结果被陈老丐当场撞破,这下柳成在村里彻底没脸见人了。
后来陈老丐年纪大了,就不再跑生意,跟着柳满一家安享晚年。柳丫头聪明好学,长大后考上了女学,成了青石镇第一个女先生。
陈老丐八十岁那年与世长辞,柳满按照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了柳家祖坟的旁边。村里人都念着陈老丐的好,联名给县衙写了一封信,称赞他的忠义之举。知县又将此事上报给巡抚,道光皇帝听说了这件事,特意下旨建了一座“义士坊”,用来表彰陈老丐的义举。
柳成夫妇看着那座牌坊,再想想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羞愧得都不敢出门。而柳满一家,靠着勤劳和诚信,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青石镇远近闻名的善人家。
有道是:瘸腿亦可走天涯,忠义能撑半边天。莫道寒门无义士,一颗赤心照千年。陈老丐虽然只是个外乡的瘸子,却凭着知恩图报的情义,帮柳满父女渡过了难关,这份善举,比起那些富贵人家的冷漠,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