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坦言:大多是因为这4因素
发布时间:2025-09-01 12:00 浏览量:2
这几年体检报告真是越来越吓人,特别是城里的年轻人,查出血糖问题、糖耐量异常,甚至确诊糖尿病的,真不少。
以前都说糖尿病是老年人才得的,现在20几岁的上班族、30出头的宝妈,还有刚上大学的学生,都查出高血糖。
很多人都问:这是咋回事?怎么这么多人往糖尿病的路上走?医生也承认,这几年门诊里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确实变多了,这跟生活习惯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现在城里人生活节奏太快了,尤其是一线城市,早上挤地铁,中午叫外卖,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回家还得刷手机、追剧。
结果就是吃得晚、睡得晚、动得少,心情还不好。长期这样,身体肯定出问题。
糖尿病发病原因很复杂,不是光吃糖多这么简单,跟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紊乱、慢性炎症、代谢问题都有关系。这些问题在高压、久坐、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下特别容易出。
要说为啥城里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首先得说说吃。以前农村或者小地方的人,吃饭比较规律,油腻的东西也少,自己做饭能控制盐、糖、油的用量。现在城里吃的,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早餐一个面包加奶茶,中午外卖不是炸鸡就是披萨、汉堡,晚上不想做饭就吃麻辣烫、螺蛳粉,或者撸串喝啤酒。
一天下来摄入多少碳水、多少油脂?而且不是偶尔吃一次,是天天这么吃,长期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饮食,身体很快就会出问题,胰岛素没那么敏感,时间长了就变成糖尿病。
还有数据。《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成人超重率达到34.3%,肥胖率16.4%,城市里肥胖率更高,接近20%。
报告还说,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超过12%,也就是每10个人里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
世界卫生组织也说了,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脂肪多了会影响胰岛素工作,让它没法正常降低血糖,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现在城里年轻人普遍运动不够。不是大家懒,是太忙了。早出晚归,很多人一天走不到1000步。
以前骑车、走路上下班的人少了,现在都是电动车、地铁、打车,还有人远程办公,基本一天都坐在电脑前。
长期久坐会大大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美国有研究显示,每天坐超过8小时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比每天坐5小时以下的人高近90%。
中国人平均每天坐着的时间也接近9小时,特别是办公室的人。长期疏于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速率减缓,胰岛素的工作效能降低。如此一来,血糖的调控便愈发困难,健康隐患也会悄然增加。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作息不规律。睡眠和血糖关系很大。城里人熬夜的太多了,不是为了工作就是为了玩。
打开手机,凌晨一点还在刷视频的人一大堆。但是,人体的代谢是有规律的,经常熬夜,特别是超过11点睡觉,会影响胰岛功能和肝脏排毒。
更重要的是,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空腹血糖升高。
日本有研究发现,每天睡不到6小时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睡眠人群的两倍。而城市里,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太多了。
还有一个心理问题,就是压力太大。这其实很可怕。城市生活让人焦虑,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工作竞争、人际关系,长期积累下来会影响身体,导致皮质醇水平一直很高。
皮质醇是一种“升糖激素”,长期升高会导致血糖降不下来。所以,有些人明明没怎么吃糖、体重也正常,也查出了糖尿病,就是因为压力太大、睡眠不好、情绪波动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当然,也不能忘了遗传因素。很多城里人本身家里就有糖尿病史,以前没当回事。但是有遗传背景的人,胰岛功能更容易受损,再加上环境不好,就容易发病。
数据表明,若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超普通人3倍;倘若父母双方皆有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则更为可观。
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意生活方式,但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没关系,等到发现血糖有问题就晚了。
总的来说,城市生活方便是方便,但也把人困在一个看不见的“糖网”里。吃得多、动得少、睡得晚、压力大,身体哪受得了?
以前说糖尿病是“不能吃糖”,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对。如果不注意,糖尿病就不是老年病,而是“城市病”了。
很多人是可以改变糖尿病前期状态的,关键是要有意识。改变饮食,适当运动,保证睡眠,学会放松心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才是健康的关键。
医生说,70%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可惜的是,知道的人不少,真正能做到的没几个。特别是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没问题,等到真有问题就晚了。
再说一遍,糖尿病不是偶尔吃一顿吃出来的,也不是光吃糖才会得,是生活习惯一天天积累的。别等到体检报告有红字了才想起注意血糖。
从今天开始,少点外卖、多做饭,少熬夜、多睡觉,少焦虑、多放松,这些小改变,才是对自己身体负责。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