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任何弱小的事物,都是大道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5-09-01 12:44 浏览量:2
第六十四课 反者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弱者,道之用。”任何弱小的事物,都是大道的运用。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争强,水处弱。人本性渴望越来越多的名利地位,要得到这些就要不停地打败其他人往上爬。但即使得到了很多也还是不知足,还要成为天下第一,把万事万物都踩在脚下。当了天下第一还不满足,还要永远当第一,谁要来争第一,就要拼命打败他。无处不显示自己的本领大,结果就是被大家疏远,没有群众的支持,成为孤家寡人。把精力都放在争强好胜上,实际是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能量,而且不论多么强的人总有走下坡路的一天,等到他争不到第一了,就轮到他被别人踩在脚下了。这就是人争强好胜的坏处。
水往低处流,哪里有低洼的地方,水就汇聚到哪里去。小的有池塘、溪流,大的有大江、大海。任人取用不争强好胜的水,一点一滴地汇聚成江河湖海。那江河湖海平时看着很平静,既能养育鱼虾也随人取用,但是发起怒来人类也很难抵挡。类比我们人,人如果能向水学习做到无私无欲、处下不争和乐于助人,看起来似乎是吃亏,但是符合了自然规律,就会得到道的帮助,得到的比你争来的更好。而且不争强好胜也就不会消耗不必要的能量,也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这就是水处弱的好处。(水穷云起)
任何事物的反面,都是按大道而运动的。你说正面是对的,实际上是反道的,不符合道的。比如拿正面来讲,万物都要争生存,要优胜劣汰,争强好胜;它的反面呢?就是要处下,要不争,这是符合道的。舍己救人,这是符合道的,必须要以自己的无私,才能成其私。人道的反面,就是大道的运动。道就不能为自己,要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要舍己去为人。这正好与人道相反,所以这个反面就是道。
任何弱小的事物,都是大道的运用。人都是往高处走的,为人处事都想争个出头,争个第一。我们修道德的人就要把自己变成弱者,你就接近道,符合道了。你处下处贱,成为弱者,这正是用的道。低洼的地方宝贝多,你处下就可以获得了,深入低层最幸福,满身都是道气布。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短短的二句话,通过孙教授的讲解,颠覆了我曾经人道的认知和“三观”。虽然是在修道德好多年,认知豁然开朗,入了耳但却没有真正入心,言行没有跟上,道德经要求的很多地方都没能真正做到。
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懂得修学道德经,要学以致用是关键。一边修、一边学着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尽力去转变自己。再回头看,自己也曾经争强好胜,好像也没有多得到。相反尽量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行,真修实做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从身边细微小事做起,通过复过辅正、去私为公、处下处弱不争、做吃亏利他的事... 自己看似在付出,其实自己得到了更多,心情舒畅深远,正能量护身吉祥。
道德经字字句句皆客观,一天四遍不照着做空修。一定要抛弃自私自利这个根,舍弃不了人道,就修不成大道。而甘愿处下、把弱者来做,你的道德水平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竹露清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