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萌娃作用显著
发布时间:2025-09-01 11:10 浏览量:4
每天早上幼儿园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入园的场景特别欢快。我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他们蹦蹦跳跳地进来,然后奔向那面自主签到墙。这墙很有趣,上面有各种图案和小贴纸,孩子们能依据当天的心情、喜好来选择签到方式。有的孩子会贴上大大的笑脸贴纸,有的会画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个签到墙让孩子们一进园就能自主开启新的一天,其实这里面藏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呢。
说到人本主义,里面有个需求层次理论,在幼儿期的表现可明显了。对于3 - 6岁的孩子,生理需求是基础,在幼儿园得吃饱睡好。但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安全需求,要让他们在幼儿园感觉环境安全,老师和小伙伴都能信任。我班上有个孩子,刚入园时特别胆小,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就经常关注他,给他温暖的微笑,拍拍他肩膀,慢慢他有了安全感,开始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了。
安全需求满足后,归属与爱的需求也很重要。孩子们需要感觉自己是班级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班常组织集体活动,像一起画画、做手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尊重需求也不能少,每个孩子都有想法和个性,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就像在自主签到墙那里,我从不干涉他们的选择,让他们自由发挥。还有自我实现需求,孩子们在游戏和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自己的能力,比如有的孩子在积木区搭出有创意的建筑,这就是自我实现的体现。
在积木区,有次我看到两个孩子起了冲突。一个孩子想用另一个孩子手里的积木,直接就去抢。被抢的孩子不愿意,两人拉扯起来。我没立刻上去制止,在旁边观察。被抢积木的孩子大声说:“这是我先拿到的,你不能抢!”抢积木的孩子愣了下,然后说:“我很想用这个积木搭大城堡,你能借给我吗?”被抢的孩子想了想说:“那好吧,你用完要还给我。”一场冲突就这么解决了。从这件事能看出,孩子们在自主解决问题时,学会了表达想法,也学会了尊重别人。要是当时我直接上去把积木拿走重新分配,他们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通过这些实践,我总结出三步来构建人本主义教育环境。第一步是创设自主探索环境。除了自主签到墙,教室里设置了很多不同区域,像图书角、手工区、科学探索区等。孩子们能根据兴趣选择区域,在那自由探索学习。就说科学探索区,放了些简单实验材料,孩子们能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观察有趣现象。
构建环境的第二步是重视情感需求的及时回应。每个孩子都有情感需求,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开心时手舞足蹈,有的难过时默默流泪。我会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有需求就及时回应。比如有个孩子搭积木失败后很沮丧,我走过去拍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再试试,说不定下次就成功了。”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重新尝试。
最后一步是规划个性化发展路径。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发展速度和方向不同。我会根据他们的特点和能力,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比如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我就多给他机会在全班分享故事;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我就鼓励他多参加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这样,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节奏。
经过这些实践,我更相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以后教学中,我会继续运用这个理论,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