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律师事务所分享民间借贷纠纷案列

发布时间:2025-09-02 14:30  浏览量:1

贝莱德律师事务所分享民间借贷纠纷案列

民间借贷纠纷是法院高发案由之一,当前民间借贷纠纷已逐渐从亲朋间的“互助型”借贷转为经营需要或获取利息为目的的“投资型”借贷,暗藏着利率不合规、合同无效、资金用途涉违法犯罪,以及借款人失联、无力归还等风险隐患,最终致使当事人本金受损乃至血本无归。为明确法律边界,强化风险防范,贝莱德律师事务所现分享一个典型案例,以司法裁判加强风险提示,筑牢民间借贷安全防线。

案例再现:

李某和高某是多年好友。2020年的一天,高某兴冲冲地告诉李某,自己的朋友侯某正在做二手车租赁生意,客源稳定、收益相当不错。现在侯某打算扩大规模,自己已经陆续投入300多万,每个月都能拿到一笔固定的利息,便询问李某有没有闲钱可以出借。

李某一向信任高某,又听说“收益可观、安全稳定”,便爽快答应出借50万元,还和高某一同参与生意管理。

起初的几个月,李某每月都能准时收到利息。然而好景不长,侯某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息,到最后干脆直言无力归还。于是李某将高某告上法庭,要求高某归还本金。

高某辩称,实际借款人是侯某。经法院调解,侯某作为第三人加入案件承担还款责任,双方约定分期付款,并由案外人刘某提供担保。

眼看白纸黑字有人担保,李某觉得这回总算有了保障。可谁知,调解书生效后,侯某和刘某依然分文未还。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李某才得知这两人债务很多,名下已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温馨提醒:

在案件代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出借人因朋友关系或轻信他人介绍,将资金出借给个人或企业用于经营周转,以期获取利息回报。然而,他们往往对借款人的经营现状、还款能力、发展前景甚至经营场所都缺乏了解。虽然前期可能获得部分利息,但最终可能会面临“人财两空”的境地——本金难以收回,债务人也下落不明,令人追悔莫及。

事实上,近些年来金融业加大对企业经营贷的支持力度,在借款利息、额度、审批流程等方面呈现对企业有利的趋势,若经营者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往往意味着企业经营已经陷入困境。此时若转向个人借款,出借人务必要提高警惕。同时,在这些借贷关系中,借款人从事经营活动往往是真实的,资金多数也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但是由于高额负债经营、经营能力低下、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经营难以“起死回生”,而类似的借贷行为通常不能认定为刑法上的诈骗。

民间借贷纠纷是法院高发案由之一,大量案件虽然判决出借人胜诉,但借款人往往不主动履行还款义务,案件不得不进入执行阶段。执行过程中,又因债务人无可供执行财产或下落不明等原因,导致执行困难,成为法院最难以执行到位的案件之一。与此同时,民间借贷纠纷总量长期居高不下,也反映出出借人风险防范意识严重不足。

在此,我们郑重呼吁广大民众切实增强借贷风险意识,在出借款项前进行理性分析,审慎评估对方的真实还款能力与实际经营状况,切莫因所谓的经营需要、朋友情面而轻易出借资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