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喝汤的人会少活吗?医生历时44年调查,终于找到真实答案!

发布时间:2025-09-02 15:44  浏览量:1

好多家庭都有喝汤的习惯,感觉饭桌上少了汤就缺点啥。有人喜欢鸡汤,有人爱喝排骨汤,还有人就认准鱼汤,觉得鲜美滋补。

不少老人还每天坚持煲汤,觉得这样对身体好。

但这些年,关于“喝汤到底健不健康”的讨论一直没停过。

有人说汤里有营养,常喝能养生;

也有人反对,说汤就是油和嘌呤,喝多了反而伤身。

为了弄清楚,医学界做了不少长时间的调查研究。

其中有个研究持续了整整44年,总算让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答案。

首先得说清楚,汤的营养到底在哪儿。

很多人觉得把肉、海鲜、骨头放锅里煮几个小时,营养就全到汤里了,喝一碗汤就等于吃了一大块肉。

其实不是这样。

检测结果表明,肉里的蛋白质大部分不会跑到汤里,只有少量氨基酸和小分子会进去。真正跑到汤里的,更多是脂肪和嘌呤。

特别是肉汤、骨头汤,脂肪含量特别高,放凉了就能看到上面浮着一层油。

所以有人觉得汤鲜美,其实鲜味主要来自脂肪和嘌呤代谢物。

再说嘌呤,这东西对健康影响挺大。

嘌呤在身体里代谢后会变成尿酸,尿酸高了就容易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调查发现,很多痛风病人都有长期大量喝汤的习惯,特别是喜欢喝浓汤的人。

长期这样,血尿酸降不下来,不仅关节疼,还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起肾功能损伤。

那个持续44年的研究就发现,常喝肉汤、鱼汤的人,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概率比偶尔喝汤或者饮食清淡的人高。

除了嘌呤,脂肪也是个问题。

特别是老年人,好多人本来就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

如果每天喝一大碗浓汤,就等于额外摄入了大量油脂,时间长了血管负担会越来越大。

研究数据表明,经常喝高脂肪肉汤的人,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25%以上。

也就是说,不注意控制的话,喝汤反而会影响寿命。

当然,医生也不是说汤完全不能喝。

关键在于“怎么喝”。

首先是汤的种类。

比如蔬菜汤、蘑菇汤,这类汤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热量低,嘌呤也少。

相比之下,骨头汤、肉汤营养少脂肪多,长期大量喝弊大于利。

其次是浓淡的问题,很多人喜欢熬很浓的汤,觉得这样才有营养,但其实浓汤里的脂肪和嘌呤浓度更高。

清淡的汤更适合平时喝,既能补水,又不会增加太多负担。

还有个误区,就是补钙。

有人觉得骨头汤能补钙,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把骨头汤当成必需品。

但实际上,骨头里的钙不容易溶解到汤里,就算煮几个小时,汤里的钙含量也很少,远不如一杯牛奶。

那项44年的研究也证明,长期喝骨头汤的人并没有因为喝汤而骨质更好,反而因为脂肪摄入过多,骨质疏松的概率还高点。

所以说,靠骨头汤补钙不太靠谱。

还有一点,就是盐。

很多人喝汤喜欢重口味,加很多盐或者调料,特别是传统炖汤,味道都比较咸。

但高盐饮食本来就是高血压、心脏病、胃癌的风险因素。

汤本身水分多,很多人一碗接一碗地喝,不知不觉盐就吃多了。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喝高盐汤的人,血压普遍偏高,心血管意外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18%左右。

其实,喝汤也有好处,特别是对于消化不好、牙口不好的人,汤更容易下咽,也能增加食欲。

清淡的蔬菜汤、鱼片汤,如果控制好量和做法,完全可以成为饮食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感冒发烧、没胃口的时候,一碗热乎乎的清汤能让人觉得舒服,也有助于补水。

但要注意,这和长期把浓汤当补品是两回事。

医生在那项44年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很清楚:汤可以喝,但不能喝太多,更不能代替吃饭。

汤的营养远不如好好吃肉吃菜,而且风险也不小。

如果每天大碗喝浓汤,可能会影响寿命;

但如果只是偶尔喝点清淡的汤,控制好盐和油,就没啥问题。

健康的关键在于均衡,而不是某种食物。

我觉得,好多人坚持天天喝汤,是因为觉得这样才养生。

其实,真正的健康是合理搭配,而不是依赖某种食物。

与其花大量时间熬汤,不如保证饮食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吃点优质蛋白,这样对延长寿命更有用。

所以,常年喝汤会不会少活,取决于汤的种类和喝法。

高脂肪、高嘌呤的浓汤,确实和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的风险有关;

清淡的蔬菜汤、蘑菇汤,如果适量喝,没啥坏处,还有点好处。

医生们观察了几十年,证明喝汤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要科学、适量。

别盲目相信汤的营养,更不能把它当成万能的保健品。

健康饮食的关键,是均衡、清淡和多样。

[1]张莎.老人手中这碗“暖心汤”暖胃又暖心[N].重庆日报,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