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氧别降太低,越低越危险?医生:血氧饱和度别低于这个值
发布时间:2025-09-02 17:25 浏览量:1
很多家庭都有老人,年纪一大就容易这不舒服那不对劲。
有些时候,看起来是“今天有点累”、“呼吸重一点”、“饭吃得少”,但实际上,可能是血氧在偷偷往下降。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人注意,就可能越来越严重,等真出问题再送去医院,可能就晚了点。
说白了,血氧饱和度这个词听着不常见,但其实跟血压、血糖一样重要。尤其对老年人,血氧越低,身体负担越重,危险程度也是跟着往上走。
大家平时测血压测得挺勤的,但血氧这个数据,很多人连怎么看都不太清楚。其实测法也不难,一个指夹式的小仪器,夹手指上,几秒钟就出结果。
但关键不是会不会用,而是懂不懂这个数字代表的东西。血氧饱和度一般在95%以上才算是正常的,95到98%是最理想的状态。
很多老人只要坐着不动,值可能还在95%,但一活动,比如走个几步、洗个脸、爬点楼,马上就掉到92%、91%,有的甚至89%、88%。这种掉下来的速度,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了。
当然,有人会说,不就血氧低一点嘛,人不也能说话、能走?但殊不知,这种状态是身体在强撑。
心脏跳得更快,呼吸也变急,就是为了多送点氧气到脑子和其他器官。但这样撑着,对身体的伤害是日积月累的,而且还可能突然“塌方”。
在一些研究里就有指出,老年人血氧持续低于92%,在一年内发生心衰、肺炎、突发性意识障碍的概率明显高于92%以上的群体,甚至有的研究数据直接指出:血氧低于90%持续超过30分钟,死亡风险会增加近40%。这些数据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就是在提醒大家,不要把“低氧”当成小毛病。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一些呼吸道疾病流行的时候,比如新冠、流感这些,有些老人其实已经有基础病了,本身肺功能就差,这时候稍微一感染,就容易出现低氧状态。
有的看着人还挺清醒,但一测血氧,已经到89%了。再不注意,就可能直接发展到呼吸衰竭,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很多急诊科医生天天都在面对的现实。
在笔者看来,家庭监测这件事是可以做的,并不是非得去医院。
一个血氧仪,不用很贵,几十块就能买个基础款的,每天早晚测一次,活动前后各测一次,有条件的话,睡觉时候戴上测个夜间波动,也很有意义。
特别是对那种本来就有心肺疾病的老人,比如慢阻肺、心衰、哮喘,或者有过中风病史的人,这些人对氧气的需求和耐受范围都比较窄,一旦血氧偏低,就可能出问题。
有研究专门做过夜间低氧对老年人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在夜间血氧低于90%的老年人,一年内发生心律不齐的比例比正常人群高出近两倍,还伴随着更多的记忆下降和情绪低落。
而这些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的,老人不会说“我血氧低了”,他们只会说“头有点晕”、“没啥精神”、“懒得动”。如果家人没有意识到,这些可能就会一直被误当成老年化的正常反应,结果越来越差。
当然,除了监测之外,还得讲讲如果血氧低了,到底该怎么办。很多人一看到90%以下就慌了,马上跑去吸氧,但这个处理不能乱来。
吸氧虽然是补救方式,但不是一低就吸。有些老人如果长期吸氧,反而会让呼吸中枢变迟钝,尤其是对那种慢阻肺患者,吸氧太多可能反而造成二氧化碳潴留,越吸越喘。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不是要吸氧,用多大量、多久、用什么样的设备。
这时候家庭医生、社区医生、老年健康管理机构的作用就特别关键。
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搞“家庭氧疗备案”,就是医生会根据老人的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需要配氧设备、怎样监测、什么情况该送医院。这种方式说实话特别实用,也比自己在网上乱查资料、自己决定要靠谱多了。
此外,很多人忽略了环境因素对血氧的影响。
比如冬天关窗取暖,室内空气质量差,二氧化碳浓度高,也会让人更容易出现缺氧;夏天湿度大,有些老人本来呼吸功能差,湿气一重就容易气闷、血氧掉;还有人在家用煤气灶烧饭,但厨房没通风好,做饭时候血氧值也会临时下降。
你说这是不是生活细节?但这些小事累加起来,就能拉低健康水平。这种情况下,适当开窗、通风换气、加个空气净化器或者去户外走动,其实都能改善一点血氧。
再者,还得提一句饮食和体力活动的关系。有些老人一天吃得很少,蛋白质摄入不够,贫血、营养不良,都会让红细胞运氧能力下降,血氧也会跟着波动。
有数据就指出,低蛋白摄入老年人中,血氧波动大的比例比正常饮食组高出17%左右。再配上久坐少动,肺活量下降,呼吸肌力量变弱,血氧稳定性更差。
所以日常吃饭也得管住,不是吃得少就健康,该有的营养还得有;另外,适度活动,比如饭后散步、拉拉筋,也能帮身体把氧气用得更高效。
说到这儿其实也不难看出,血氧值就是一个小数字,但它牵扯的是全身每一个系统。心脏要靠它供氧、脑子要靠它保持清醒、免疫系统也要靠它维持战斗力。
如果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到后面身体要恢复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而且,一旦因为低氧进了医院,不光老人本身受罪,整个家庭的情绪、经济也都会受影响。所以,能在家里把这点事盯住,真的是对自己、对家人都好。
在笔者看来,现在有很多人开始注重健康,但大多还是停留在“吃点啥保健品”“补补钙”这些表面上。
其实真正的健康管理,是得从“呼吸”这样的基础功能做起。血氧仪不复杂,理解数字也不难,最难的是让大家有那个意识,觉得这事值得天天花几分钟盯一眼。
就像刷牙一样,做成习惯,也就不觉得麻烦了。而且只有常态监测,才能发现那个“异常值”,从而提前处理问题,不让小病拖成大病。
[1]李默,王蕤,张潇,等.老年不同程度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22,33(09):1134-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