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血糖高或无需治疗?真相可能让人大吃一惊,建议看看!

发布时间:2025-09-03 12:44  浏览量:1

这几年,关于血糖高到底要不要治,争论得挺热闹。有些人一看到血糖超了点,就吓得不轻,赶紧吃药、限制饮食、啥都不敢碰;也有人觉得,血糖高一点没关系,反正身体也没啥不舒服,拖着呗。

最近一些研究出来后,很多人在问一个问题:血糖高是不是真的不用治?

听着挺吓人对不对?但你别急着下结论,也别光看标题就被带节奏。这个事儿啊,说简单点,其实是“血糖高”这四个字,范围太广了,得分情况说。就像有人穿厚衣服是为了保暖,有人穿厚衣服是发烧了,不一样。

所谓血糖高,有时候是空腹血糖高一点,有时候是吃完饭两小时血糖高,有时候是糖化血红蛋白高,不一样的指标,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

现在研究发现,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身体其他方面还挺健康的人,他们的血糖虽然比正常值高一点点,但身体并没有出现什么不舒服的反应,这种情况,叫做“轻度高血糖”或“糖尿病前期”。

那这种情况下到底要不要治疗呢?有研究说,轻度的血糖升高,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也没有出现低血糖、视力模糊、手脚麻木这些症状,暂时先不吃药、靠生活方式控制,也是可以的。

比如2023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上的一项研究就指出,对于一些65岁以上、没有严重并发症的轻中度高血糖患者,过度控制血糖反而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对健康未必有利。

这就像一个人感冒了,体温37.5度,你说他生病了吧,好像又没到发烧的程度;你说没事吧,确实比平常高一点。这时候该不该吃药,要不要休息,都得看他身体的整体状态。

但有一点要说清楚,这不是说血糖高就完全不用管,更不是说糖尿病不需要治疗。

只是说,如果血糖只是轻微偏高,而且人本身没啥别的毛病,那也许可以先从调整生活入手,比如吃饭规律点、饭后别立马躺着、晚上早点睡、别老喝含糖饮料。很多人光是这些改变,就能把血糖控制在比较安全的范围了。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叫“隐匿性高血糖”。这玩意儿就跟猫一样,平时不出声,也没啥感觉,但有时候突然就出事了。

比如有的人,平常空腹血糖正常,可一做餐后血糖检查就发现飙得很高。这种情况如果不查,根本发现不了。等到出现问题,往往已经伤到血管、肾脏或视网膜了。

哪怕你觉得自己身体挺好,也别太自信。尤其是家里有糖尿病史的,年纪过了四十的,平时吃得油腻、爱喝甜饮料的,最好每年做一次血糖检查,空腹的、餐后的、糖化的都看看,别光看一个指标。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就是“老年人的血糖管理”。以前总觉得血糖越低越好,最好控制在正常人范围内。

但现在很多医生都在说,老年人不一样,他们身体机能下降,控制太严反而容易出现低血糖,走路头晕、摔倒,得不偿失。尤其是那些一个人住、手脚不太利索的老人,一旦低血糖,连喊人都喊不出来,风险很大。

所以现在的观点是,老年人血糖控制不求完美,只求安全。比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左右,有些医生认为已经可以接受,不用非得压到5点几。有时候为了压低血糖吃的药太猛,反而把人搞得虚虚的,整天没精神。

还有不少研究发现,太早开始吃药控制轻度血糖高,并不能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反而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尤其是那些一听说血糖高就吃降糖药的人,如果生活方式一点没改,光靠药物压着,长期来看,效果也不会太好。

这也不是说药物不重要。要是血糖已经高得比较严重了,或者已经出现了视力模糊、尿蛋白、手脚发麻这些症状,那就不能拖了,该吃药就得吃药。关键是,血糖高这事,得看程度,看身体情况,看有没有并发症,不能一刀切。

有的人一听说“不一定要治”,就开始放飞自我,奶茶喝个不停,冰淇淋当饭吃,这就太离谱了。

研究里说的那些不需要吃药的情况,是建立在“生活方式有改善”的前提下的。你要是啥都不改,那血糖只会越来越高,迟早还是得治,而且可能会更麻烦。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问,那到底啥时候血糖高了可以不吃药?

说白了,如果你空腹血糖在6.1到7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6.0%到6.5%之间,而且没有任何糖尿病相关的不适症状,身体各项检查也都还不错,医生一般会建议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试试。

生活方式调整不是嘴上说说的,比如吃饭要规律,每餐别撑太饱,少吃精细米面,多吃点粗粮和蔬菜;每次吃饭别狼吞虎咽,慢慢嚼,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饭后别立马坐着或者躺着,去阳台走两圈、遛个弯儿,哪怕10分钟,对血糖都有帮助。

有的人说我平时吃得挺健康啊,怎么血糖还高?问题是,健康吃不等于适合你。有些人水果吃太多,尤其是榴莲、芒果、葡萄这种含糖高的水果,每天当饭吃,血糖当然上来了。

还有人天天喝粥,觉得养胃,结果白米粥升糖速度特别快,老年人吃多了反而不利于控制。

而且现在还有个问题,就是“隐形糖分”。你以为自己没吃糖,其实吃的东西里糖多得很。比如超市里那些无糖酸奶、号称健康的代餐棒、各种低脂饼干,仔细看看配料表,很多都加了葡萄糖浆、果糖、麦芽糖这些东西,吃多了照样升血糖。

说到底,血糖高这个事,不光是一个数字的问题,而是反映了身体代谢的整体状态。如果你血糖高了,但人没事,身体也健康,那可以先观察着;但如果血糖高得厉害,或者身体已经开始出问题了,那就得重视了。

就像一根绷紧的弦,稍微拉一拉没事,能弹出音乐;拉得太猛了,啪一下就断了。血糖问题,就是这根绷紧的弦,你要学着听它发出的声音,而不是等它断了才知道出事了。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张晓丽.老年人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61-2565.

[2]李俊峰,马晓春.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5):410-41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