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对有的孩子来说,大学可能是不得不踩的坑
发布时间:2025-09-03 18:10 浏览量:1
大学已经陆续开学了,许多家长们喜气洋洋晒朋友圈,仿佛孩子的人生已经稳了一半。但真相呢?你可能没意识到,上大学对有的孩子来说,或许是一个不得不踩的坑。
如今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有些地方已经低到一百多分就能进正规大学。家长们接到通知书那一刻,心里美滋滋的,殊不知,这可能只是“学历通胀”时代的开始。你不让孩子上?可身边人都在上,到时候别人手揣文凭,你家孩子却“裸奔”在职场上,心里能平衡吗?
但硬着头皮上呢?孩子压根不具备上大学的能力,白白浪费三四年光阴,搭进去几十万学费生活费,还晚踏入社会好几年,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更让人难受的是,这些勉强上大学的孩子,最终手里攥着的毕业证,和街边办的假证区别在哪?无非一个章是真的,一个章是假的。对知识本身来说,都没真正掌握。毕业后才发现,即使有这张纸,找工作照样难如登天,和没学历的差别微乎其微。
有人总抱怨:“学校里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说这话的人,往往是自己没学明白。真正学懂的人,只会感叹自己懂得太少,绝不会嫌知识无用。
回看9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几乎没人抱怨“学无所用”,为什么?因为那时大学生质量高,是真能学会,还能在工作中活学活用。反观现在,大学教育门槛一降再降,结果就是“量产”了一大批半吊子毕业生。
这里,我得跟正在读高中的孩子们说句大实话:老师和家长常说的“熬过高中,大学就轻松了”,根本是骗人的!除非你打定主意混日子,否则大学知识比高中难多了。随便一门课程的内容,无论是难度还是知识量都会超过高中,且内容繁杂。如果你连高中的基础都没搞透,有些内容等到大学碰上了绝对像听天书!
如今毕业20多年了,我还时常翻看大学专业课本书,一是怀旧,二是有些知识至今没完全吃透——这可是几百上千位科学家花了几百年心血总结的成果啊!别说一学期,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说完全掌握了。
所以,我非常支持教育分流,但应该是“引导”而非“强制”。让学生和家长主动选择,而不是被迫接受。毕竟,适合学习的人并不高人一等,只是天生擅长这事而已。人与人本就不同,各有所长。适合做学问的,没什么可炫耀;就像中科院院士,敢说自己做饭比厨师强吗?做衣服比裁缝厉害吗?做家具能超越木匠吗?院士是人才,厨师、裁缝、木匠难道就不是人才?当然也是!
关键在于,我们要让这些职业获得社会认可,让从业者有体面的收入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不是逼着所有人去追一张虚无缥缈的文凭。否则,“因材施教”永远只是一句空话。
说到底,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人都塞进大学,而是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活得精彩。别被“学历至上”绑架,认清现实,才能走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