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放屁”是患上了肝癌?提醒:放屁多,或与这4个原因有关

发布时间:2025-08-06 02:47  浏览量:1

小区门口的早点摊旁,两个中年男人正讨论着“放屁”这档子事。一个皱着眉说:“最近放屁特别多,老婆说我是不是得了肝癌。”

另一个面无表情地回:“你要真因为屁多就得癌,那我早该下葬三次了。”话音刚落,摊主抬头来了句:“屁多?先别吓自己,搞不好就是豆腐吃多了。”众人哄堂大笑,热油锅里的油条也跟着炸出了节奏。

笑归笑,屁这东西,说起来人人有,闻起来各有千秋。可若是突然放得多了、怪了、响了、臭了,难免让人心生惶恐,尤其在“某些短视频”或“健康小贴士”里,总有人一本正经地说:“经常放屁,可能是肝癌征兆。”

听着吓人,真有那么严重?屁事虽小,背后门道却深。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屁多,真的是肝癌吗?以及,屁多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清楚一件事:屁,是身体说的一种“真话”。它不像朋友圈那般精修滤镜,它是肠道里气体的“出口”,是细菌、食物残渣和你生活方式共同创作的“作品”。

人体每天平均放屁10到20次,有人多点,有人少点,但只要你吃得下、拉得出、胃肠通,屁就不会请假。别听“谣言”乱吓自己,屁不是坏人,它只是话唠

我们接着聊点“硬核”的——肝癌。肝癌是个“深藏不露”的家伙,早期常常“默不作声”,等到开始“闹腾”,往往已经到了晚期。它的典型征兆包括:腹胀、体重快速下降、右上腹隐痛、黄疸等等。屁多?在肝癌的“症状简历”上,这一项连候选都不是。

屁多≠肝癌,这是医学共识。如果一个人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也可能出现胀气、放屁等问题,但那是“拖了很久”的后果,不是屁多“预告了”肝癌。

从医生视角,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主诉为“近两个月屁增多、腹胀”,起初怀疑为消化不良。经肠镜检查,发现其结肠内存在多个憩室,确诊为憩室病,并未发现任何肝脏异常。症状通过调整饮食后缓解。

屁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得从“制造工厂”——肠道说起。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气体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吞咽空气,比如吃饭太快、喝碳酸饮料、说话太多。

二是细菌发酵食物残渣,尤其是富含纤维素的“绿色蔬菜军团”;三是某些食物本就“自带气体基因”,比如豆类、红薯、洋葱。你吃得多,它们“发功”自然也就猛。

肠道菌群就像一支“交响乐团”,本该和谐演奏,但若是某些菌群“抢麦”,比如产气过多的梭状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失衡,就会导致“屁声四起”。这不是病,是生活习惯的回音。而有些人本身乳糖不耐受,喝完牛奶就“炮声隆隆”,那是乳糖无法分解,细菌“接手加工”的结果。

但也不是所有的屁都能一笑而过。屁的气味和节奏,也能透露点儿“健康八卦”。如果你的屁变得异常刺鼻,像烂鸡蛋味,可能和硫化氢有关,提示你肠道内“有点火药味”;若是突然频率猛增、伴随腹泻或便秘,就要注意是否肠道菌群失衡,甚至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信号。

说到这,忍不住要搬出一点“老祖宗智慧”。中医讲“肺主气、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屁的生成与肝脾关系密切。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就像堵车一样,气聚不散,自然“出口频繁”。而脾胃虚弱,食物消化不全,也会“气满中焦”。所以中医里也提“调气”,不是玄学,是对身体气机的把握。

调气调屁,不能靠“吃点什么”就指望一劳永逸。得从生活抓起。慢点吃饭,别让空气抢了饭的位置少吃那些“放屁大户”食物,但别一刀切,适量才是王道;再来,别久坐不动,肠子也想“散步”一下;还有,别让情绪堵住了气路,心里憋着,肚子也会憋着

文学里也曾有“屁”的出镜。鲁迅在《故事新编》里提到“秦始皇放了一个响屁”,讽刺的是虚张声势;而《红楼梦》中贾宝玉调侃贾母:“老太太一放个屁,满府都知道”,倒是种亲昵玩笑。屁虽俗,却也不乏文化意味,它是最接地气的“健康晴雨表”。

屁的本质,是身体的“顺气”表达。若你总是憋着、不解读、不关心,久而久之,它可能演变成身体的“求救信号”。但别误会它,屁不是疾病的代言人,它只是健康的一种旁白。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屁多,而是那些你忽略的腹胀、体重下降、黄疸等实质性症状。

下次有人说“我最近屁多,是不是肝癌”,你可以拍拍他肩膀说:“屁多未必有病,怕屁才是真病。”然后给他推荐一碗山药粥、一段散步路,让他和肠道和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布的《肠道健康白皮书》

3.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脾胃病中医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