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51岁的苏有朋竟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又给所有明星提了个醒
发布时间:2025-09-06 18:31 浏览量:1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浪涨新闻,钱江晚报,环球时报,百度百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如今的娱乐圈内,“形象塑造”早已不是简单的外在包装。
有人想借“艺术家”的定位沉淀专业,有人以“清流”的姿态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但一旦没拿捏好尺度,就容易让大家觉得少了点实在感。
而苏有朋这次的“纷争”,恰好成了这份“尺度”的现实参照。
这也再次的给内娱的所有明星提了个醒。
在这流量至上的时代,任何行业都想借助网络的力量来为自己添砖加瓦。
在今年的5月份,莆田市文旅局为了推动当地经济。
于是举办一场“魅力山海 灵秀莆田”超级LIVE演唱会。
由张韶涵,杨宗纬,萧敬腾,苏有朋四位华语乐坛实力唱将共同出演。
在演唱会上,四位歌手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经典代表作。
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响起,引发全场歌迷大合唱,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而在四位的歌手里,51岁的苏有朋在上半年的动态可谓异常亮眼。
苏有朋在参加完“魅力山海 灵秀莆田”超级LIVE演唱会后。
就赶赴四川德阳参加央视文旅综艺《乐在旅途》。
节目中,他不仅与胡夏,希林娜依・高等艺人合作演唱《爱我别走》。
还亲手参与手工挂面的制作,并且主动用四川方言与村民拉家常。
亲切自然的互动打破地域隔阂。
尽显亲和力,也让观众看到他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快速融入能力。
此外,在4月份,由苏有朋原班主演的经典古装剧《刁蛮公主》正式宣布翻拍。
虽官方暂未明确他是否会再度出演剧中角色。
但相关话题一经曝光,阅读量便迅速突破上千万。
而这间接证明了苏有朋,自出道以来的人气没有低过。
或许大家都知道苏有朋是以“小虎队”出道,但了解“小虎队”的由来却少之又少。
1988年,台湾开丽公司推出的综艺节目《青春大对抗》。
推出“小猫对”组合,由三位少女组成,没想到却意外走红了。
之后就有人提议,可以借机推出少年组合。
毕竟男女搭配才是最好的的节目效果。
于是节目组,决定在招募3名男子与女子队形成对应。
最终,在层层筛选下18岁的吴奇隆和17岁的陈志朋以及15岁的苏有朋脱颖而出。
之后吴奇隆以体育生的形象被赋予了“霹雳虎”的称号。
而陈志朋与苏有朋分别被称为“小帅虎”和“乖乖虎”。
自此,“小虎队”正式组成。
而他们三人本以为今后定会一路高飞,大展宏图,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
最初他们仅是负责搬道具。
直到一次演唱了《青苹果乐园》后才意外爆红。
而在1998 年,苏有朋受邀参演经典古装剧集《还珠格格》。
彼时已积累多年演艺经验的他,将五阿哥永琪这一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
该剧播出后,迅速掀起全民追剧的热潮。
而五阿哥的形象也随之一并深入人心,不仅成为一代人的经典记忆。
也使他从偶像跃升为华语圈家喻户晓的演员。
而在4年后,苏有朋更是在长城居庸关举办个人演唱会。
这是首位站在长城上开设演唱会的台湾艺人。
光凭这点就可以看出苏有朋,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然而就在近期苏有朋的一个特殊的举动,却让他再一次成为了大众的热议。
近期,苏有朋在社交平台正式公布个人演出计划。
宣传将于 9 月11日在北京举办一场“B-Side限定音乐会”。
同时还表示 VIP 票除观演外,还包含合影及亲笔签名海报等福利。
相关信息一经发布便引发粉丝关注。
但值得注意的,9月11日也是苏有朋的生日。
因此,这也算是一场生日音乐会。
门票在开售后 VIP 票就很快被抢完了,但一些没抢到VIP票的粉丝就产生了不满。
于是就在上网络上发表言论,要求普通票价也可以参加合影,签名等福利。
随后,该话题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众多网友还表示,要是没有合影就不来了。
随着该话题的不断发酵,苏有朋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但就是这个回应,让他一度陷入争议是非之中。
在8月29日凌晨,苏有朋在社交媒体上回应道,这是演唱会,不是合影会。
并表示自己卖艺不卖身。
而这一回应迅速引发娱乐风暴,苏有朋也遭到众多网友的指责。
随后不久,苏有朋就发文致歉,表示自己言辞过激,用词不当。
并解释了此次为什么要设定普通票和VIP票。
此次演唱会的本意是圆老粉听冷门老歌的心愿。
因此,特意选小场地只为打造“纯粹听歌”的氛围。
可开票后,不少粉丝表示没合影就不来。
因此苏有朋在情急之下才说出 “卖艺不卖身”。
但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别只为合影来,多关注音乐。
自此,这场风波才得到了平息。
一些网友也纷纷调侃“能以这样的独特方式,让自己徒增烦恼的也只有苏有朋”
而苏有朋之所以能够在这场舆论中快速脱身离不开他的品性。
在成都巡演时他主动用方言唠家常拉近距离。
而在早年小虎队时期,哪怕签名会从午后持续到深夜,他也坚持为每一位粉丝认真签名。
这些细节都印证着他对粉丝的真诚,对职业的严谨。
这次言论争议,更多是沟通时的情急失误,而非品性问题。
他后续迅速道歉,也进一步说明他始终珍视粉丝感受。
并非网友误解的“粗俗”“自视甚高”。
虽然此次风波引起不小的轰动,但好在一切误会已经解开。
粉丝们也理解了苏有朋的真正用意。
结语苏有朋的这场口碑小风波,实则也为整个娱乐圈敲响了警钟。
作为公众人物,明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放大解读。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舆论争议,甚至动摇多年积累的口碑。
这就要求明星必须“谨言慎行”,避免因情急或用词不当造成误解。
而苏有朋之所以能在道歉后逐渐挽回口碑,本质是因为他过往的真诚举动早已深入人心。
反之,若仅靠扮高雅或装亲民维系形象。
因此,所有艺人都应以此为戒。
做好公众榜样,才能在娱乐圈走得更远。
那么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浪涨新闻,钱江晚报,环球时报,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