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喝中药肝衰竭!医生反复提醒:秋季喝中药的人,要注意4点

发布时间:2025-09-07 17:50  浏览量:1

秋天刚到,医院肝病科就收了个重症病人,原因竟是喝了中药。

这个60岁的农村大叔,前阵子总觉得“肚子涨、没胃口”,听村里人说秋天该“补一补”,他就去药店抓了几副中药。

喝了不到一周,脸黄了、人没劲、肚子越来越鼓。到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飙高,已经是急性肝衰竭。

医生一问,才知道他喝的是某中医推荐的“健脾养肝汤”,里面有生何首乌。这种药材虽是中药,却因个体差异,有人喝了伤肝甚至致命。

不少人相信中药“温和”“没副作用”,其实这是个大误解。中药也能伤人,尤其是肝。

肝脏是身体的“解毒厂”,吃进去的药、酒、添加剂,最后都得靠它处理。可有些中药,肝脏处理不了,不但解不了毒,反而让自己中毒。

生何首乌雷公藤土三七这些中药,在一些人身上就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一旦坏死的太多,肝就“罢工”了。不是每个人喝了都出问题,但谁是下一个,没人能保证。

很多人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药,不会错”,但古人喝药有个前提:辨体质、看时令、遵医嘱,绝不是自己随便配着喝。现在不少人图省事,网络买药、街头抓方,出了事才追悔莫及。

秋天气候变凉,老百姓常说“秋补”“贴秋膘”,不少人开始喝中药调理身体。但这个时候,肝脏其实挺脆弱。

秋天天气干燥,人体容易上火、内热,肝火也容易旺。这时候再喝含温补药材的中药,比如附子肉桂干姜,就像火上浇油,肝脏负担更重。

而且秋天食欲变好,很多人本来吃得多、喝得杂,再加一碗中药汤,肝脏就得加班处理。久而久之,哪怕是轻微毒性,也可能积出大问题。

有研究发现,秋冬季是中药性肝损伤就诊的高峰期,尤其是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占多数。他们往往体质偏弱,肝本来就不好,一不小心,喝出大病来。

有些中药伤肝是慢慢来的,不像毒药那样立刻见效。很多人是喝了几天,才慢慢觉得不对劲。

比如吃不下饭、肚子胀、整天没力气,这些是肝功能开始下降的表现。有的人会觉得“是不是吃坏肚子了”,其实是肝脏出了问题。

再发展下去,皮肤发黄、眼白发黄、尿液变深,说明胆红素升高,肝已经“报警”了。严重的,还会出现嗜睡、意识模糊,那是肝性脑病的前兆,随时可能命危。

下面这张表格,是中药性肝损伤常见的前期表现,很多人都有却忽视了:

只要有这些变化,先停药,再去医院查肝功能,别等到病重才后悔。

很多人一到秋天就要“进补”,但补错了,不光没用,反而伤身。

比如有些人喝了加鹿茸黄芪当归的汤药,想补气养血,可自己本身血压高、血脂高,喝下去反倒引起头晕、心慌、脸涨红。这些都是身体的抗议。

还有人觉得喝虫草鸡汤人参炖排骨更“高级”,结果一顿补下来,肝功能化验单全红。原因是这些药材药性强,健康人能承受,体弱或有基础病的人就可能“补过头”。

秋季进补,其实讲究“少量、多次、慢慢来”。身体不是破布袋,啥都往里塞,撑坏了修不好。

不少人喝中药时,还喜欢吃点“补的”食物,觉得这样更有效。可有些食物和中药搭配,会让肝脏更难受。

比如喝含柴胡的中药时,吃了太多肥肉、动物内脏,就可能加重肝负担。柴胡本身有调节肝功能的作用,但在高脂饮食下,容易“过载”肝脏,反而起反作用。

再比如酒精,哪怕是一点点酒,都可能和中药“打架”,让肝受两重伤。一边是药物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一边是酒精带来的刺激,肝脏像是在锅里煮,怎么能不坏?

还有人喝中药时喜欢配绿豆汤柚子葡萄柚解苦味,这些食物有时会影响药效,甚至增强药毒性。特别是葡萄柚,里面含有一种成分,会干扰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让药物在体内“堆着不走”,更容易出问题。

市面上有不少所谓“保肝中药”,像什么“养肝颗粒”“护肝茶”“清肝丸”,听名字都像是为肝服务的。

但真相是,有些产品根本没经过严格检测,甚至添加了西药成分,长期吃下去,对肝反而是慢性损伤。

有一位中年女子,三年间每天喝一包“护肝茶”,结果查出药物性肝炎。茶里含有代谢不明的中草药粉末,她每天都在给肝脏加负担,自己却以为是在保健。

肝脏是个“哑巴器官”,坏了也不喊疼,一旦出症状,往往已经严重。中药不是灵丹妙药,喝前一定要问明白,看清楚,别被“保健”两个字骗了。

有些人觉得去医院太麻烦,或者“这点小毛病自己就能治”,结果耽误了病情。

中药虽好,但用错了就是毒。特别是那些来历不明的药方、“祖传秘方”、“朋友圈推荐”的偏方,千万别一试就信。

遇到身体不适,尤其是长期疲倦、食欲差、黄疸等情况,别想着靠中药“调调就好”。先去正规医院查清楚,找医生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适合喝中药。

医生也不是一味劝人别喝中药,关键是喝得对、喝得安全。就像开车一样,方向盘握对了,才不会走偏。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李青,周建华.中药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10):2131-2136.

[2]王珊,刘志红.中药引起的肝损伤研究与防治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09):82-85.

[3]何志勇,谢立信.中药相关性肝损伤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1,26(11):126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