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讲PPT大赛”风靡,主理人:门票168元5分钟售罄,给打工人提供解压途径
发布时间:2025-09-09 11:31 浏览量:2
乱讲PPT比赛正在风靡。
活动现场,演讲者站在PPT旁,看上去煞有介事地向坐在台下的观众阐述观点。但仔细看,会发现PPT上赫然写着“如何在公共场合不动声色地放屁”,或是“吃软饭该用勺子还是筷子”“为什么爱挖鼻孔的人更容易成功”等抽象选题。通常情况下,演讲者事先并不知道PPT的具体内容,需要在台上快速反应,并自圆其说。
“门票基本5分钟内就没了,有的人抢好几次才能抢到。”在上海工作的纯洁(化名)发现自己可能是国内最早把这个活动做火的人。她在网上翻到这个据说源自海外的创意活动,并在一次饭局中实验,结果发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便筹备了专门场,门票168元一张,含一杯酒水。她对活动场地有一定要求,例如陆家嘴的豪宅、外滩的酒吧或是江景的写字楼,“都挺出片的”。
文森(化名)参与过一次纯洁举办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交到了朋友,相约后续再聊天喝酒。作为一名科技公司的创业者,他经常需要和PPT打交道。他发现,报名参加活动的人多数是打工人,大家都有一定的职场工作经历,“这是我的观察,就是大家对PPT有点深恶痛绝,大家的用词会用到‘班味很重’‘牛马’等词汇”。
文森(@Vincent什么都DIY)在活动现场,当天他要讲的主题是“哪吒火化后的骨灰是不是藕粉”。 图/受访者提供
在杭州举办该活动的芋艿(化名)也有相似的发现。她认为,“乱讲PPT”能在网上快速引发关注,主要是给职场人提供释放压力的途径。负责活动具体组织的安婧介绍,第一期活动结束后,有参加者向他们建议“配一点酒水”,以便更好释放压力。
在北京、长沙、天津等地,这个活动也逐渐吸引更多人来参加。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王云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场活动是一种以“乱讲”形式进行的“合法的”宣泄,让平日积压的压力得以安全释放。其通过解构、戏谑的方式来对抗职场中的“过度理性”和繁琐规定,重新夺回对自我表达的掌控感。王云飞也提醒,应对来自社会和社会的压力方式,不应使用消极的方式。年轻人在公共空间的参与中,需要呈现积极进取的正能量精神。
纯洁在采访时谈到一个有趣的发现。前不久,她去了一趟呼和浩特。看到山山水水和草原,她不禁想,在这样的地方,类似“乱讲PPT”的活动还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吗?她想,也许这个活动更适合被放在工作压力较大的一、二线城市,在这里,城市虽然很大,人很多,但大家是“孤独”的。
【1】更适合工作压力大的城市,城市大但人很“孤独”
纯洁(化名) 上海
我应该是国内最早把做这个活动做火的人。我在网上了解到的这个活动,据说源自德国。当时我已经gap三年,刚入职AlphaMeet这家公司,目前是乱讲PPT大赛的负责人。起初,老板希望我策划偏向饭局、相亲类的活动,但我更想做些有趣的事,就试着在饭局里带大家玩了一次PPT互动,没想到效果不错。
活动的火热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包括我自己。第一次举办是在上海老洋房里,场景很出片,我在社交媒体发了帖文,结果直接爆了,我就赶紧开始找不同场地筹备第二场。
到现在,活动已经办了13场,都在上海。一开始每周1场,后来因为太火爆,加到每周3场,但这个频率又太累了,又调回了每周1场。我们的场地不固定,在陆家嘴豪宅、外滩江景写字楼、精酿酒吧等地方都办过。
每场活动我们计划45人参加,实际到场能有五六十人,门票基本是5分钟内就没了,有的人抢好几次才能抢到。目前我们的收费是168元一个人,还包含一杯酒水。有人说我们的票价贵,但我们的场地都选在上海贵的地段,场地费就要占一大部分,分摊下来虽然我们能盈利,但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能赚。
我们设置了演讲票和旁听票,有时买了旁听票的观众也能上台。一般每场有8至15人上台演讲,每人有3页PPT,限时8至10分钟,工作人员会按铃提醒时间。偶尔也能跳过几页不连贯的PPT,但不能跳太多。有一次现场氛围很好,13个人讲了4个小时。
演讲者的PPT全靠我们团队“手搓”,我们要应对灵感枯竭,要么多上网找灵感,要么团队内部头脑风暴。
活动里也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瞬间。有一次主题是“你怎么知道你是内卷,还是只是在自转”,一个女生直接在台上打滚,用两种转法演示两者的区别,特别有创意。还有一次,一个从事金融工作的男生正好抽到“审判金融男的100个理由”的主题,讲得特别有趣。
参加我们活动的主力是都市白领,也包括游戏大厂创始人、娱乐公司老板等事业有成的中年人。
每场的效果也比较随机,不像脱口秀有固定的演员,我们每场演讲的人都很随机,水平肯定也会有参差,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台上台下的互动。
我觉得这个活动有一定局限性,它更适合放在一、二线城市,这里大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虽然这个城市很大,人很多,但是大家是孤独的,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朋友。上个月,我去了一趟呼和浩特,如果是在这种有山有水有草原的地方,可能这个游戏就不会这么火。这个游戏就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几个小时的空闲,跟一些兴趣相投的人一起聊聊天、解压。
活动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
【2】给职场人提供释放压力的途径
芋艿(化名) 杭州
我们是今年夏天开始做“乱讲PPT”活动的,目前办了两期,地点都在杭州,后续有计划去其他城市。场地容量约40人,基本每场是爆满。报名时大家会提前区分好是当观众还是选手,有10至12人是上台讲的选手。
活动收费基本是成本价,49元一位,会提供饮品和小食,主要是覆盖场地和运营成本,不赚钱,就是想通过活动让更多人来到猫客厅、认识我们。
举办这个活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的活动比较动态,会根据核心人群的兴趣调整选题。之前我们就办过各类活动,有职场领域的专业分享,也有脱口秀、面包节这类兴趣活动,有来的朋友提过建议,加上我们团队本身做市场营销,大家脑洞大,能策划出有趣的PPT,从供给端来说有优势。另一个是,我们的用户多是职场人,PPT本就是他们生活里的重要部分。
我们试了一期,效果超出预期,报名热度高,现场氛围也很好,所以我们又办了第二期。
活动用的PPT,主要靠团队成员头脑风暴,再结合社群意见选出,工作人员还会二轮投票筛选。选题大致分三类:容易脑洞大开的,像“吃软饭该用勺子还是筷子”“为什么爱挖鼻孔的人更容易成功”;和职场人共鸣强的,比如 “老板葬礼策划案”;还有结合时下热点的,比如苏超等。PPT页数第一期固定是两张,第二期听了观众建议,让选手自主选,可选一张也可选两张。
说到印象深刻的人,有个上台的女生平时工作中是甲方,主要听乙方讲PPT,来参加就是想试试讲PPT的感觉。还有个用户因为喜欢这个活动,专门做了个“教你怎么乱讲 PPT”的PPT,我们打算把它当成活动前给选手的内部培训材料。
我们团队主业是市场营销,平时经常和PPT打交道。办了这个活动后,我对PPT的看法有了变化——PPT内容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工具让别人理解你的意图。
没经验的人做PPT,会写满密密麻麻的内容,却不考虑受众能不能快速理解。而在这个活动里,大家对同一主题有不同理解和阐述,听众更关心演讲者的思路。现在我做 PPT时,会更加考虑受众对领域的了解程度,调整呈现方式,确保听众能尽快理解我的意思。
和之前办的活动比,这个活动的参与者分享意愿高,重复参与度也很高,有人参加一期还想再来。我觉得这个活动门槛低,不用准备稿件,也能激发陌生人的善意,有的选手紧张没讲好,台下观众会主动提供视角、提问题帮他打开思路。
这个活动能在网上快速引发关注,我觉得主要是给职场人提供释放压力的途径。职场人平时要严肃对待PPT,在这里和正式的职场中反差很大,能 “疯一下”。比如最火的选题是 “老板葬礼策划案”,而“为什么爱挖鼻孔的人更容易成功”是对鸡汤、成功学的调侃和消解,这些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能引发共鸣。第一期结束后,甚至有参与者建议我们提供含酒精饮品,说这样更能释放压力。目前我们也准备了三种活动特调,命名为:Word、PPT、Excel,其中Word还有含酒精版。
活动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
【3】活动效果超出预期,没有喜剧表演经验也能让人哄堂大笑
戴桁宇 北京
其实我最早是做喜剧的,2021年就在学校里做脱口秀俱乐部,还成立了脱口秀社团和喜剧社团,后来我的兴趣转到了即兴喜剧。我一边演出一边做培训,既是演员也是老师,开展了很多活动。
和同类活动相比,我们的活动不太一样,更像即兴喜剧演出。我在网上看到乱讲PPT相关的内容后,结合之前的经验,研发出一个新的喜剧产品。参与者会有角色扮演,比如有人扮演老师,台下就是学生。我会让两个完全陌生的零基础参与者组队,让他们不提前协商,即兴讲一个故事。我们还有“问题PPT”环节:让5组人讲同一页PPT,其中只有一组讲真实内容,另外4组得“瞎掰”。
现在活动已举办两个多月,一般一周1至2场,举办地点有北京、上海,也计划去天津。活动规模不固定,三四十人到一百人的情况都有。活动是否收费也不确定,具体看场地情况,收费有100元的,也有150元的。
办这个活动是我的副业,我和一位校友一起组织的。靠它盈利不多,刨去场租、道具成本后,挣的钱还不如我做家教,主要还是想让大家开心,也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
为这个活动,我们准备了大概150页PPT,一场活动大概会用30到50页PPT,可以复用。每一个PPT内部都有完整缜密的逻辑,比如“老北京豆汁出海三体计划”,我真的写了一份计划,只是话题比较抽象。
我本来对活动效果预期不高,认为可能很多人会尬住,因为上台的选手中,大多数人从没上过喜剧舞台。但实际情况超出了我的预期,只有少数人会比较尬,甚至有30%的人表现特别出彩,能让现场观众哄堂大笑、鼓掌。
参加活动的人里,绝大多数是职场人。有个16岁还在上学的学生,不仅自己每次都来,还会带家人来,家人也很支持他。我觉得会参与活动的人本身就乐于接受新事物,参加之后,他们能展现出自己舒服的一面,变得更自信,还能认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我没法判断这个游戏能否一直火下去,但我觉得它至少能成为一种大家都能参与的游戏形式,就像“听歌识曲”那些团建游戏一样,可以一直保存下去。
活动现场。 图/受访者社交账号
【4】开心最重要,谁没有讲过五六分钟的“废话”呢
陈先生 长沙
我是社交平台上首批发起长沙乱讲ppt大赛的活动主办人。最初是我一个人发起,在我发帖招募的过程中,不少对活动感兴趣的朋友陆续加入,一起合作完成这个活动的组织工作。
目前我在长沙举办了一场这样的活动。活动报名后实际到现场的人数大约有40人,其中选手12人,这个人数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PPT由观众、选手还有组织者一起完成,甚至有一个因为感冒没能到场的观众,在生病期间做了份PPT,凌晨2点发到我邮箱。
我们对PPT主题没有限制,内容范围很宽泛,像“如何让甲方爸爸跟你说‘宝宝辛苦了’”“喜羊羊与熊大相亲”等。PPT主题本身就反逻辑,所以PPT页面间没逻辑关联也没关系,选手不用按常规逻辑讲述,能自圆其说就行,讲得有意思、自己开心就好。
活动现场。 图/受访者提供
互动环节也有不少设计,我们允许观众向选手提延伸性问题,也会邀请在场的PPT制作者向选手提问。
活动从六点半正式开始,刚开始选手和观众可能有点拘束,后来大家慢慢找到感觉,出现了不少有趣的句子和段子,氛围就上来了。一直到晚上快10点结束。
从参与者的年龄看,年轻人肯定是偏多的,也有一位妈妈带了小孩来。我觉得活动参与者的共性是有好奇心,并且愿意尝试。
本次活动是AA制,大家都是“为爱发电”。我最初想办这个活动,是因为在社交平台了解到沿海城市有这样的活动,组织方和参与者的负担都小,门槛低,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趣味之中。当代社会,谁没有讲过五六分钟的“废话”呢?
后续我打算继续举办这个活动,一方面组织团队的小伙伴有意愿,另一方面活动运营成本可控,场地愿意长期合作。活动流程也理顺了,比第一次省时间精力,还有不少观众和选手愿意返场。
九派新闻记者 杨臻 实习记者 李昱萱
编辑 王佳箐 肖洁
【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