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大妈突发咽喉肿,医生斥责:换季图省事儿,这3件事别犯糊涂

发布时间:2025-09-09 13:56  浏览量:1

换季的时候,总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底子还行,图个省事儿,不注意小细节,结果惹出大问题。近期医生就提醒过,咽喉肿这种情况在换季时并不少见,很多都是小毛病拖出来的,往往跟平时几个容易忽视的习惯有关。

尤其是老年人,本来抵抗力就比年轻人差,一旦犯了错,很快就会被“盯上”。

首先说一个常见的情况,就是很多人换季了还舍不得加衣服。

天气忽冷忽热,白天出太阳,老人们觉得挺暖和,就干脆穿得很单薄。

殊不知一到早晚凉风一吹,咽喉就是第一个受罪的地方。

医生解释过,咽喉部位黏膜非常脆弱,遇到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免疫防御下降,细菌和病毒就趁机繁殖。

很多老年人一开始只是觉得喉咙有点干痒,没当回事,拖着拖着就肿起来了。

统计数据显示,在秋冬交替的时候,呼吸道疾病的就诊人数比平常增加两成以上,而这些病人中老年人占比最大。

可见,单纯图省事儿,不注意保暖,真的是吃大亏。

其次,饮食上的问题也很关键。

很多人换季时还是延续夏天的习惯,喜欢喝冷饮,甚至水果也偏爱冰箱里拿出来的。

医生反复强调过,这种习惯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未必合适,更别说老年人了。

冷食进入体内,不仅会刺激胃肠,还会直接让咽喉的炎症加重。

尤其是那些本来有慢性咽炎的人,往往一口冰水下去,第二天就开始嗓子肿痛,说话沙哑。

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经常摄入过冷的食物,咽炎反复发作的概率比避免冷食的人高出近40%。

在笔者看来,嘴巴图一时痛快,身体却要受好几天的罪,真的不值。

再者,还有一个更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用嗓习惯。

很多老年人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嗓门特别大,甚至有些人喜欢唱歌练嗓,可是一不注意就过度用嗓。

换季的时候空气干燥,本来嗓子就容易干涩,如果再过度喊叫,就好比在已经受伤的地方反复摩擦,炎症反应就会加剧。

医生解释过,声带是很娇嫩的组织,一旦充血水肿,恢复起来特别慢。如果同时伴随细菌感染,那就更糟糕。

临床上不少患者就是因为喜欢大声说话,结果咽喉慢性损伤,久而久之形成顽固性咽炎,甚至诱发声带小结。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毛病不至于吧,顶多就是嗓子疼几天。

但事实远比想象的严重。

咽喉肿胀如果拖延不治,轻则影响饮食,说话困难,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受阻。

医学统计显示,每年都有不少老年人因为咽喉急性炎症引发呼吸道狭窄,紧急送医的情况。

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小病拖成大病”,本来完全可以避免,却因为省事儿心态,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一旦咽喉出现炎症,恢复速度比常人更慢。

有些人觉得多喝点水就好,但实际上,身体需要的不只是补水,还要避免继续刺激。

比如抽烟喝酒,本来就是咽喉炎症的大敌,但换季的时候,偏偏还有不少人没管住嘴。

医生强调过,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让咽喉黏膜长期处于慢性损伤状态,而酒精则会加重血管扩张,炎症更容易蔓延。

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轻微的咽喉不适,也可能因为基础疾病而被放大,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近来医学界也有相关数据支撑。

国内某大型医院针对2000多名老年咽喉炎患者的分析显示,有超过六成的患者在换季时症状加重,其中大部分都和饮食、保暖、用嗓不当直接相关。

换句话说,这三件小事几乎是老年人咽喉健康的“绊脚石”。

只要能注意,很多疾病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总的来说,换季时老年人想要保护咽喉,关键就在于不犯糊涂。

首先要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是早晚一定要注意脖子和胸口的保暖;其次,饮食上尽量避免过冷刺激,多吃一些温和、润喉的食物,比如蜂蜜水、梨汤等;再者,用嗓要有度,不要长时间大声说话或唱歌,保持咽喉的休息。

与此同时,还要减少烟酒,保持规律作息,提高身体免疫力。

医生一再强调,这些措施看似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在笔者看来,健康问题往往不是大起大落的,而是积累下来的。

一个人要想避免咽喉问题,靠的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平时点点滴滴的坚持。

尤其是过了六十岁,身体的修复能力已经不如从前,更需要细心对待。

与其等到喉咙肿痛才慌忙就医,不如提前注意生活习惯,把问题拦在门外。

所以,医生才会提醒,换季的时候千万别贪省事儿。

咽喉发炎、肿胀并不是小事,它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告。

只要大家能重视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让咽喉少受罪,身体也会更舒坦。

总而言之,别再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毛病,变成影响健康的大问题。

[1]兰芯.咽喉反流性疾病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及背部督脉腧穴压痛探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