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牛市氛围浓厚之际,集中减持的微妙动向,该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5-09-09 18:27  浏览量:2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当下聊股市,其实是很容易招惹一些极端情绪,低认知群体的无脑攻击的。

所以,正式开篇以前,要叠个甲:

第一,如果是利益关联,喜欢宏大叙事,并且无法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事物的人,那么以下的内容,并不适合你们阅读和讨论,请出门左转,对大家都好。

第二,本文没有任何关于具体投资的建议,不含任何引导和广告内容,纯讨论分析。

以下是正文:

2025年8月份以来,毫无疑问,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迎来新一轮的牛市氛围。

任何市场,行情就是最好的吸引力,任何资产,价格就是最好的广告。

不谈什么宏大叙事,国家意图,仅仅从行情和价格这两个维度出发,国内股市在最近几个月,成功的成为了国内经济环境中,很多人和资金高度关注的一个方向。

行情面的东西不用多说,能不能赚到钱也看各人本事,但是,就在国内股市牛市氛围浓厚持续的当下,有一个微妙,但是至关重要的市场动向,是值得重视的。

整个9月才过去6个交易日,已经有将近130家上市公司跳出来要卖股票。

而就在9月8日,新的一周交易日的首日,就有整整29家公司扎堆宣布要减持。

为什么明明各路券商和分析都在用力鼓吹牛市氛围的当下,这么多上市公司要卖股票,股东要减持?

哎,这个动向,就很有看头,也很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唠一唠了。

这篇文章,将基于当下国内股市火热之际,国内上市公司最新的减持动向详细梳理,结合减持这个动作背后的本质,深入挖掘这一系列动向背后的因果逻辑和利益考量,并对后续国内股市的可能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阅读提示: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自9月以来的六个交易日中,已有近130家A股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同比去年9月的前六个交易日暴增了100%。

这些都是国家监管和市场规则要求要进行披露的,以下是不完全统计,发布了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名单: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魔幻的是,这些公司很多都是最近股价蹭蹭往上涨的“明星股”,业绩没见涨多少,股东倒是急着套现走人。

大家说这像不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击鼓传花?

鼓声一停,谁手里拿着票谁倒霉。

中国的每一轮牛市,难道都是一样的剧本?

为啥市场稍微一波动,这些“高高在上”的票,减持的动作立马砸出来了,跟下山猛虎似的。

说白了,涨得多的自然也就有减持的动力。

这跟人性是一样的,谁不想落袋为安?

尤其是那些股价已经翻倍、涨超50%的企业,原本拿着股票的老股东,指着收益出来的,新资金进场的意愿其实也越来越弱,这时候一有风吹草动,减持的潮水就来了。

但是,这都多少年了,这个剧本,还有玩法,为什么一点变化都没有呢?

这恐怕,才是值得大家去重视和思考的一个好问题。

简单来说,减持就是大股东、高管或机构把手里的一部分股票卖掉。这些人通常是公司内部人士,比如持有大量原始股的创始人或早期投资者。

他们卖股票的原因五花八门,可能是缺钱、想套现,也可能是对公司未来有不同看法。

直接一点,上市公司减持股票,就是套现。

大股东减持是否意味着公司估值高了,自己都不相信公司这么好了吗?

大部分时候如此。

例外的情况,在中国很少,在美国很多,比如英伟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板黄仁勋的减持,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卖飞了。

2023年9月前后,黄仁勋曾套现1.1亿美元,减持价格相当于现在(拆股后)的46.4美元;

2024年6到9月套现了7.13亿美元,减持均价118.8美元。而现在的股价是168美元。

上市公司减持,是有公式的逻辑的:

股价高位+大股东减持:大概率是割韭菜。

公司频繁减持+业绩下滑:典型要卖公司了。

当然,上市公司减持以后,股价上涨,公司发展持续稳定的,也有,不过凡事都讲一个比例。

大家可以去查查,在国内金融市场,喜欢和选择在高位减持的公司,是一飞冲天的多,还是就此走上持续下坡路的多?

耐人寻味的是,当下国内一众券商,一边鼓吹什么牛市氛围预期,一边对这样的减持行为,闭口不谈:

都2025年了,这过去几十年都玩烂的套路和剧本,怎么还是没有一点长进?

很明显,牛市氛围背景下,这一轮具有非常明显集中特征的上市公司减持,不能说完全,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资本镰刀开始挥动的信号。

这里不空不多,只讲逻辑,这个结论,没有争议吧?

2025年9月初这一轮的减持大潮中,最富戏剧性的当属同花顺。

9月5日盘后,同花顺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易峥及股东杭州凯士顺科技有限公司拟减持部分公司股份。上述股东计划自2025年9月29日起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38.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6%。

看起来减持量不大,但市值接近5亿元,因为同花顺单价比较高。

最有意思的是:减持公告中的下面这段话(红框内):

看到了吗?大股东减持,是为了给小股民机会。

这话听起来多少有点违和,甚至是虚伪了,所以,瞬间被刷屏了。

同花顺公布减持公告后,引发了市场冷嘲热讽,公告后首个交易日跌了接近5%。

所以公司9月8日晚上紧急公告,终止此次减持,并再次强调原来想减持的股份,是股价低估时增持的。

图片来源:网络

同花顺是个什么公司?它不是券商,而是一家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公司。它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基金、期货等金融产品的行情查询、交易、资讯等服务,同时还有一些金融数据分析工具和投资策略建议等。

公司的盈利是ToC为主、兼容ToB模式,无论是开户导流、金融产品销售、金融广告等收入模式,都需要散户支持。

说白了,就是资本工具平台,赚点渠道,推广,还有营销过程油水的平台公司。

连资本主体都算不上,却把资本的傲慢和姿态,给展现出来了。

就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态度,高位搞减持,能是什么利好信号?

当然,这也给新股民,新玩家,新资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市场教育:在中国,“涨幅过高=易被减持”在A股早就是路人皆知的玩法。

每每牛市高潮时,类似剧本都要上演一遍。

实际上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甚至连公告里面的说辞,都是统一模板,体面,虚伪的遮羞布而已。

像同花顺这种直白搞活的,然后被舆论反噬,个人觉得还算是比较出彩真实的了。

毕竟,人家套现还懂得阴阳一下股民,也算是难得一见。

就现在这个阶段,大家尤其要提防高位减持风险。

因为这类股票涨幅大后,故事已经讲到头,再想加新料难了。

只要资金开始撤退,接盘就会很难,到时候砸盘的压力完全转到普通投资人身上。

想要炒作高景气、高弹性的概率已经不如之前那么高了。

这个道理,大家,特别是新入场的朋友们,别等亏出大底才明白就行。

至于后市,短线情绪可能还会继续修复一段,但整体结构性行情、分化肯定很明显。

没有业绩托底、主业不稳定的“妖股”,一波在泡沫释放以后,估算也很难有新高;

能持续增长、研发投入大、产业趋势正向上走的“硬核票”,才会在调整过后慢慢企稳。

市场回归理性,是任何国家资本市场都会经历的阶段,中国也不例外。

结合9月份第二周的几个最新交易日的行情,以上的这些观点和分析,恐怕应该有人能看进去了吧?

文章最后,从理性务实的角度,结合以上的梳理和讨论,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来说,上市公司扎堆出现高位减持的动作,对接下来国内股市这一轮牛市行情而言,绝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风险,甚至是转折信号。

上涨不言顶,下跌没有底,对于当下沉浸在所谓宏大叙事,期待牛市行情的群体而言,这样的观点恐怕难以接受。

能不能接受是一回事,自己的钱包能不能承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次,上市公司减持,本质其实就是从市场抽取流动性,用手上的股票换取现金,那么接下来,稳住行情,甚至助推行情的资金从哪里来,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了。

难不成还有人认为所谓的国家资金,国家队的钱,是来股市里面发福利的?

所以,接下来,国家对于这样的减持行为,以及市场监管的后续动作和策略,就很值得关注了。

如果这股歪风邪气不能被杀住,那么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牛市剧本,这一次,并不会有什么变化。

然后,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也要看到牛市氛围中,这些跳出来减持的动作和公司,其实也提供了很好的反向指引作用。

搞投资其实就是看大势、看产业、看股东动作,“人弃我取”“人取我弃”这四个字放哪儿都灵。

但该减持还是会减持,该兑现还是会兑现,高位上的票就是风险大,高收益、高波动、高减持。

目前这么多公司选择高位套现,绝不是偶然,大家都在拼抢博弈最后一杯羹。

普通人参与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看到某只股票涨了100%、200%,就觉得还能无脑跟、毫无风险。

你得问问自己,为什么人家大股东都开始弃船了,你却还想着最后冲进去搏呢?

股市再牛,也别轻易追涨杀跌。

涨幅大了就会被兑现,回归理性才是正道。

未来的A股,必然走向成熟,谁能“从赚快钱到赚企业发展大钱”,谁才能笑到最后。

大浪淘沙,终见真金,A股这么多公司,谁是玩票收割,谁是长期主义,就是需要这样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和表演,才能看出来的。

最后,该看的风险要看到,该有的认知和理性态度,也要有,祝各位市场参与者,能够在牛市赚到钱,并且积累到有价值的经验。

全文完,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有所收获和共鸣,还请大家不吝“点赞,收藏,转发”三连支持一下。感谢。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