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勋祺的传奇人生:曾给红军造成巨大伤亡,新中国成立后做大官

发布时间:2025-09-09 18:30  浏览量:1

郭勋祺的一生堪称传奇:川军名将的他曾经和红军打过很激烈的仗。但是在抗战时期,郭勋祺却一度打算投奔我党。解放战争后期,郭勋祺被俘,但最终还是做了新中国的高官。

今天本文就来回顾一下这位传奇将领的一生。

郭勋祺生于1895年的四川。晚清时期,郭勋祺参加了清军,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随着袁世凯的去世,整个中华民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势:虽然后世对袁世凯没啥正面评价,但不可否认,老袁在世的时候,民国相对来说天下太平。不过,老袁死后,民国陷入军阀混战状态,四川也不例外。而这期间,郭勋祺也一直在川军里面当兵,在1921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川军旅长,地位不能说不高——要知道,刘文彩能起家,其实也是从刘文辉做了旅长开始。

在北洋军阀集团当家时期,中华民国存在两个中央政府:一个是北洋军阀集团搞出来的北洋中央。一个是南方军阀因为不愿意听北洋方面的号令,而拥立的国民党主导的中央。当时国民党的中央当时有点草台班子的意思:因为和北洋军阀都掌握军队不同,国民党当时是依附军阀,不掌握自己的军队。

不过,随着苏联爆发红色革命。孙先生也发现了可以借鉴的对象。于是孙先生在广东开始筹备成立国民革命军,同时,国民党也在全国各地发展党员。这期间,郭勋祺也参加了国民党——要知道,当时国民党还并没掌握全国政权。

国民党推翻北洋军阀集团以后,郭勋祺依旧在川军做军官,并且还参与了川军对红军的战争。

在国民党时代,四川军阀刘湘逐渐稳定了四川局势,被视为四川王。刘湘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按照刘湘的想法,其实是渴望川系军阀能够和老蒋分庭抗礼。当然,受限于实力问题,刘湘并不敢实践自己的野心。而对于红军出现在四川周边,刘湘其实心态复杂:那就是刘湘不想为了和红军打仗折损太大实力,但也绝对不敢让红军在四川和自己缠斗。因为红军长期在四川活动,断然会把中央军引来。

而在和红军交战中,郭勋祺也给我党的高层留下深刻印象。

2、郭勋祺造成我军严重伤亡

当时是1935年年初,红军在赤水河东一带活动。当时郭勋祺的部队奉命追击红军。当然,刘湘在这之前告诉郭勋祺:这个把红军吓唬走就行,别打的太激烈。毕竟,打仗得花钱的,咱没必要花太多冤枉钱给老蒋当炮灰。

当时主席等领导知道郭勋祺来追击,于是产生一个计谋,那就是让红军诈败,把郭勋祺的部队引入埋伏圈,然后伏击郭勋祺的部队。如果能打崩郭勋祺的部队,对当时红军沮丧的士气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而计划一开始也顺利进行。但是,事情在郭勋祺部进入埋伏圈以后发生了变化。

郭勋祺的部队虽然进入伏击圈,但是郭勋祺并没有慌乱,而是让部下寻找好掩体,和红军对射。就这样,一个伏击战,被郭勋祺给完成了阵地战。

当然,对于当时的我军来说,伏击战的优势在于速战速决,因为限于当时的条件,我军并不敢恋战。所以眼看原定计划破产,我军决定撤掉伏击圈,进行撤退。

正常来说,被伏击的一方一般都会惊魂初定,稳定局势,但是郭勋祺眼看我军撤围,于是决定兵行险着,趁机组织部分部队追杀我军,并且直接进攻我军的指挥所。当时我军的防线被郭勋祺部突破,为了鼓舞士气,朱老总甚至都亲自到一线指挥红军来和郭勋祺部周旋。

在红军和郭勋祺部处于纠缠期间,川军的后续部队也赶来。

换句话说:郭勋祺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拖住红军,然后等大部队赶来,最终消灭红军。当时,主席和朱老总都在这支队伍里。

最终主席等人经过开会研究认为,应该赶快抽调红一军团打掩护,接替其他红军,逐步撤离,争取撤退的时间窗口。

就这样,我军暂时摆脱险境。而和郭勋祺部纠缠,我军也折损三千多人——要知道,当初在赣南苏区和国民党军硬碰硬,我军一次折损较大的,也就5600人。

也因此,我党的很多高级首长对郭勋祺印象深刻。

此外,给四方面军造成近半减员的百丈关战役,也有郭勋祺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郭勋祺担任50军的军长。有个阶段,郭勋祺的防区紧挨着新四军的防区。而老蒋当时打算消灭新四军,所以指令郭勋祺和新四军搞摩擦:当初你打红军那么勇敢,现在打新四军,还不是手拿把掐?

郭勋祺看着老蒋的电文表示不屑:嘴上说合作打鬼子,背地里让我搞摩擦。妈的老蒋,你是什么东西?

其实结合这些来看,郭勋祺其实是一个没啥政治想法的普通军人:和红军打仗是出于军人本能,抗日也是出于军人本能,而不愿意在民族危亡时候破坏抗战,也是军人本能。其实我党在历史上,可以宽恕这类没啥政治想法的普通军人,但是对于思想顽固的敌人,却是需要雷霆手段的。

当然郭勋祺也听过北方的八路军给日寇造成的损失,新四军的抗日态度,也让郭勋祺觉得自己断乎不能干对不起民族的事情。于是郭勋祺把老蒋的图谋不少都通知给了新四军。为此也激怒了老蒋。老蒋打算撤职他。而郭勋祺索性联系新四军方面,说自己打算率部参加新四军。

当时新四军军长名义上是叶挺。但是实际上说了算的是项英。项英经过一番考虑,对于郭勋祺的投奔压根不当回事儿,所以没接纳。就这样,郭勋祺被撤职,之后在重庆软禁起来。

4、结局

解放战争期间,老蒋考虑到郭勋祺和“共”军打仗经验丰富,于是启用郭勋祺和我军干仗。不过,解放战争时期的我军和红军时期截然不同。所以1948年的时候,郭勋祺被陈老总的部队俘虏。

郭勋祺被俘以后无比慨叹,自己当初打算投奔新四军,新四军不接纳。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成了“共”军的战俘。

此时郭勋祺无疑是觉得造化弄人。

当然,陈老总也记得新四军时期,郭勋祺对新四军的帮助。于是表示,即便是自己当时做新四军的军长,也不敢接纳郭勋祺。毕竟那会儿老蒋一天到晚找茬搞事情。如果堂堂一个国军军长带部队参加新四军。这老蒋鬼知道能做出什么抹黑诋毁我军的事情,说我军挖墙脚。当然,陈老总也表示:其实就现在,我党也没把郭勋祺当敌人,而是当朋友。甚至郭将军现在想参加解放军,带兵的话,我党也肯定成全。毕竟我党分得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要知道,新四军那会儿,我军实力不强,郭将军都愿意起义,这个诚意,我军始终清楚。

郭勋祺表示戎马一生,早就厌倦打仗了,自己倒是愿意去四川,说服川军将领起义,避免更大的损失。

郭勋祺返回四川以后,经过一番奔走,在1949年的时候,前后带动五个师的川军主动起义。知乎郭勋祺被安排担任过川西的交通厅长、四川交通厅副厅长等职务。一直活到1959年。

5、结语

其实我一直觉得,有时候历史比文学要精彩。

比如郭勋祺就是例子。

郭勋祺给我军造成过巨大伤亡,但却在了解到我党我军以后,乐意在我党我军困难的时候起义,但是因为很多因素没能成功,后来还阴错阳差成了我军的俘虏。而之后又做了新中国的高官。

这一切,小说都不敢写。

但是,这背后又说明一个历史真相:那就是仁者无敌——哪怕郭勋祺这样给我军造成巨大伤亡的曾经对手,也可以得到我党的接纳。并且我党也通过自身的素养,感化了很多曾经的敌人,愿意成为我们自己的人。

所以,我党是天下无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