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为啥感觉“顺”了?这不是迷信,是有科学和生活道理的

发布时间:2025-09-10 10:57  浏览量:2

入秋之后,很多事好像真的变顺了,这可不是迷信,里面藏着科学规律和生活逻辑呢。

一、天气舒服了,人做事更有劲儿

夏天最热的时候,人容易犯懒,一动就一身汗,上班、干活都没精神,连脑子都像“被热浪糊住了”。立秋后,早晚凉快了,中午太阳也没那么毒,出门不遭罪,做事效率自然高。

比如之前想整理房间,夏天热得只想躺平,现在傍晚凉快,花半小时就能把屋子归置好;上班路上,吹着微凉的风,心情也舒畅,处理工作时思路都清晰不少。天气一舒服,人就像充了电,干啥都顺溜。

二、秋天是“收获季”,心里容易有盼头

从节气上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庄稼熟了,果园的果子红了,就连菜市场,秋天的蔬菜瓜果也特别丰富。这种“丰收感”会传染给人——看到庄稼丰收,农民心里踏实;普通人逛超市,看到满架的秋菜、新上市的大闸蟹,也会觉得“日子有奔头”。

而且,很多人在秋天会迎来“阶段性成果”:学生学期过半,能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打工人上半年的项目,可能在秋天出结果;就连减肥的人,夏天没管住嘴,秋天凉快了运动起来,体重也开始往下掉。有盼头,心态就好,做事自然顺。

三、身体状态跟着季节“调”好了

夏天贪凉,不少人猛吹空调、狂吃冰的,脾胃、关节多少受点影响。立秋后,天气转凉,人本能地会减少冷饮,多喝温水、吃温热的食物,脾胃负担轻了,身体就舒服。

另外,秋天干燥,大家会不自觉地多吃梨、银耳这些润燥的东西,皮肤不那么干了,嗓子也舒服,整个人精神头就足。身体舒服了,干啥都有底气,遇到事也不容易烦躁,自然就“顺”了。

四、生活节奏“自动调整”,更规律了

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习惯熬夜,早上又起不来,生活节奏乱糟糟的。立秋后,天黑得早了,晚上到点就想睡觉,早上也能自然醒,作息一规律,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好。

而且,秋天适合户外活动,比如周末去爬山、公园散步,运动的时候出点汗,心情也会变好。生活一规律,人就像上了“正轨”,做事自然顺顺当当。

五、“心理暗示”也在起作用

当大家都在说“立秋后大顺”时,这种说法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遇到一件事,本来有点犯难,但想到“秋天顺”,心里就会默念“肯定能成”,心态一积极,处理事情时更有耐心,成功率也会提高。

就像考试前,有人会穿红袜子求“开门红”,不是袜子真有用,是心理暗示让自己更有信心。“立秋顺”的说法,其实也是给了大家一个积极的心理预期。

当然,“顺不顺”,最根本还是靠自己的努力。但不得不说,季节变化带来的天气、身体、心理变化,确实会让我们感觉“事儿更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