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一喝浓茶就会失眠,而有的人喝了助眠,是体质问题吗?
发布时间:2025-09-10 13:54 浏览量:2
很多人喝茶,但体验却完全不同。有人喝一杯浓茶之后,整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有人却说喝了反而放松,甚至觉得更容易入睡。
表面上看很矛盾,其实背后确实和体质差异、代谢速度、生活习惯都有关系。
医生在门诊里经常遇到这样的提问,弄清楚背后的原因,对日常养生有帮助。
首先得说清楚茶叶的主要成分。
浓茶里含有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等,尤其是咖啡因,它是最常被关注的因素。
咖啡因进入体内后,会通过阻断腺苷受体,让人暂时感觉精神振奋。
腺苷是一种让人困倦的物质,被咖啡因“占位”后,大脑就失去了困意,于是就可能失眠。
但这里有个关键点:不同人分解咖啡因的速度差异非常大。
有些人因为肝脏里负责代谢咖啡因的CYP1A2酶活性比较高,咖啡因很快就被分解掉,血液里的浓度下降得快,不容易造成失眠。
另一部分人这类酶活性低,咖啡因在体内停留时间长,就会明显影响睡眠。
研究数据也能说明问题。
加拿大一项涉及超过一万人的调查显示,喝咖啡因饮料后失眠风险和基因密切相关,代谢慢的人失眠概率几乎是快代谢者的两倍以上。
换句话说,这确实和体质有关。
然而,咖啡因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茶叶里还有茶氨酸,这是一种能让人放松的氨基酸,进入大脑后可以促进α脑波的产生,有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
很多人喝了茶觉得心情安定,甚至更容易入睡,主要就是茶氨酸在发挥作用。
有研究指出,每天摄入200毫克茶氨酸的人,入睡时间缩短,深度睡眠比例增加。
虽然茶氨酸和咖啡因同时存在,但两者作用方向相反,所以不同人群体验差异就特别明显。
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喝茶会助眠。
尤其是年纪稍大的人,晚上喝一些发酵程度高的茶,比如黑茶、普洱,咖啡因含量相对低,茶氨酸保留较多,加上温热的茶水本身也能带来心理安慰,就会感觉更好入睡。
但如果是年轻人,白天喝了很多咖啡,晚上再来一杯浓绿茶,咖啡因的刺激作用叠加,很可能彻夜清醒。
另外,生活习惯也会放大这种差异。
比如有人本来就作息规律,饮食清淡,少有精神压力,即使喝了点浓茶,也不会被轻易干扰。
而有些人本身就神经紧张,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这时候再喝茶,无疑是雪上加霜。
也就是说,茶对睡眠的影响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和个人整体状态密切相关。
再者,不同种类的茶差别也很大。
一般来说,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咖啡因含量越高,例如绿茶、白茶就比较容易让人兴奋。
而乌龙茶、红茶、普洱等经过充分发酵,咖啡因相对减少,茶多酚和茶氨酸比例变化后,对中枢神经的刺激性降低,反而更容易让人放松。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老年人喜欢晚上泡一壶普洱,觉得暖胃又安神。
殊不知,茶水的浓淡也是一个关键点。
很多人失眠,并不是因为喝了茶,而是因为泡得太浓。
研究表明,一杯200毫升的浓茶,咖啡因含量可高达60毫克,接近一小杯咖啡。
如果在睡前两小时内喝下去,血液里的咖啡因在五到六个小时后仍然有一半浓度残留,睡眠自然受影响。
但如果茶泡得淡一些,咖啡因浓度低,反而更多是起到舒缓的作用。
当然,还有人会把茶当成保健品,认为每天必须喝很多才能养生。
其实并没有这种说法。
医生提醒,茶适量就好,一般每天不超过三到五克茶叶,分成两到三次冲泡,效果最佳。
过量喝茶不仅可能导致失眠,还可能因为茶多酚过多刺激胃黏膜,出现反酸、胃痛等问题,尤其是空腹饮茶更容易出状况。
在笔者看来,还有一点经常被忽略,那就是年龄差异。
随着年纪增长,肝脏代谢能力下降,咖啡因清除速度会变慢,所以很多老年人会发现,年轻时怎么喝都没事,但到了六十岁之后,喝同样量的茶却容易失眠。
这并不是茶变了,而是身体功能发生了变化。
对于这类人群,建议把喝茶的时间提前到上午或中午,晚上尽量不喝浓茶。
同时,还要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过量喝茶也可能带来心慌、心率加快等问题。
因为咖啡因本身会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度。
如果再叠加睡眠不足,就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对于这部分人,选择低咖啡因的茶类更合适,例如花茶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脱咖啡因茶。
总结来看,有人喝浓茶失眠,有人喝了反而助眠,这并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由基因差异、茶叶成分比例、饮用时间和浓度、个人习惯甚至年龄因素共同决定的。
总而言之,喝茶要因人而异,不要盲目模仿别人,更不能硬撑着喝。
身体发出的信号才最真实,如果喝茶后总是睡不着,就该调整饮茶的时间和浓度;如果喝了感觉舒适,那也可以继续保持,但要控制好量。
在笔者看来,茶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人怎么喝。
适量喝茶,确实有助于养生;但若方式不当,就可能带来困扰。
[1]徐辉.老人喜喝浓茶健康吗?[J].中医健康养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