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资本价值论是两大对立阶级的理论
发布时间:2025-09-10 13:52 浏览量:2
副标题:剥削有理还是无理?
无产阶级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资本家的资本价值理论,各自解释世界。
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两个完全对立的阶级——犹如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的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站在了历史舞台中央。
压迫——反抗压迫这一主线无论二者身份和称谓如何改变都从未停止过,如果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表现非常的话,那么到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却被粉饰和隐藏掩盖的太深太好了。
虽然有吾与汝偕亡、彼可取而代之的“古训”,但大多是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有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甚至曾建立广泛的社会国家阵营,但到现在无产阶级的联合式微,资本家的阵营强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核心就在于资本家掌握了话语权,用资本家的阶级叙事来从理论上阐述其合理性乃至正义性,从而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叙事——这就是用资本价值论来对抗甚至否定劳动价值论。
一、核心的选择是价值论的基石
资本价值论的核心是抛开最重要的人而只把资本以及赖以生存的市场作为基点,强调资本与市场是自由的没有剥削压迫的,是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以此证明资本家的合理性。
将劳动价值物化等同于资本价值,将人的劳动和机器的运转等而視之——如同种地的牛马,只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之一。这就是资本家的资本价值论(市场价值论)。
而为什么资本家及其豢养的经济学家绝然不提为什么会出现和存在资本及市场呢?或者说人类历史上资本和市场出现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呢?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而这些——无论是资本和市场乃至生产力发展都最终是为“人”而非为“特定人群”、“极少数人”服务的。
因此,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强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资本和市场是核心,并以此建立其理论——生产资料私有制、自由市场、公平交易等;从而以之掩盖、代替这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力来源和基石——人的幸福追求和人的劳动(活劳动)。
因此,无论资本家及其豢养的经济学家如何卖命地美化吹捧资本价值论和市场万能论,最终却掩盖不了极少数人依靠拥有生产资料而占有大多数的社会财富、大多数出卖自身劳动力却只能占有极少数的生活资料的事实——贫富悬殊背后的剥削和压迫。
因此私有制为核心的剥削制度下,“大多数”的人不会也不能够“幸福”,而依靠制度“红利”所享受大多数人创造的劳动成的“极少数”人及其后代也不会“永远”幸福下去。——无数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否则历史上那些霸道的君主,富可敌国的有钱人是否还在统治世界呢?
资本价值论的本质与权力价值论的本质属性相同,都是依靠占有资源而实现对他人(大多数人)的掠夺。
这也是被某些资本家的经济学家所指出的,资本不剥削权力才是——其实它们是一丘之貉,在私有制社会里,二者用不同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一个用自己制定的规则,一个用天然产生的规则。准确而言,资本剥削权力压迫,而对于所有出卖劳动者而言,都是自身不拥有的权力——无非一个是经济权力,一个是政治权力,二者并无不同。
二、解读剥削
1、反剥削的正义性
因此,我们用剥削者的视角来看《生万物》,私有制下的地主越“勤劳”,雇工便越“流氓”便是必然。一个不择一切手段聚敛财富和土地,一个则被全方位掠夺被逼无奈只能拼命反抗。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因此被称农痞、农闹、懒惰、偷奸,而这一切被工人阶级所否定,反抗剥削的权力被作为法律和文明共识。
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等证明了“农痞”们的正义性,那么为地主阶级招魂的“落水狗”们在水里冒出头来换气间还要努力尽职,想必狗粮供应少了些。
2、让利就不革命了吗?
资本逐利,权力逐利,而劳动逐的也是利。
三者貌似没有区别。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之下,掩盖着极端的不平等。
劳动才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建立在劳动成果基础上的社会,如果在利益分配上劳动者不占主导地位和不拥有主导权,那么这个社会制度必然出现问题,呈现出制度性的朝代更替和制度的变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属于制度变迁,秦汉唐宋明清属于朝代更替。
政治权力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被证实不符合历史潮流而灭亡;经济权力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资本主义面临着同样的结果。
我们看到封建王朝也有改革,也试图让利,然而却依然阻止不了最终覆灭的命运;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罗斯福新政向劳动者让利,妥协,建立各种保障制度,试图从制度上祛除资本主义的痼疾。
会不会消灭无产阶级革命呢?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来看,这一切只能延缓灭亡速度,而不能永垂。
因为私有制必然产生资本逐利、权力逐利,进而爆发社会危机。“掘墓人”虎视眈眈。
3、更隐秘的剥削
当人工智能取代大多数人的直接劳动,社会财富更大规模和程度聚集在极少数人手中,一方是堆积如山的商品,一面是无力购买嗷嗷待哺的大多数人,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时,革命不可避免。
工业时代的剥削以垄断设备、土地、原料等显性生产资料为主;而现代的剥削以垄断技术、信息、平台、资金、教育等隐性生产资料为主。因此,封建社会是地主,资本主义初期是机器主,而到后期是金融主、信息主、技术主、平台主。
剥削更加隐蔽。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剥削者通过权力(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掌控并垄断了本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社会资源,将大多数人的生存权和劳动权都掠夺去,其本质与奴隶主、封建地主没有任何区别,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少奴隶是私有财产,奴隶们的生活条件和待遇好才能更好地繁衍后代和生产劳动,奴隶主的总财富才会越来越多。
奴隶主用暴力控制人
——至少地主得依靠佃农雇农生产劳动,才能实现土地和财富增值。
——而现代这些各种“主”们却不全部需要这些劳动者,极少的岗位使内卷严重,大多数人收入低而无力购买商品,与人类文明进步的追求背道而驰。
资本—经济权力用工作机会控制人
本质上,是私有制下按权、按资而无法按劳、按需分配财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劳动价值论必然推导岀剩余价值,也必然揭示出剥削的本质。
资本价值论必然推导出市场价值论,自由交换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遵奉的是丛林法则。
因此这是两个阶级的理论,各自为本阶级服务。
而如何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到达文明的彼岸,就在于文明的载体——人类的思想理论和生产力完美结合。
因此,剥削阶级思想及其理论越来越受到批判和否定,劳动阶级(无产阶级)思想及其理论越来越得到重视和传播,深入人心,那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后,理想社会成为现实。
因此这样的文章意义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