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劝告:糖尿病不想肾衰竭,这6种食物要少碰,再馋也要忍住

发布时间:2025-09-10 17:02  浏览量:2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嘴上说要控制血糖,结果一转身还是喝着甜汤、啃着蜜饯、喝着啤酒。肾脏一天天被拖垮,自己却浑然不觉,直到尿蛋白、脸肿、血肌酐飙升才开始慌。问题是,等到肾功能出问题,再想挽回就难了。

糖尿病就一定会导致肾衰竭吗?当然不是,但为啥有些人控制得好好的几十年没事,有些人却几年不到就发展成尿毒症?关键就在平时吃得是不是“太放纵”。医生常说的那6种该少吃的食物,到底是哪6种?吃多了会怎么样?忍不住馋嘴会不会马上出问题?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说清楚。

糖尿病跟肾衰竭之间的关系,说简单点就是:血糖控制不好,肾脏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时间一长,肾脏“坏”得就快。因为肾脏每天都在帮身体“过滤”血液,如果血糖太高,血液就像“糖浆”,肾小球会被“糖”泡坏,慢慢变“漏”,漏了蛋白质出来,就说明这肾已经开始出毛病了。

糖尿病肾病其实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数据显示,大约有30%到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成肾病。一旦进入中晚期,肾功能下降,就不仅仅是血糖的问题,还要面对透析、肾移植这些重大治疗。

那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吃得不多,也没暴饮暴食,肾功能还是出了问题?很多时候,问题不在“吃多”,而在“吃错”。尤其是下面这6种常见食物,很多人天天吃、顿顿吃,越吃肾越累,慢慢就被拖垮了。

先说第一种,高糖水果。很多人觉得水果天然、不加糖,吃点总没事吧?可别忘了,水果里的果糖照样会升血糖,尤其是葡萄、芒果、榴莲、香蕉、哈密瓜这些,随便一小碗,血糖就飞起来了。果糖进入体内代谢后,会增加肾小球的内压,加重肾脏负担。

第二种,加工肉制品。火腿肠、腊肉、午餐肉、香肠,看着方便,吃着香,实则是对肾脏的“慢性毒药”。里面的磷含量、钠含量都特别高,不仅影响血压,也会让肾脏压力陡增。而且这些食物往往还含有亚硝酸盐,对血管也不好,糖尿病人本来血管就脆弱,再吃这些,简直是雪上加霜。

第三种,咸菜、酱菜一类腌制品。很多人早餐配一小碟榨菜,晚饭来点咸萝卜,觉得开胃又下饭。问题是,这类食物钠含量爆表,长期吃会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是加速肾损伤的催化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这三者往往是“铁三角”,互相影响,互相拉着往下掉。

第四种,含磷饮料和奶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中老年人也爱上了奶茶、可乐。可这些饮料里不仅含糖量高,还含有高磷添加剂,比如磷酸盐,磷吃多了会让肾脏代谢变慢,血磷升高,还容易引起血钙下降、骨质疏松。肾不好的人一喝这些饮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第五种,浓汤浓汁类食物。比如老火靓汤、骨头汤、鸡汤,很多人觉得这补啊,营养啊。可这些汤里浸出的嘌呤、脂肪、磷、钠都不低,糖尿病人喝多了,不仅升血糖,还可能诱发高尿酸和肾结石。汤本身的热量不低,一碗下肚,血糖悄悄飙升,肾脏负担也跟着加重。

第六种,油炸甜点和高脂糕点。炸年糕、油条、甜甜圈,看着诱人,吃一口确实香,但这些高油高糖的食物,不仅升血糖快,还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控糖控脂都难。特别是那些含反式脂肪的点心,容易引起炎症反应,长期摄入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很多人以为只要控制主食就行了,偶尔吃点上面这些“解解馋”没啥大碍。但肾脏可不像肠胃,吃多了还能拉出来。肾脏一旦受损是不可逆的,想靠停吃某种食物“补回来”,基本不现实。

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不疼不痒,直到出现尿蛋白、血压升高、水肿、夜尿增多,才发现肾已经“伤得不轻”了。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些饮食上的“小错误”,最后不得不面对透析、换肾的痛苦。

有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食物呢?当然有。比如水果想吃,可以挑草莓、蓝莓、柚子、猕猴桃这些血糖指数低的;肉类想吃,尽量选蒸煮的鱼、瘦肉,少腌少炸;汤想喝,可以做点清炖蔬菜汤,控制油盐量;想吃点心,试试全麦面包、燕麦饼干,控制总热量。

控制饮食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学会“挑着吃”。糖尿病人如果能管住嘴,肾脏就能“喘口气”。就像医生常说的,糖尿病不是可怕的病,可怕的是不当回事。

很多老年人嘴上说“我不怕死”,但真到了肾衰竭、天天透析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透析不仅花钱、耗精力,还影响生活质量,有些人一周得跑医院三四次,每次四五个小时,还不能随便吃喝。而这些,其实很多都可以靠早期的好习惯避免。

说到底,糖尿病这个病,拼的不是吃药多不多,而是日常有没有管好嘴、迈开腿、睡好觉。特别是吃的东西,真的是“吃错一口,肾受苦好久”。那些藏在餐桌上的“隐形杀手”,一不小心就可能让肾脏走上不归路。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吃了一辈子了也没事”,可身体不是信用卡,刷多了总有还账的时候。特别是年纪上来了,新陈代谢慢了,肾功能本来就在一点点下滑,更禁不起这些“饮食暴击”。

如果真馋得厉害,可以偶尔尝一小口,但绝不能天天吃、顿顿吃。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了尿蛋白、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人,饮食控制就是保命线。这时候再说“我就吃一点没事”就真的晚了。

糖尿病要想不拖累肾,就得从餐桌做起。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这“三控”是保护肾脏的核心。而饮食,是这三控的基础。

别小看一口水果、一碗汤、一个香肠,这些东西吃下去的,不只是热量和糖分,还有可能是肾脏“最后的稻草”。该忍的馋,得忍;该戒的食,要戒。不是为了苛刻自己,而是为了多留一点健康,多留一份自理能力。

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不会喊疼,不会叫苦,但一旦坏了,带来的麻烦是“连本带利”的。糖尿病人想要护肾,就得从今天开始,少碰那6样“祸根”,别等身体发警告才后悔。

糖尿病不想走到肾衰竭这一步,嘴真的得“管住”,哪怕再馋,也要咬咬牙忍一忍。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李强,周立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5):412-41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