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悖论:亚洲文明起源于中国还是商王朝征服亚洲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5-09-11 06:33  浏览量:2

商王朝的真正疆界究竟有多大?这大概是很多人心里从没放下过的一个谜!也有人说,整个亚洲人类都曾在商的治下生活,稍有差池就族灭命丧地下。可实地查过考古、文献一对比,结论又显得没那么绝对。有人觉得商朝疆域无非中原一隅,也有人说铁骑东征西讨,疆域四海八荒。到底怎么回事?真有那么玄乎吗?

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商汤一战灭夏,500年的商王朝自此开场。一般印象都是,商朝横跨黄河中下游,疆域自西戈壁到东海,南临江汉,北至大漠。反正挺大。但1928年,西北冈王陵的出土,这个说辞就变得耐人寻味。

说实在的,西北冈陵挖坑那年,倒不是普通的发现。遗址里光人头骨就三百九十八具。起先谁都觉得,这些大概率是被献祭的本地战俘。直到学者们比对化验,人类学家们越对越糊涂,头骨里什么人种都有: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种、太平洋黑色人种,甚至欧洲人种,还有波利尼西亚类型的。这玩意儿搁谁谁不眨眼?商朝短短数百年,哪能凑上这么多远方面孔?这些人从哪来的?

两种可能就摆在面前:要么当时全亚洲的人都挤在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被打败抓来祭天。要么,商朝真能把远东、南海、西域甚至万里之外的异族都抓回来?听着挺筋斗。要说这些人本身生活在中国,那区域是不是大得离谱?但真有证据,他们都被抓来祭祀,也就说明了商朝的诡异强大?

想彻底弄明白也难。1928到1937年,前政府安排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15次大挖殷墟。西北冈王陵这些头骨数了一遍又一遍。其中三分之一多是典型蒙古人种,差不多和布里亚特、楚克奇人近乎。16.9%是太平洋尼格罗人种,接近今天南洋、澳洲岛屿棕色人。0.9%抽得像当今英国人。剩下的比重不小,爱斯基摩和波利尼西亚类型也挺多。出入说大不大,说小一点也不小——到底这些祭祀头骨说明了什么?有的人只相信疆域就是这么大,所有人都被拉进来,俨然天下一统。可你要细查文献和实物,这结论又软了。

李济曾专门写过报告,确认头骨全是战俘。有的学者断言,商朝或许就像现在的超级大国,四处远征拔人祭祀。也有人坚持只是征服了邻近各族。两套说法,来回摇摆,不定一锤定音。其实逻辑不完整,史实未必都能摆成一排。

贵族墓葬这个事本身也颇值得玩味。商朝贵族全都指定埋陵区,偏偏妇好墓和亚长墓另辟蹊径,直接压在宗庙宫殿底下。甲骨文一翻:王后妇好,也就是妣辛,亲自领军出征羌方、鬼方等边疆。妇好坟里随葬玉器挺多,光新疆来的就七百多件。还有一堆台湾南海的贝币,贝币数量高得离谱。青铜战钩这东西也蹊跷,是用来做啥的?有说兵器,有说其实是锚。一个墓穴,几重谜。

这些陪葬用物和人骨结构复杂,有些细节挺不对劲。人类学家说尸骨里有白种人,DNA一查真有欧洲成分。南洋岛屿的人种也赫然在列。亚长墓的埋法更奇葩,不像正统中原习惯,而是俯身葬,靠近印第安类型。考古还发现草原风格的弯刀、穿阿富汗绿松石的战车,以及尸体用大量花椒防腐。综合下来,亚长很可能原本是西部草原的猛人,不排除当年打了不少硬仗,才能和妇好一样享最高规格下葬。这一条,也许侧面印证了商军西征的路线。

这些年考古新成果越来越多,资料一叠,发现中原都不是商军活动的尽头。他们很可能去过新疆,甚至阿富汗边界。有人会反驳,这些可移动的玉也不是非得自己去,也许本就中原有流通渠道,但种种线索还是让人心痒。一边怀疑一边觉得,不会那么巧吧?

又有一阵子大家讨论起那个传奇的青铜貘觥。实物出土过三只,分别一个在妇好墓,一个在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可生物学家证实中国貘要在万年前都灭绝了。你若说这些青铜貘造型纯属想象,又有人问,怎么会和东南亚、南美洲貘对得如此贴切?连雕刻的细节都分毫不差,难道古人真亲眼见过?!

1931年,殷墟第4次发掘还挖出一块巨大肩胛骨。经专家化验,竟然是蓝鲸的肩胛骨。问题来了,中国海域历来没有蓝鲸,尤其内陆。想过是捡到的,可偏偏遗址旁还有记载国王打猎于羌、蒿两地的甲骨文。商王打猎真的能猎到蓝鲸?这谁想得明白!难道是哪天海边捡到一大片鲸骨,还专门运回来祭祀?概率有点离谱。

再说外部学者的分析。早在200多年前,法国的德·契尼提出,美洲沿岸曾有殷商活动,发表了《中国人沿美洲海岸航行及居住亚洲极东部的几个民族的研究》。这观点一到中国,王国维、罗振玉立刻上头,写出“殷人东渡美洲”之说。乍一听有点悬,想想美洲出土的疑似甲骨文又觉得哪怕只有一成可能也值琢磨。

美国考古学家鲁斯坎普,几十年间发现八十多处奇异刻符,比对甲骨文,显然有不少重合,但又说不上来是否绝对是一回事。考古学界对这事争论得很厉害,有人拍板,有人哈哈一笑。这类和殷商出海相关的争议,每几年就要翻出来讲一遍。

还真有硬核证据。1968年,美国考古队在西蒙大拿州翻出冰河时期的尸骨。DNA检测结果显示,这具尸骨和北美印第安人有直系亲缘,与中南美土著高度相符。细致比对下来,同样和西伯利亚蒙古人种高度一致。于是出现一种推断,美洲印第安人可能东亚蒙古人后裔。假如冰河时代人能跨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三千年前的商朝,有无可能纵横海域?实地资料乏善可陈,但脑补空间还挺大。

船只问题也是一桩事。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商周实物船。可考古出土的独木舟,距今都7000年。商朝人不会造船?这话谁说谁信啊。甲骨文里就直接写了某王“寻舟于河,无灾”,明文记载王室用船还没出事。不是一只小舢板,而是堂堂国王乘船巡视黄河。甲骨文里又写水军出征,谁会用两根竹筏上阵?

更离奇的是妇好墓里的青铜战钩。形状怎么看都很像钩锚。用来绑船的概率,其实比当兵器合理得多。船锚、舵有了,细节缀在一起,不由让人产生“已掌握海上远航”的错觉。当时真要有日夜随风浪航行的能力?你总不能完全否定吧。

这些研究或者拉杂的证据,抽丝剥茧下来,也未必全都靠谱。有人又觉得自信满满,这些都是阴差阳错,没准儿就是山寨或者意外撞上。可要全盘否认商朝远涉重洋的能力,这点也说不过去。没彻底信服就对了,有时候奇怪的细节还真就藏在历史灰尘里。

这么多交错的碎片拼在一起,不一定能说商王朝铁骑踏平了亚洲,美洲也插了商旗。但至少能推断,商朝势力可能远比刻板印象里要深,要广。他们或许真的造船出海了,也可能仅仅是边陲、贸易之外的偶遇。这类阐释总有不确定因素——实物证据不充分,文字记载断续不全。分析到后头,也只能宽容点看。

其实许多细节并非非黑即白,恰恰证明历史辽阔,远无法用一两句话说透。实体证据搜集起来,有拼接,有断裂。过去或许商人聪明绝顶,也可能其实只是运气好或者地理偶然造成了文物的穿越流转。现在人往往喜欢自信满满地凑完整张图,忽略了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破绽”。说到底,也许就是这些小瑕疵才让真实更真实了一些。

所以,把历史看得死板是危险的。商王朝是不是四海归服,或者说只是中原偏安,谁也没法一脚踩实。考古材料会变,新的发掘随时颠覆一向认识,人类本身就随时改变认知。搞历史的人,倒不妨多给商王朝和自己的想象力留出空间。

到这里,也确实没法下那个无可辩驳的结论。事实上,越细致的研究,越让人难以下定论。商朝的疆域,可能超出常识,也可能很有限。而这些谜题,也许正是留给后人的趣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