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松弛的人,能量越高
发布时间:2025-09-11 09:42 浏览量:2
人生是一场无法回头的旅程,走到中年,许多人仿佛被上了发条,日复一日地高速运转。白天为工作奔波,担心业绩、考核、晋升;夜晚为家庭操劳,惦记孩子、父母、房贷。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一句无心之言也可能在心里反复回放。我们总在不停地做加法:加责任、加目标、加期待,却忘了给心灵留一点喘息的空间。久而久之,疲惫如影随形,焦虑成了常态,内心的能量被一点点耗尽。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往往拥有一种难得的松弛感。这种松弛不是懒惰或逃避,而是一种内在的从容与智慧。它让人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在压力面前依然能够稳住心神。《清醒地活》里提到:“心灵的松弛,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当我们不再紧绷,才能让内心的能量自然流动,不被无谓的情绪消耗。
冯希就是这样一位曾深陷情绪泥潭的人。她对他人的情绪异常敏感,鲍雪一次语气稍重的对话,竟让她陷入长久的自我怀疑和内耗之中。其实鲍雪只是当时心情不佳,并无他意。可冯希却把别人的情绪背在自己身上,结果不仅伤害了自己,也影响了工作。这正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想得太多,活得太累。真正的强者,不会轻易被外界波动牵动心绪。他们懂得守护自己的能量场,不让无关的情绪入侵内心。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拼搏、要争先,于是把弦拉到最紧,以为只有拼命才能赢得人生。可人终究不是机器,约翰·列侬说得好:“当我们忙着制定计划时,生活早已悄然发生。”那个曾经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前同事,最终因过度劳累晕倒在办公室。医生诊断那是身心双重崩溃的结果。后来她选择停下脚步,走进自然,学习插花,重新感受生活的温度。一年后,她归来时眼神柔和了许多,工作效率反而更高,生活也更加丰盈。这说明,唯有平衡,才有持久的力量。
松弛感并非天赐,而是自己挣来的自由。莫言笔下的西门闹历经六道轮回,从驴到牛,从猪到狗,最终重返人间。他曾被仇恨困住,直到学会放下,才真正解脱。这也启示我们:困住我们的从来不是外界,而是内心的执念与藩篱。房子是我们住的,但更多时候,我们住在自己构建的思想牢笼里。唯有转念,才能破局。
遇到困难时,试着把它看作成长的契机;在忙碌中提醒自己,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面对问题,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每一次积极的转念,都是在为心灵充电。王阳明讲“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每个人本自具足,无需向外索求力量。人生的下半场,不必再盲目追逐,而是要学会向内观照,安顿好自己的心。当你内心安稳,世界便不再喧嚣。愿你我都能在这趟旅程中,越走越轻盈,越活越清醒,带着松弛的力量,走向更开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