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奇闻:少男少女私奔走散3年,少男考中进士,少女成了尼姑
发布时间:2025-09-11 09:13 浏览量:2
宋代,有个书生,姓张,名叫舜美,刚满20岁,是个相貌清秀、才华出众却还没机遇的读书人。
他偶然来杭州参加乡试,没考中,就在客店里住了半年多。
恰逢上元节,张舜美关了房门出去游玩。
杭州本就是热闹地方,他看着美景,兴致大发,随口吟了首《如梦令》。
边走边念时,他远远看见灯光里,一个丫鬟斜挑着彩鸾灯,后面跟着位女子缓缓走来。
那女子发髻如云,眉毛似月,模样娇媚、姿态出众。
张舜美见了她,顿时清醒,赶紧整理衣冠,故作姿态地走过去。
原来,他想吸引对方注意,初见时就得用些方法。
比如:靠容貌衣着吸引人,用眼神传递心意,悄悄跟着对方,通过点头、咳嗽等小动作试探,讲究各种技巧。
那女子被张舜美这般试探,顿时眼晕心乱、腿脚发软,愣了好一会儿,两人四目相对,彼此有情意。
女子走得快,张舜美就跟得快;走得慢,他也跟得慢,却没能说上一句话。
走到众安桥,桥上人多拥挤,过了桥后,女子就不见了,张舜美只好闷闷地回了客店。
2、回到房间,他只觉风凉灯暗、枕冷被寒,根本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那女子,盼着能再见到她。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梳洗吃饭后,见街上人们又开始准备看灯,张舜美按捺不住,又去了昨晚相遇的地方。
他站着、转着、找着、靠着、愣着,等了许久也没见到女子,又吟了首《如梦令》消遣。
正要回去时,忽然看见挑着彩鸾灯的丫鬟和那女子从人群里挤出来。
女子瞥见张舜美,露出笑容,张舜美也觉得有希望了。
女子径直去盐桥的广福庙烧香,拜完后转到后殿,张舜美跟在后面。
女子偶尔回头,忍不住笑了一声,张舜美也陪着笑,两人挨挨擦擦,不再顾忌。
随后,女子故意从袖子里掉了个同心方胜。
张舜美明白意思,捡起来在灯下拆开,里面是张花笺,上面也写着一首《如梦令》,意思是和他相遇像见了故人,动了春心,还说挂彩鸾灯的就是自己家,让他千万记得明晚来见。
可张舜美没想到,就因为看了这信,之后竟害了一两年相思病,差点丢了性命。
词后面还写着:
“我家住在十官子巷,朝南第八家。
明天父母和兄嫂要去江干舅舅家看灯会,17号才回来,家里只有我和丫鬟小英。
想请公子您来家里,稍解我的思念,我会焚香打扫,盼着您来。刘素香拜上。”
张舜美看了很久,又惊又喜。
等女子走后,他慢慢走回客栈,一整晚都没睡着。
3、第二天是15号,张舜美挨到天黑,就到了十官子巷,却不敢贸然进门。他写了首《如梦令》,在巷子里来回哼唱。
女子听到歌声,掀开门帘出来,正是那晚灯下见到的意中人。
她把张舜美迎进屋里,吹灭银灯,两人便同床共枕。
他们一个是单身男子,一个是待嫁女子,见面后格外急切,没顾上太多礼节,就共度了春宵。
事后,张舜美说:
“我只是个赶路的读书人,承蒙你看重,像凡人遇到仙女。
我身为穷秀才,实在没什么能报答你的。”
刘素香轻抚他的背说:“我是喜欢你有才华,不是图你的钱财。”
张舜美连连道谢。
忽然,刘素香长叹一声,哭着说:
“今天一过,明天我父母回来,咱们就不能再见面了,这可怎么办?”
两人琢磨了半天,有了主意。
刘素香说:“不如我们一起逃到别的地方,免得日后两地相思,你愿意吗?”
张舜美大喜:“我有个远房亲戚在镇江五条街开客栈,咱们可以去投靠他。”
刘素香答应了。
当晚,刘素香收拾了一包金银珠宝,打扮成男子模样,和张舜美手拉手慢慢赶路。
快到二更天,才走到北关门。
原本三四里的路,却走了这么久,只因刘素香脚小,平时只在屋里或花园里慢慢走,如今穿双大靴子走长途,心里又慌,根本走不快。
加上当时城里人像出城,城外人像进城,两人不小心松了手,只能前后跟着走。
出第二重门时,人群一挤,两人就走散了。
刘素香直接出了城门,往半塘方向去了。
张舜美担心她是女子,身子弱,挤不出去,可能还在城里,急忙回头问守门的士兵。
士兵说:“刚才有个年轻秀才,在找同伴,走了还不到半里地。”
张舜美犯了难:眼前有往钱塘门、师姑桥、褚家堂的三四条岔路,该走哪条?
犹豫半天,他只好走回十官子巷,可刘素香家已经关了门,悄无声息。
他又赶紧回北关门,城门也关了,就这样找了一整晚。
等到天亮,张舜美才挨出城门。
到新马头时,见一群人围着看一只绣鞋。他认出是刘素香的鞋,没敢出声。
众人议论:“不知道是谁家姑娘,出了什么事,溺水死了,就留下这只鞋。”
张舜美听完,吓得浑身冒冷汗。
他又回城里打听,满街人都在说,十官子巷刘家的女儿被人拐走了,还有人说投水死了,官差正在到处追查。
张舜美又累又饿,还伤心刘素香惨死,回到客店就病倒了,发着寒热,病情越来越重。
4、再说刘素香,从北关门和张舜美走散后,从二更走到五更,才到新马头。
她心想,张舜美找不到自己,肯定会先去镇江,就悄悄脱下一只绣鞋放在地上——
她怕家里人追来,故意用这办法让家人以为她死了,断了念想。
天没亮,刘素香租了船顺流而去。
接下来几天,她凡事都很小心,没人发现她是女子。
到了镇江,她付了船钱上岸,沿路打听张舜美的亲戚,可又忘了亲戚的姓名和住处,问来问去,眼看太阳要落山了,还没找到住的地方。
她偶然走到江边的亭子歇脚,当时是正月22,月亮出来得晚,夜里天色昏暗,只有渔灯隐约闪烁,连近处都看不清。
刘素香心想,自己为了张舜美,离开家乡和亲人,如今却没他的消息,不如投江算了。
她哭了很久,只恨张舜美不知道自己死在哪里。
不知不觉到了半夜,月光从亭子的缝隙照进来。她走到栏杆边,看着眼前的江水,一眼望不到头,心中满是凄凉。
刘素香在亭子里呜呜咽咽地叹气,还没说完,亭角暗处忽然走出个尼姑,上前问:“你是人还是鬼?怎么这么折磨自己?”
素香连忙回答:
“多谢师父关心,我实话实说。
我是浙江人,本来跟着丈夫去新丰赴任,没成想钱财露了眼,船夫见财起意,还觊觎我的容貌,竟杀了我丈夫和仆人,只留我一命。
他想欺负我,我拼命反抗。第二天他喝醉了,我就穿着丈夫的衣服逃了出来,偶然走到这里。”
她没敢说自己是私奔,便编了这段谎话。
尼姑听后满脸同情:
“我从施主家回来,渡江晚了,没想到在这亭子里碰到你,真是缘分。你愿意跟我走吗?”
素香赶紧答应:“我离家千里,要是您能收留,就是救我一命。”
尼姑笑着说:“出家人本就该慈悲为怀,这是我该做的,你别担心。”
素香连忙道谢。
天亮后,素香跟着尼姑到了大慈庵,换下俗家衣服,梳起发髻、戴上僧帽,独自住一间房。
庵里的经书咒语,她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还会拜佛,对着白衣大士祈祷,希望能再见到张舜美。
尼姑见她既守规矩又虔诚,也很满意。
5、另一边,张舜美在客店里请医生诊治,身体慢慢好转。
他没回老家,还在客店里温习经书。
日子过得快,转眼又到了上元灯节。
舜美想起去年的事,又去十官子巷看了看,景色没变,却少了想见的人。
他闷闷不乐地回房,还念起秦少游的《生查子》,越想越难过,哭着回了房,还发誓这辈子不娶妻,以此报答素香。
在杭州待了3年,又到了乡试的时候,舜美考中了第一名解元。
参加完鹿鸣宴,他写信给父母报喜,亲戚朋友都来祝贺。
几天后,他带着琴、剑和书箱,准备去京城参加会试。
一路上风餐露宿,到了镇江江口准备渡江时,突然刮起大风。
他只好把船靠岸,等风停了再走,可风一连刮了好几天,只能一直停在岸边。
这天夜里,在大慈庵的刘素香突然梦见白衣大士对她说:“你丈夫明天就来了。”
她猛地惊醒,浑身是汗,心里纳闷:“平时从没做过这种梦,太奇怪了!”
她没把这事告诉尼姑。
张舜美在船上等得心烦,就上岸沿江散步。
走到一片松竹林时,看见一座小庵,门上牌匾写着“大慈之庵”,看着很清雅。
他走进去,尼姑出来迎接,把他请到中堂喝茶。
巧的是,刘素香从窗户缝里看见了舜美,吓得瞪大了眼睛,像做梦醒了一样。
尼姑进来换茶时,素香把前因后果说了。
尼姑出去问舜美:“相公是不是越州的张秀才?”
舜美很惊讶:“我和师父从没见过,您怎么认识我?”
尼姑又问:“你娶过妻吗?”
舜美瞬间哭了:
“我妻子叫刘素香,3年前元宵看灯时走散了,不知道是死是活。
现在我就算考中进士,这辈子也不打算再娶了。”
尼姑听完,就叫素香出来见面。
两人一见面就抱在一起大哭,哭了好一会儿才停下,哽咽着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见到你!”
两人又悲又喜,连忙向尼姑道谢,还去沐浴更衣,到白衣大士像前焚香跪拜。
之后,舜美拿了100两银子、两匹绸缎送给尼姑当谢礼,两人告别尼姑,一起上了船,别提多高兴了。
他们一起去京城,舜美又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福建兴化府莆田县尹。
谢恩后,两人先回老家报喜,路过镇江时,还特意去大慈庵看望尼姑,送了一锭金子。
回到杭州,他们直接去了十官子巷,递帖子拜访刘素香的父母。
刘父看见车马上门,帖子上写着“女婿张舜美”,还以为送错了。
正要推辞,就见一对年轻夫妇穿着官服,一起跪在院子里。
刘家人又惊又喜,刘母哭着说:
“那年元宵丢了你,听说你投水死了,我们伤心了好久,没想到今天能再见面,还找了这么好的女婿,真是刘家的福气!”
之后,刘家摆了好几天宴席庆祝,还让丫鬟小英跟着素香一起走。
两人告别岳父岳母,回到舜美老家,跟父母说了之前的事,让素香拜见公婆。
张父张母特别高兴,也摆了宴席庆祝。
没几天,舜美就带着素香去莆田上任了。
后来,张舜美官做到了天官侍郎,子孙后代也都很有出息。
本文改编自《三言两拍》,为虚构故事。
图片为AI生成。
- 上一篇:焊接知识精选,一网打尽!
- 下一篇:93岁大爷连续5年做这件事,他说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