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悬赏征集证据?“真假预制菜”风波持续发酵,西贝创始人回应

发布时间:2025-09-12 19:05  浏览量:1

预制菜,近日再次成为焦点。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质疑西贝门店的餐食是预制菜,吐槽价格贵,引发广泛关注。这场关于“真假预制菜”的风波还在持续发酵,话题“预制菜 强制明示”登上热搜榜引发热议,也让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个关乎消费者权益和餐饮行业诚信的领域。


罗永浩质疑“西贝是预制菜”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9月11日晚,在北京市顺义区空港街道安泰大街中粮祥云小镇的西贝门店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回应表示,“西贝现在门店100%没有预制菜,一道都没有。有的菜是在门店切的,有的是在中央厨房切的,在中央厨房那边切标准更高,质量更高,选料更严格,(但是)每道菜全部是在门店做的。”


“(唯一特殊的是)黄馍馍,这个是我们中央厨房做熟了,送到门店来,但是按照国家标准,主食类、面点类的东西允许在工厂做,不属于预制菜。”贾国龙说。

贾国龙表示,罗永浩作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把话说得很极端,“对我们的商誉影响很大,并损害我们的品牌形象。”


贾国龙称一定会起诉罗永浩,“我们只能用法律武器。”


对此,罗永浩回应称,已准备好应对诉讼,并相信此事会对预制菜领域的消费者知情权,甚至相关立法产生影响。


西贝曾大力发展预制菜

贾国龙回应


几年前,贾国龙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预制菜的支持。这些言论在此次风波中也被一些媒体和网友翻了出来。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9月,西贝推出第一道预制菜产品羊蝎子。同年12月底,以贾国龙命名的“贾国龙功夫菜”上线,主打家庭消费场景下的预制菜产品。


2022年,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制菜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预制菜有很多优点,大大提高人们做饭的效率,而且可以节约人们的时间。不过预制菜也会分高中低档。我对预制菜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贾国龙功夫菜已经做了两年多了,我们不是一般的预制菜,我们更认为自己是急冻锁鲜菜。”


在此次风波中,有自称“曾在西贝工作过”的人在网络评论区表示“见过西贝店内的预制菜。”对此,贾国龙在媒体采访中回应称,需要确认是哪个时期的员工的说法。他介绍,前几年,西贝门店确实做过预制菜,2020年开始还大力发展过“功夫菜”,但从2023年开始逐步缩减这一品类。到2025年,西贝门店内已经完全没有预制菜的身影了。


贾国龙还提到,目前西贝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早餐业务,即“西贝放心早餐”。该系列虽然涉及预制菜,但只在线上平台和商超售卖,与西贝门店没有关联。


11日当晚,在贾国龙公开表态后,西贝相关负责人带领数家媒体参观了本次风波事发地的西贝门店和厨房,介绍西贝日常在店内制作菜肴的基本过程。


相关负责人以罗永浩一行人本次所点菜单中一款烤羊排为例介绍称,每天早上生羊排解冻后,会在店内提前炖上六七十分钟,再进行烤制。“这种每天早上先在门店当中现炖食材的操作,我们管它叫预先制作的过程,但是它和预制菜是两个概念。预制菜是那种熟食,水煮加热然后撕袋就可以直接吃了。我们在门店当中的产品用的都是生料。”


此外,针对罗永浩在微博中提到的“西贝菜品贵”以及网络上一些消费者认为西贝菜品价格偏高的问题,贾国龙回应:“外界认为西贝贵是近两年中国餐饮业最大的冤案。”西贝菜品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定价遵循“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原则,“可以随便查公司近5年的账。我们的成本和质量,决定了目前的定价是合理的。西贝上半年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他还提到,过去三年,西贝已经通过调整菜品结构,将人均消费从100元逐步降到80元。


支持明确标识

贾国龙仍看好预制菜前景


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616亿元,并以每年20%至35%的增速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6年有望达到7490亿元。


不过,在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消费者对于预制菜品质的要求也不断增长。为了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也变得尤为重要。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央广网记者分析称,预制菜可以做到流程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有利于食品行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但是在还没有国标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也会疑虑预制菜的质量、营养和食品安全等问题,行业也一直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预制菜相关国标。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通知》提到,预制菜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


除此之外,上述文件还对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工作部署,提出一系列规范措施。


《通知》提到,要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此,贾国龙表示,虽然国家层面目前没有强制餐饮店预制菜标注,但这方面的建议也是挺好的,是商家诚信行为的一种表现。“但如果你不是预制菜,也没必要把每一道菜都标注不是预制菜。”


虽然强调目前西贝门店内没有预制菜,但是贾国龙在现场仍表达了他对于预制菜的支持。他再次重述几年前的观点,“预制菜一定是大趋势,只不过会分成三六九等,会分高品质和低品质。”他表示,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去一些合规的厂家去参观,会发现这些企业做预制菜的标准也是很高的。”


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詹军豪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风波对西贝品牌而言将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贾国龙亲自出面解释门店内没有预制菜,并且喊话要起诉罗永浩,但目前负面舆论已削弱部分消费者信任,短期内或面临客流量波动。不过,若借此强化“现制现做”宣传,同步优化服务细节(如主动展示或在菜单上标注食材制作过程),可将争议转化为信任重建契机,巩固品牌差异化优势。


詹军豪认为,此次风波还将倒逼餐饮企业更重视“透明化经营”。一方面,推动更多品牌主动公示菜品制作方式,消除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息差。另一方面,也会加速餐饮行业与预制菜相关的标准细化,促使行业在“效率”与“消费信任”间找到平衡,推动整体服务升级。


争议还在发酵


贾国龙介绍,从9月12日起,将在全国门店上架“罗永浩菜单”,所有进店消费者可以消费品尝罗永浩菜单上的任意菜肴,如果觉得不好吃,就不收钱可以退掉,消费者也可以去厨房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工艺。


罗永浩则发微博表示,如果有西贝员工有关于预制菜的相关录像,以及法律上可以采信的真凭实据,可以私信联系他,他愿意奖励十万元,并为其保密。


这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议,还在发酵中,记者将持续关注。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