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传奇术“奇门遁甲”,厉害程度不敢想象,轻松困住10万大军
发布时间:2025-09-12 18:52 浏览量:1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流传下来很多神奇的东西,其中有一些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比如今天咱们要讲的主角,那就是奇门遁甲。
一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里可能就会浮现出电影或者小说里的场景:某个高人掐指一算,布下一个大阵,就能呼风唤雨,甚至让千军万马在里面迷失方向。“轻松困住10万大军”听着是不是有点夸张?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这门被称为“失传”的奇术,到底是真的有那么神,还是后人的艺术加工呢?
被称为“帝王之学”的奇门遁甲,究竟是什么?
要搞清楚奇门遁甲能不能困住十万大军,我们得先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它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种纯粹的“法术”。简单来说,奇门遁甲是中国古代一门非常高深的决策学问,甚至被誉为“帝王之学”。在古代,这可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触到的东西,基本上是历代军事家和帝王身边的谋士们用来运筹帷幄的“秘密武器”。
那么它具体是做什么用的呢?根据史料和相关著作的零星记载,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比如,在打仗之前,将领们会用它来推算最佳的进攻时间、选择最有利的进攻方向、确定安营扎寨的安全位置,甚至预测战场的风向和天气变化。它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把天时(时间、天象)、地利(环境、方位)和人和(军队士气、敌我状态)等各种因素,通过一套由天干、地支、八卦、九宫、八门、九星等组成的复杂模型进行运算,最后得出一个最优的行动方案。所以,从本质上看,它更像是一种基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战略决策工具,目的是帮助使用者趋吉避凶,提高做事情的成功率 。
困住十万大军?传说的巅峰之作
聊完了奇门遁甲的基本概念,咱们再回到那个最吸引人的问题上:它真的能困住十万大军吗?关于这一点,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鱼腹浦布下“八阵图”困住东吴大将陆逊的十万精兵了。
这个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刘备兵败之后,陆逊率领大军乘胜追击,结果一头扎进了诸葛亮提前用石头摆下的一个阵法里。一进去,顿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东吴的十万大军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里面乱转,怎么也走不出来,士气全无。最后,还是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出现,才把陆逊给带了出来。奇门遁甲和阵法的威力渲染到了极致,也让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是,作为一名严谨的研究者,我必须在这里给大家泼一盆“冷水”。这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它的主要来源是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以及其他可靠的史料中,我们并没有找到诸葛亮用石阵困住陆逊十万大军的直接记载 。《三国志》里确实提到了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证明八阵图这个东西是真实存在的。
“八阵图困住十万大军”更像是把奇门遁甲这门学问给神化了,让它变得更加传奇和富有戏剧性。
抛开传说,它在真实战场上如何运作?
既然“困住十万大军”是小说家言,那是不是说奇门遁甲在古代战争中就没什么实际作用了呢?当然不是。虽然缺少像小说里那样戏剧性的案例,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是真实存在的。抛开那些神化的部分,奇门遁甲更像是一位冷静的“战场参谋”。
根据一些古代军事典籍的记载,比如唐代李筌所著的兵书《太白阴经》,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运用奇门遁甲来进行排兵布阵。它的运作原理,并不是真的能召唤什么神秘力量,而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算,来寻找战场上的“最优解”。
举个例子,阵法中的“八门”——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吉凶方位和状态。如果要主动出击,就要选择从“开门”方向发起进攻;如果需要隐蔽行军、埋伏敌人,那就要走“杜门”所代表的方位。这种应用,本质上是利用环境、时间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制造对我方有利的战场态势。它不是让你凭空变出一道墙把敌人围起来,而是指导你如何利用地形、天气和时机,让敌人自己陷入被动、混乱的境地。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军事哲学和心理战术。历史上,从传说中的黄帝、姜子牙,到有明确记载的张良、刘伯温,都被认为是精通此道的高手,他们运用这种智慧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从而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如此厉害的学问,为何会“失传”?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好奇,既然奇门遁甲这么厉害,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少听说了,甚至被称为“失传”了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
因为它的传承方式太苛刻了。自古以来,这种“帝王之学”都是秘密传授,讲究“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很多时候都是师父找徒弟,而且是单线传承 。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它的神秘性和权威性,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传播,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断裂,一整套的知识体系就可能永远消失了。
其次,是它的学习门槛非常高。奇门遁甲的理论体系极其庞大复杂,涉及到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没有个十年八年的苦功根本入不了门 。在古代那种教育不普及的社会里,能静下心来研究这个的人本就凤毛麟角。
还有就是历史的冲击。在漫长的历史中,朝代更迭、战火纷飞,很多珍贵的典籍都在战乱中被毁坏或散失。特别是在一些朝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会将这类具有预测和军事用途的方术列为禁书,严禁民间私自学习和收藏。比如在清朝乾隆年间修撰《四库全书》时,就有大量被认为“违碍”或内容“不经”的书籍遭到了禁毁 而奇门遁甲这类带有神秘色彩的术数典籍,很可能就在被禁之列。
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奇门遁甲等传统术数又被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愿意去研究和传承它的人就更少了。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这门古老的智慧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很多核心精髓已经残缺不全,处于一种濒临失传的状态。
奇门遁甲这门古老的学问,既没有小说里描绘的那么神乎其神,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封建迷信。更像是我国古人探索宇宙规律、总结战争经验、指导社会实践的一套独特的时空哲学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