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听着可怕,但是只要做好这6点,普通人其实很难患上癌症!

发布时间:2025-09-13 15:30  浏览量:1

本文195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癌症”两个字,对很多人来说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谁都怕它突然落下。但你知道吗?其实大多数癌症并不是“天生注定”,很多时候是一步步“养”出来的。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生活方式得当,很多癌症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曾发布数据指出,超过40%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也就是说,10个人中,至少有4个人本可以不用得癌。

那问题来了: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癌症”这颗定时炸弹彻底拆掉?

别怕麻烦,把下面这6件事做好,相信我,癌症真的没那么容易找上门。

烟,是世界上最容易买到的致癌物。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癌症死亡中,吸烟相关的癌症占到了22%。不仅仅是肺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都和吸烟脱不了关系。

香烟里含有超过70种已知致癌物,它们一口口进入你的身体,破坏DNA,刺激细胞异常增生。长期吸烟,就像在身体里埋下一堆“炸药”,总有一天会爆。

有人说:“我不抽烟啊。”但问题是,你是不是正在被动吸烟?厨房油烟、身边的朋友、家人……一样会让你“躺枪”。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和烟草彻底绝缘。

很多人不知道,吃,也能吃出癌症来。

2023年,柳叶刀·全球健康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不良饮食结构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尤其是高盐、高油、高糖的饮食,极大增加了肠胃道癌症的风险。

腌制食品里的亚硝酸盐,高温煎炸产生的杂环胺苯并芘,这些都是明确的致癌物。它们进入身体后,不仅会破坏细胞结构,还会诱导基因突变。

要想远离癌症,饮食上就要做到三件事:

· 少吃腌制、油炸、烧烤;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 控制总热量,保持健康体重。

吃得干净、吃得自然,就是给自己加一道防癌“护盾”。

你可能想不到,久坐不动也能“坐出癌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研究,久坐超过8小时的人,患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升高。这是因为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也会跟着下降。

反过来,规律运动则是增强免疫、激活抗癌因子的好办法。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车),可以显著降低多种癌症发生率。

所以别再给自己找借口,“忙”“累”都不是理由。哪怕只是每天走6000步,也都在为你的健康买单。

肥胖不仅是高血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也是癌症的温床。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明确指出:肥胖与至少13种癌症高度相关,包括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等。

为什么肥胖会致癌?因为脂肪细胞会分泌炎症因子雌激素,这些物质会刺激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

特别是腹部肥胖(大肚子),更是公认的高风险信号。腰围超过90cm(男性)或85cm(女性),癌症风险就开始“飙升”。

想远离癌症,先把腰围“瘦下来”。

有人说:“喝点酒活血,没坏处。”但真相是——酒精就是一级致癌物,和石棉、苯一样可怕。

中国疾控中心指出,酒精与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密切相关。哪怕是每天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更可怕的是,酒精在体内代谢后会形成乙醛,这是一种明确的DNA毒性物质。它会直接攻击细胞,破坏基因结构,诱发癌变。

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饮酒量”。真正对身体好的饮酒量,是0。

很多癌症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但幸运的是,多数高发癌症都有可以筛查的手段。比如:

· 肺癌可做低剂量螺旋CT;

· 宫颈癌可做HPV和TCT检测;

· 结直肠癌可通过粪便潜血、肠镜发现早期病变;

· 乳腺癌、胃癌、肝癌……也都有相应检查方式。

关键在于: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会大大提升

不要等到身体出问题才去医院,至少每年安排一次全面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要做到“心中有数”。

写在最后

癌症并不是天降横祸,它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忽视健康、放纵生活方式的“后果”。

真正的防癌,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行动。

把烟戒了、吃得健康、动起来、控制体重、滴酒不沾、定期筛查,这6件事不起眼,却是最便宜、最有效的“防癌药”。

你做到了哪几条?

从今天开始,认真做起来,让癌症离你越来越远。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2]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风险报告》
[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三级预防指南》
[4] 《柳叶刀·全球健康》期刊,2023年,饮食结构与癌症风险研究
[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