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黄大仙赠药

发布时间:2025-09-14 07:00  浏览量:1

咱这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说起来都有些年头了。

那时候咱这有个七里沟,因村外一条蜿蜒七里的山涧而得名。

沟里最显赫的人家要数楚家。

当家老爷楚云舟,是个传奇人物,自幼聪颖过人,十五岁便中了秀才,十八岁乡试一举夺魁,成了方圆百里最年轻的举人老爷。

人人都道他前程似锦,必能金榜题名,入阁拜相。

谁知楚云舟志不在仕途,中举后便回乡侍奉双亲,经营家业。

他为人乐善好施,学问又大,虽只是个举人,却比那县太爷还受乡民敬重。

美中不足的是,楚云舟年近四十,却迟迟无子。

正室夫人求神拜佛,不知吃了多少副汤药,才在楚云舟四十寿辰那年,诞下一个麟儿。

楚云舟老来得子,喜不自胜,视若珍宝。

因孩子出生时正值寒冬,窗外一株红梅傲雪绽放,幽香扑鼻,故为孩子取名“楚寒梅”,取“寒梅傲雪,品行高洁”之意,小字“宝儿”。

这宝儿生得玉雪可爱,眉清目秀,最特别的是左边眉梢处有颗朱砂痣,右耳垂比左耳垂稍大些许,这些都是从小带来的特征。

楚云舟常抱着儿子在院中赏梅,叹道:“我儿如寒梅,虽姗姗来迟,却是天地间最美的造化。”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宝儿五岁那年,吵着闹着要跟去赶集。

楚云舟本欲亲自带去,恰逢县里学政来访商议修缮县学之事,只得让家中一个长工带着宝儿前去。

那长工也是个马虎眼,光顾着自己看杂耍,一不留神,小少爷就不见了。

这下可炸了锅,楚家派人寻了三天三夜,把整个镇子翻了个底朝天,连附近几个村子都问遍了,就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楚夫人整日以泪洗面,楚云舟一夜白头。

往日里精神矍铄的举人老爷,变得沉默寡言,常常独自一人站在那株红梅下发呆。

乡里人私下叹息:“楚老爷少年得志,一生顺遂,怕是太早得了势,连老天爷都眼红,非要让他命里遭此一劫啊...”

话说宝儿被人贩子掳去,途中马车翻覆,孩子头撞巨石,昏死过去。

醒来后前尘尽忘,连自己姓甚名谁都记不得了。

人贩子见他失了忆,头上又破相流血,怕惹上官司,就把他丢在路边自生自灭。

也是这孩子命不该绝,被一个光棍老农捡了去。

老农姓王,人都叫他王老憨,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五十多了还没讨上媳妇。

如今捡到个孩子,自是欢喜。

他给孩子取名"狗娃",说是贱名好养活。

狗娃虽失了记忆,却格外聪慧懂事。

七岁就能帮王老憨拾柴挑水,十岁便能独自上山采药。

最奇的是,这孩子似乎与山间生灵有种莫名的缘分。

王老憨常笑说:"娃啊,你莫不是山神爷送来的?"

狗娃十四岁那年,王老憨一病不起。

临终前,老人拉着狗娃的手道:"爹要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记住爹的话:娶妻娶贤不娶色,嫁汉嫁心不嫁财。日子是过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

狗娃含泪葬了养父,独自一人过活。

长到二十岁,村里人见他老实肯干,都张罗着为他说亲。

狗娃总是憨憨一笑:“咱这穷光蛋,谁跟啊?不图姑娘长得天仙似的,也不图什么陪嫁,只求一个知冷知热、能踏实过日子的就成。”

这话说了没多久,还真有人上门说亲。

说的是邻村一个寡妇,名叫秀娘,三十五岁年纪,还带着个八岁的女儿小丫。

村里人都劝狗娃慎重,毕竟娶个年长十五岁的寡妇,还要帮别人养孩子,不是划算买卖。

狗娃却道:"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十五,赛老母。年纪大些更懂得持家,带个孩子说明她有慈母心肠。只要人好心善,便是良配。"

果然,这秀娘过门后,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成熟明事理,狗娃在外干活,她从不让家里事烦他的心。

夫妻俩虽说没什么浓情蜜意,却也相敬如宾,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小丫也渐渐褪去怯懦,会甜甜地唤"爹爹"了。

狗娃常对秀娘说:"能娶到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秀娘总是温婉一笑:"能遇到相公,才是我们母女的造化。"

且说这地方穷山恶水,种地收成不好。

幸亏后山长满了一种紫叶草,城里富贵人家买去喂养外邦进贡的鹦鹉。

据说这鹦鹉吃了紫叶草,能学人言、唱曲、跳舞,还能耍笔杆子写字哩!

是真是假咱乡下人不知道,反正那些城里人肯花钱买,乡民们就上山采来卖。

往日都是等二道贩子来村里收购,价钱压得极低。

村民们明知被盘剥,苦于没有门路,也只能忍气吞声。

一日,狗娃上山采药,忽听远处传来呼救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锦衣少年挂在山崖边,眼看就要坠落。

狗娃不及多想,扑上前死死抓住少年手腕。

拉扯间,狗娃瞥见草丛里蹲着个黄皮子,眼睛滴溜溜地转。但见它前爪合十,似在叩拜。

狗娃心中诧异,但救人要紧,不及细想。

终于,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少年拉上来。

那获救少年原是城里张员外家的小公子。这小公子任性,非要亲自上山看看紫叶草生长的地方,结果一不小心滑下山坡,也是运气好刚巧碰上狗娃。

张员外感激不尽,定要重谢。

狗娃推辞不过,忽然灵机一动,说:“员外真要谢我,不如以后咱村里的紫叶草直接卖给您府上,省得让小贩中间剥一层皮。”

张员外满口答应,还赠了狗娃一块玉佩作为信物。

狗娃欢喜回村,与邻居大牛商议合伙做这买卖。

两人约好日子一同进城,行至半路,大牛突然腹痛如绞,躲进草丛方便。狗娃只得独自前往张府。

谁知这一去,竟惹出祸事来。

那张员外倒是守信之人,可他府上有个赵管家,尖酸刻薄,最会看人下菜碟。

见狗娃衣衫褴褛,就疑心他这玉佩是偷来的,说话夹枪带棒。

狗娃老实,不会拐弯抹角,直说是救小公子得来的谢礼。

赵管家阴阳怪气道:"哟,这么说你是咱们张府的大恩人了?往后是不是要隔三差五来讨报答?"

狗娃听了气得脸红脖子粗,他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跟人红过脸,这回却忍不住发了脾气:“您把俺当什么人了?俺虽是穷庄稼人,也知道施恩不图报的道理!”

正吵着,张员外出来了,好歹把事情平息了,也收了狗娃带来的紫叶草。

可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不知怎的,村里很快传起风言风语,说狗娃挟恩图报,逼着张员外买他的草药。

这些话传来传去,竟传成了狗娃拦着张员外的轿子讹钱!

大牛从城里回来,不但不帮狗娃澄清,反而添油加醋地说:“俺当时肚子疼躲草丛里,可都听见了!狗娃跟人家吵吵,非要人家给好处哩!”

这下狗娃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秀娘劝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咱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话虽如此,可人言可畏啊!

往日和气的乡亲,现在看见狗娃都躲着走。就连小贩也不来收他家的紫叶草了,生生断了一家人的生计。

半年过去,狗娃家的日子越发艰难。

这年冬天特别冷,秀娘染了风寒,一病不起。

狗娃心急如焚,进城抓药。郎中说了几味药引子,都贵得吓人。

祸不单行,张员外家的小公子也病了,病得蹊跷,浑身发热说胡话,城里郎中都束手无策。

赵管家带人四下寻偏方,正好撞见狗娃在药铺门前发愁。

他回府就对张员外说:"老爷,小公子这病来得古怪,莫不是冲撞了什么?听说当初救小公子的那个狗娃,如今穷困潦倒,他媳妇又病重,保不齐是他暗中咒骂小公子呢!"

张员外虽不全信,但爱子心切,宁可信其有。便让赵管家带着银子去狗娃家"破财消灾"。

赵管家找到狗娃,假惺惺道:"员外听说你家困难,特让我送些银两来。只是小公子病得奇怪,你若真没暗中咒骂,就对天发个誓。"

狗娃气得浑身发抖:"我若存过这等歹心,天打雷劈!这银子我不要,脏!"

赵管家冷笑:"不要?只怕由不得你!要是小公子有个三长两短,唯你是问!"说完扔下银子扬长而去。

狗娃对着那包银子,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愁得一夜未眠。

翌日清晨,狗娃家门口来了个不速之客——一只硕大的黄鼠狼,但见它:金毛灿灿似锦缎,双眼炯炯如明星。人立而行步从容,前爪捧药显神通。

这黄鼠狼毫不怕人,径直走到狗娃面前,将一株罕见的紫灵芝轻轻放下,然后抱着前爪拜了三拜。

狗娃愣怔片刻,忽然想起半年前救人时瞥见的那只黄皮子,恍然大悟:"莫非你是来报恩的?"

黄鼠狼竟点了点头,伸爪指向灵芝,又指向屋内病榻上的秀娘。

狗娃感激不尽,正要接过灵芝,黄鼠狼却拦住了他,又指向张府方向,然后模仿人生病的样子。

它人立而起,以爪抚额,作痛苦状,又模仿郎中诊脉的动作,活灵活现。

狗娃明白了:"你是说,这灵芝也能治张小公子的病?"

黄鼠狼点点头,却又摇摇头,指指灵芝,掰成两半,一半指向秀娘,一半指向张府。

狗娃心下明了:这仙药是要分给两个人用的。

可想起赵管家的嘴脸,狗娃又犹豫了。

黄鼠狼似乎看透他的心思,忽然口吐人言:"恩公莫要迟疑。半年前你救那小公子时,也间接救了吾一命。那日吾正在渡五百年大劫,天雷将至,若不是你积下善缘,让那小公子避开了雷击之地,吾早已形神俱灭。吾乃得道黄仙,修行五百余年,今日特来报恩。"

它继续说道:"这灵芝乃千年灵物,生于悬崖绝壁,吸取日月精华,能治百病,但需用以德报怨之心为引,方能见效。医者仁心,药者慧心,以善心煎药,药效倍增;以怨气煎熬,良药也成毒剂。"

狗娃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大仙指点的是。我若见死不救,与那赵管家何异?"

黄鼠狼又道:"你且记住:缘起缘灭,皆有定数。你命中有一段尘缘未了,不久自见分晓。吾辈修仙,最重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积恶业食恶果,此乃天地至理。"

说罢化作一道金光,消失不见。

狗娃依言将灵芝分成两半,一半煎给秀娘服下。

煎药时,他心无杂念,只存救人之心。

说也奇怪,那药汤竟泛起金光,满室异香。

秀娘服下后,果然药到病除,苍白的脸色瞬间红润起来。

另一半用红布包好,准备送去张府。

正要出门,大牛慌慌张张跑来:"狗娃兄弟,对不住啊!当初是赵管家给我一两银子,让我诬陷你的!现在小公子病危,赵管家怕事发,已经卷铺盖逃了!张员外这才知道错怪了你,后悔莫及哩!"

狗娃长叹一声:"过去的事不必再提,救人要紧。"

狗娃赶到张府,用灵芝救了小公子一命。张员外感激涕零,取出百两白银相谢。

狗娃婉拒道:"救人本是应当,若是图财,我与那赵管家何异?只求员外日后多关照村里紫叶草的买卖便是。"

张员外见狗娃品性高洁,越发敬重,便道:"既然小哥执意不受,老夫也不强求。三日后是观音诞,城外白云寺有法会,老夫捐了香油钱,特邀小哥同去,也算让老夫略表心意。"

狗娃再推辞不过,只得应下。

三日后,狗娃如约前往白云寺。

这日香客如织,摩肩接踵。

张员外因府中有事耽搁,让狗娃先行进香。

就在狗娃虔诚叩拜时,寺外又来了一顶软轿。

轿中走下一位老妇人和一位搀扶着她的老翁,正是楚老爷夫妇。

原来楚夫人自失子后,每年观音诞都要来白云寺上香祈福,盼能找回爱子。

说来也巧,楚老爷夫妇刚进大殿,就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虔诚叩拜。

那青年的侧脸让楚夫人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此时狗娃叩拜完毕起身,正好面向楚夫人。

阳光从殿外照进来,清晰地照出他左边眉梢处那颗朱砂痣。

楚夫人猛地抓住丈夫的手臂,声音颤抖:"老爷,你看那后生眉梢的痣..."

楚老爷定睛一看,也是心头剧震。

但他毕竟稳重,低声道:"夫人莫要激动,天下相似之人甚多,待我仔细看看。"

这时狗娃已被人群挤到偏殿。

楚老爷夫妇忙跟过去,只见狗娃正在为一位突然发病的老妇人施救。他动作熟练地取出银针,为老妇人针灸。

"这手法..."楚老爷喃喃道,"怎地如此眼熟?"

原来楚家祖传医术,狗娃小时候常看父亲行医,这些记忆虽已模糊,却化为了本能。

待老妇人缓过气来,狗娃细心叮嘱注意事项。

他说话时习惯性地微微侧头,露出右耳——那右耳垂果然比左耳垂稍大些许。

楚夫人再也按捺不住,上前颤声问道:"小哥,可否告知今年贵庚?"

狗娃虽觉诧异,仍恭敬回答:"晚辈今年二十整。"

楚老爷接着问:"听口音小哥不是本地人?"

狗娃道:"晚辈自幼被养父收养,不知籍贯何处。"

这时,张员外匆匆赶来,见到楚老爷夫妇,惊喜道:"楚兄,楚夫人,你们也来了?对了,这位就是我先前同你们说过的,救了我家小儿性命的恩人。"

楚老爷叹道:"巧了,方才有一位老妇人突发急病,也是这位小哥施以援手。"

张员外笑道:"这可真是缘分!小哥,这位是城中楚老爷,十五年前不幸失了独子,这些年来一直在寻找。"

狗娃闻言心生同情,便道:"晚辈自幼失怙,深知骨肉分离之痛。"

楚夫人忽然道:"小哥,老身冒昧问一句,你可知道自己身上可有什么特别的印记?比如...眉梢的朱砂痣,或是耳垂的异样?"

狗娃下意识摸了摸左眉梢:"这颗痣自小就有,养父说可能是胎里带来的。至于耳垂..."

他摸了摸右耳,"确实右边比左边大些,养父常笑说我这是有福之相。"

此时,当年照顾宝儿的老乳母也来上香,见到狗娃,手中的佛珠"啪"地落地:"宝哥儿!是宝哥儿!这眉梢的痣,这耳垂,这说话时微微侧头的习惯,和老身带大的宝哥儿一模一样!"

老乳母跪倒在地,老泪纵横:"老爷、夫人,这就是咱们的宝哥儿啊!老奴记得清清楚楚,宝哥儿左眉梢有朱砂痣,右耳垂稍大,说话时爱微微侧头。这些特征,寻常人不可能全都具备啊!"

楚老爷仍保持谨慎,又问:"小哥可还记得儿时之事?比如...可曾玩过一套小药碾?"

狗娃茫然摇头,却突然道:"药碾...不知为何,我见到药铺里的药碾,总觉得格外亲切。"

这时,寺中老方丈闻讯而来,听完缘由后,微笑道:"阿弥陀佛。老衲有一法可验证。请施主随老衲来。"

老方丈将众人引至寺中一棵古槐下,道:"这槐树已有三百年树龄,最是有灵性。若真是骨肉至亲,可在此树下验证。"

他让狗娃和楚老爷各执一笔,背对背写下儿时可能记忆的字眼。

说来也奇,两人竟同时写出了"药"字。

老方丈又道:"请楚夫人描述一下失子时的衣着。"

楚夫人泣道:"我那苦命的孩儿,那日穿着一件绛红色锦缎小袄,领口绣着如意纹,用的是金线..."

狗娃突然接口道:"金线绣的如意纹...我常做一个梦,梦见自己穿着这样的小袄,在人群中哭喊..."

至此,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事实。

一家三口抱头痛哭,在场香客无不动容,皆称这是观音菩萨显灵,让骨肉重逢。

狗娃认祖归宗,终于改回自己的本名楚寒梅。

但他不忘本,仍时常去祭拜养父王老憨的坟墓,也将秀娘和小丫接回楚府好生安置。

他说服父亲将紫叶草的生意交给村里共同经营,还请来名师教村民种植药材。

自那以后,山上的紫叶草长得越发茂盛。

有村民说,常见一只金毛黄鼠狼在山上转悠,想必是黄大仙在暗中庇佑。

一日深夜,楚寒梅梦见黄大仙前来辞行。

梦中黄仙化作一黄袍老者,仙风道骨,对他说道:"恩公尘缘已了,吾功德圆满。临别赠言:善心不灭,仙缘永存。愿恩公永保善心,福泽绵长。"

楚寒梅醒来,见枕边放着一枚金光闪闪的鳞片,知是黄大仙所赠。

他将鳞片供在家中,日日焚香叩拜。

楚寒梅和秀娘相濡以沫,平安到老,儿孙满堂。

至今七里沟的后山上,每逢月圆之夜,总能看见一道金光闪烁。

老人们说,那是黄大仙回来探望这片它曾经庇佑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