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城1号公路宁武段提质增效:开启文旅公路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创新之旅 | AD国际设计
发布时间:2025-09-15 10:38 浏览量:3
山林之间秋意浓,群山如画五彩染。
长城一号蜿蜒处,别样秋色韵悠然。
/ 长城一号公路宁武段
Preface
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是一条贯穿大同、朔州、忻州三个地级市的旅游线路,不仅承载着推动山西文旅振兴的重任,更是拉动县域经济、助力沿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核心动脉。
忻州宁武段是该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串联了石家庄村、坝门口村、蒯屯关村、头马营、二马营等乡村。
为了盘活沿线这些传统村落,帮助村民发展起生态旅游产业,项目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村域空间规划、安置房改造、配套设施设计、乡村景观提升等多个方面。
设计以生态保护和低碳循环为核心,以“人本关怀”为指引,致力于在保留乡土记忆的基础上,为沿线村民和游客打造一个自然和谐、全龄友好的空间。
我们期望通过这一方案,有效减少碳排放,提升乡村的生态和文化吸引力,进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遵循'低介入、高融合'的绿色低碳原则,致力于在保留公路沿线村落自然生长的空间脉络基础上,实现乡村风貌的和谐更新。
/ 公路沿线设计原则
/ 立面改造
/ 景观提质
设计师通过统一檐口线条、协调建材色系、规整庭院围栏等微改造手法,用最小干预方式,营造出“一眼见乡愁,细节现新风” 的和谐乡村风貌。
/ 营造乡村全新风貌
我们因地制宜,在有效提升宁武段公路沿线的旅游产业的同时,实现从 “育”(培育生态),到“娱”(提供休闲旅游产品),再到“愉”(带给人们愉悦感受)的递进目标。
在建筑方面,我们精心选用毛石墙基和木质窗格等本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材料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近零排放目标;
同时,借助预制件、夯土肌理涂料等快装模块,将低碳理念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
考虑到安置房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文化传统,我们不仅注重其功能的完善,还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
/ 安置房设计
传统的建筑形态、屋檐线条、装饰图案等元素,让居民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保留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文化归属
此外,通过合理规划社区空间,增加公共活动区域,更促进邻里交流和社区凝聚力的提升。
/ 社区空间
项目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可使空调节能20%—30%。同时,配备雨水收集设施,用于灌溉和景观用水,降低资源消耗,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生态平衡方面,我们优先选用本土植物景观,减少养护成本和资源消耗。同时,构建多层次植被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为鸟类、昆虫等提供栖息场所。
本项目以人为本,通过民宿、商业街、民俗馆、主题雕塑、文化广场等形式,将在地文化融入公路沿线,为乡村生活注入新活力。
/ 商业配套
在注重文化体验的同时,项目还增设驿站、停车场、服务中心等设施,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
/ 便捷服务
通过提升建筑外立面品质、改造乡村安置房、新建商业街和民宿等举措,乡村风貌和吸引力得以提升,实现了区域文化、生态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结语
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宁武段的改造提升项目,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创新实践。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生态保护优先、低碳循环利用、文化传承创新和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出旅游公路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