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心理学发起人苏重举老师浅谈自驱心理学和CBT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5-09-15 12:07 浏览量:2
当我们将自驱心理学与经典的认知行为心理学(CBT) 对比时,可以发现两者在底层逻辑和操作方式上既有交集,又有显著差异,尤其在针对青少年群体时,它们各有千秋。
相较于CBT的“问题-解决”模式,自驱心理学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展现出以下显著优势:
1. 更强调内在驱动与价值建设,而非仅仅纠正错误
CBT擅长帮助青少年识别“我不行”(负面自动思维)并将其调整为 “我可以试试”(更现实的思维)。自驱心理学则更进一步,它致力于帮青少年找到 “我为什么想要”和“什么对我真正重要”(价值第一、唤醒梦想)。它从根源上用强大的内在动机和价值观系统取代外在的或负面的驱动,不仅仅是修复,更是建构。2. 提供更全面的能力发展框架(“六商”与“能力篇”)
CBT的核心工具(如思维记录表、行为激活)主要针对认知重构和行为改变这两种能力。自驱心理学提出了责商、逆商、财商等更符合现代社会的综合能力模型,以及领导力、创造力、钝感力等具体能力培养。它不仅仅解决问题,更像一个“青少年能力综合训练营”。3. 深度融入家庭与文化系统(“自组驱动”与“价值篇”)
CBT虽然也有家庭CBT的分支,但标准CBT更侧重于个体本身的认知和行为。自驱心理学将家庭、学校、社会视为关键的驱动系统(自组驱动),并专门设计了一系列家庭规则、沟通话术和活动(如成人礼、禅武体验)。同时,其“价值篇” 融合儒家、道家等东方智慧,帮助青少年在文化认同中建立稳定的价值观,这一点比源自西方的CBT更具文化亲和力。4. 极致丰富的实践与体验工具(“实践应用”)
CBT的练习多在咨询室和日常情境中完成。自驱心理学则将学习场景极大地扩展,通过游学、探险、商战模拟、沙盘、辩论、行走课堂等无数种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 “在做事中悟理,在体验中成长” 。这种多元化和趣味性对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群体极具吸引力。5. 强调主动构建与自我领导
CBT教会个体成为自己的“治疗师”,管理情绪和思维。自驱心理学则鼓励青少年成为自己人生的“CEO”,运用梦想版、行动日志、自我管理系统等工具,主动规划人生,实现自我领导。这是一种更为主动和赋能的姿态。最佳实践模式:
将CBT的核心技术和思维(如识别自动思维、行为激活)作为工具,融入到自驱心理学的宏大系统中。例如:
自驱心理学为你提供了培养一个自信、自律、有内在动力孩子的完整地图和工具箱,而CBT则是这份地图中应对险峻路段时最专业的攀爬工具。自驱心理学发起人苏重举老师认为两者结合,方能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