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十九章:万物不可测,圣人守其中
发布时间:2025-09-15 17:53 浏览量:1
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定下“取天下”的目标,然后为之努力。我看见这个志向,就知道他一定会失败。
世界上很多“大事”都是这样。小事还有能够看准目标努力达到,而很多大事,功利性的结果一定来自于非功利的目标。比如真正“成功”的商业,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一定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赚钱”。古代开国之君55人(广义),没有谁一开始就要做皇帝的,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刘秀说“仕宦当作执金吾”,这都算是志向远大的了。绝大多数,都是走一步看一步,顺势而为最终到达了至高的位置上。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天下神器”,本就不是凡人所能接触的,只有“合于道”的圣人才能够向“道化万物”一样“德化万民”。所以,不能刻意对“天下”有什么作为,也不可执取占有“天下”如己物。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刻意去改变天下,必然失败;想要占有天下,必然会失去天下。
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万物是自行还是跟随?是嘘气还是吹气?是强还是弱?是培养还是毁坏?
《老子》这里少说了一句:这些都是时刻在变化的,是无法限定无法按照我们的意志操控的,甚至是无法预测的。
先秦时期,人们看到复杂多变的自然,心生敬畏,所以“强名”出一个“道”来统摄万物。对于自然和社会,都抱有一种谦虚卑下和不可知论的态度。
而我们如今科学昌明,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有“科学”的解释,事物的发展也几乎都可以计算。不仅仅是宇宙自然,动物植物,甚至人本身,也被纳入各种科学体系当中,抽象为片面的数据。
所以当下的我们,是否就完全把握了宇宙万物呢?是否就可以“为之”“执之”了呢?
现代的人类,存在一种集体的“傲慢”。
这或许是近两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科学高速发展带来的错觉。宇宙的真相似乎唾手可及,基因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人类几乎有了“成神”的错觉。
然而我想说的是,自然和社会仍然是不可测的。“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仍然是瞬息万变的,所谓统计学的模糊数据,并不能代表真实的自然,更不用说代表“人”。
小到病毒、细菌,大到气候变化、冰川融化,甚至小行星撞击,或者人类社会的争端、分裂、战争。这些都是我们掌握不了、控制不了的。当然,近期新闻说我们已经准备实验击碎小行星,但仍然会有很多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存在,甚至会因为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可控。
《老子》教人谦逊,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是适应的。因为你不知道对方会从口袋里掏出什么,所以不要跟人争吵;因为你不知道市场的走向,所以专心做好该做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富有和疾病哪个先来,所以要心态平和,锻炼身体……
只要心怀谦逊,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这是《老子》给现代化个人主义开的药,两千多年前的老药,依旧有效。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甚就是过分的,什么东西过分了就一定不好,奢和泰也都有“过分”的意思,帛书中“泰”写为“大”,也是一样。否极泰来,泰极否来,这是自然规律,万事万物都是一样,越是站到高位,越要如履薄冰。
真正“合于道”的圣人,自然会“守其中”,持之以恒,无咎。对于万物复杂莫测的变化,“守其中”“顺其时”“合其势”,自然无往不利,无为而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