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爆炒!三大黄金赛道掘金图(附股)
发布时间:2025-09-16 11:05 浏览量:1
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它们合计占据机器人整机成本60%以上,也是技术壁垒最高、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研究显示,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合计占据整机成本60%以上。这些关键环节的技术壁垒高、验证周期长,一旦突破便可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本文将为您拆解这几个“黄金赛道”的技术难点、市场格局和A股核心标的,助您把握机器人产业的投资机遇。
人形机器人的成本结构日益透明。其核心零部件中,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者合计占总成本比例超过60%,在某些高端协作机器人中,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精密减速器作为机器人的“关节”,成本占比高达30%-35%;伺服系统作为“肌肉和神经”,占比约20%-25%;控制器作为“大脑”,占比约10-15%。这三大件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精度和可靠性。
对人形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而言,一体化关节(整合了伺服电机、减速器和部分控制功能)的趋势正在提升这些核心部件的集成价值和重要性。
精密减速器是机器人技术壁垒最高、国产化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长期由日本哈默纳科和纳博特斯克两家寡头垄断(合计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
目前,谐波减速器(适用于小型关节)和RV减速器(适用于重负载关节)是两大主流路线。
国内厂商正在加速突破:绿的谐波已成为谐波减速器国产龙头,打破外资垄断;双环传动则通过分拆子公司环动科技聚焦RV减速器,进展迅速。
A股核心标的:
绿的谐波:国内谐波减速器绝对龙头,产品性能和盈利能力居前,直接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关节放量。双环传动:齿轮行业龙头,旗下环动科技的RV减速器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中大力德:同时切入谐波与RV减速器,并布局智能执行单元,向一体化关节延伸。配置建议:优先关注技术领先的龙头厂商(如绿的谐波),同时跟踪RV产业化进展较快的公司(如双环传动)。
伺服系统(包括电机、驱动器和编码器)是机器人的执行单元,负责实现精确的位置、速度或扭矩控制,技术栈横跨功率器件、控制算法与精密传感。
伺服系统要求高功率密度、高响应速度和高精度控制。其技术难点在于:电机的磁路设计与优化、驱动器的功率器件选型与控制环路设计、编码器的高精度与抗干扰能力。
在多轴协同和刚柔耦合的应用场景下,其对算法和器件的协同要求极高,是机器人成本中的“大头”。
系统化能力是关键伺服系统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系统化方案能力,能够提供电机、驱动、控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深度理解下游行业工艺(如焊接、搬运、打磨等)。
A股核心标的:
汇川技术:通用自动化龙头,产品线从伺服驱动、PLC到机器人整机全覆盖,具备极强的供应链整合与行业工艺包能力。埃斯顿:自研运动控制器+伺服系统+机器人本体,方案化能力与行业沉淀深厚。上游配套:斯达半导:国内IGBT/SiC功率器件龙头,深度受益于伺服驱动国产替代。纳芯微:磁传感、角度传感器、隔离器件等模拟芯片龙头,绑定伺服与机器人传感链。配置思路:平台型龙头(汇川技术)+专注机器人领域的系统厂(埃斯顿),并用上游器件龙头作为β增强(斯达半导、纳芯微)。
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运动规划、任务调度和底层实时控制;而其上层的工艺软件(如焊接、码垛、打磨等专用软件包)则决定了机器人“好不好用”,是盈利弹性最高的环节。
软件定义机器人控制器的硬件技术壁垒在于高实时性内核;而其上的算法与软件则包括轨迹规划、力控算法、安全功能等。
最大的价值在于行业工艺包——这些经过长期积累的行业知识库一旦形成,就具备极强的复制性,带来极高的软件毛利。
A股核心标的:
验证与良率风险:减速器的寿命、回差与批量一致性是核心指标,需跟踪大客户导入进度与返修率数据。价格战与周期波动:伺服和控制器环节竞争激烈,需跟踪龙头公司的毛利率和费用率变化。产业节奏偏差: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度可能慢于预期,需紧密跟踪各公司的订单、招标和产能爬坡数据。看订单与装机量:重点关注龙头公司的季度订单情况,以及汽车、3C、锂电等重点行业的机器人渗透率数据。看毛利率变化:定期核查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业务的毛利率变化及高端产品占比。看关键突破:密切关注上市公司在打入大客户(如头部车企、锂电企业)供应链和海外市场突破方面的公告与年报披露。那些已经在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领域建立优势的公司,正站在两个万亿赛道(汽车+机器人)的交汇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