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已经上市!医生再三叮嘱:老年人吃月饼时,一定多注意这5点
发布时间:2025-09-16 14:11 浏览量:1
月饼一上架,节日的氛围就悄悄蔓延开了。但每年这个时候,医院老年科的门诊量也总会跟着上升。不是月饼本身多么“邪恶”,而是很多老年人吃得太随意,身体一时“吃不消”。
说到底,月饼这东西,不是不能吃,而是要看怎么吃。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有些问题不盯紧,吃着吃着就出了事。
最常见的就是血糖飙升。不少老年人本身就有糖尿病,平时控制得还算规律,一到节日就放松警惕。月饼再好吃,也挡不住它高糖、高脂、高热量的“本性”。有的人一口气干掉一个五仁,转头血糖直接上10毫摩尔每升。
有时候问题还不是月饼,而是“月饼+水果+坚果+饮料”的组合拳。月饼配柚子,甜上加甜;再来杯甜茶,血糖就像坐了火箭。控制血糖,关键是细水长流,节日也不能“破戒”。
除了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也得当心。市面上的咸蛋黄月饼、火腿月饼,钠含量不低。吃多了,血压悄悄往上蹿,等到头晕、心悸才发现晚了。尤其是本身就吃着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控制血压的老人,这种“隐形盐分”特别容易让控制失效。
还有些人,平时肠胃就不太好,吃月饼之后直接“胀得坐不住”。月饼的馅料多油,糯米皮咬劲足,对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个挑战。消化慢、胃酸多、肠道蠕动差,吃完肚子胀、反酸、甚至便秘。
有个老年朋友,平时吃得很节制,但节日来了,孩子带了几盒月饼,他嘴馋,一口气吃了两个豆沙的。当天晚上就开始反胃,第二天一早就去医院挂了急诊。这种事每年都在发生。不是月饼的问题,是吃月饼的方式出了错。
别以为无糖月饼就是“老年人的福音”。市面上的无糖月饼,大多使用的是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这些。虽然不含真正的蔗糖,但热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低。代糖并不等于无热量,吃多了同样会升糖、增脂。
而且,有些老年人肝肾功能已经不太好,对某些代谢产物的清除能力下降。长期大量摄入甜味剂,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引发一系列代谢问题。无糖,不等于无限量。
月饼的另一个“隐形敌人”藏在它的包装里。现在的月饼越来越精致,礼盒、真空包装、花样繁多。很多老人喜欢囤着吃,觉得“放冰箱就行”。
但其实,月饼的保质期并不等于“安全期”。馅料一旦氧化变质,尤其是含蛋黄、肉类的,吃了反而容易食物中毒。
再有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药物相互作用。不少老年人长期服药,比如抗凝药物、降脂药、降糖药等等。月饼中的某些成分(比如大量脂肪、蛋黄中的胆固醇)会影响药物吸收、代谢,甚至直接干扰药效。
举个例子,服用华法林的老年人,如果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可能会影响凝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这种事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吃月饼前问问医生,没坏处。
很多人觉得节日就该放松一下,吃点好的,不然对不起这气氛。但对老年人来说,节日不是“放开吃”的理由,而是“更要注意”的时候。身体这本账,不能糊涂。
想要吃得安心,有几个做法倒是值得一提。首先,别整块吃。切一小块,配点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帮助延缓血糖上升。其次,吃之前喝点温水或淡茶,刺激肠胃蠕动,别空腹吃月饼,那是给胰岛素加压。
再者,挑月饼的时候看配料表,别一味追求“网红款”。挑些低糖、低脂的传统口味,别被“流心”“爆浆”这些词迷了眼。老年人对脂肪的耐受度本来就低,吃多了容易引发胆囊炎、胰腺炎等问题。
有些人喜欢饭后吃月饼,觉得“有点甜点才圆满”。其实月饼最好别跟正餐一起吃,尤其是饭后立即吃,会让消化系统“超负荷运转”。可以在两餐之间吃,少量摄入,给身体缓冲时间。
如果实在嘴馋,建议提前测一下血糖,吃完再监测一次。这样可以知道自己对这类食物的反应,避免“吃着吃着就进医院”。
节日里的仪式感不是靠吃多少月饼撑起来的,而是靠健康地把这份传统延续下去。吃得少一点,不代表少了情意;吃得聪明一点,反而多了安全。
有条件的,建议自己做点低糖月饼,配料清楚、油脂可控。甚至可以用燕麦粉、小米粉做皮,馅料用豆类、坚果打底,香味不减,负担更小。
说到底,老年人不是不能吃月饼,而是要学会怎么吃。别被“节日”两个字冲昏头脑。身体的账本一笔笔都记着,别让这口甜头变成苦果。
如果家里有老年人,不妨提醒一句:月饼虽香,心里得有数。吃一块,想三分,才是真正的节日智慧。
最后,提醒一句,节日里如果出现腹胀、恶心、血糖飙升、头晕、心悸等症状,别犹豫,及时就医。月饼不是“毒药”,但吃错了,真能让身体“吃不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张红,刘静,王晓兰,等. 糖尿病患者节日期间饮食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3):51-54.
[2]李俊,赵蕾. 老年人高血压与高盐食品摄入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0):2492-2494.
[3]高晨曦,王建军,赵丽. 不同代糖对人体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2):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