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医生提醒糖尿病人,宁可渴着,也别在2种情况下猛喝水

发布时间:2025-05-23 18:46  浏览量: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爸血糖高,这几天热得厉害,他动不动就灌一大杯凉水,一天起码五六次,喝完就说舒服多了。

可我看网上有人说糖尿病不能猛喝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话的是一位中学老师,刚下晚自习,坐在食堂一角边吃边聊。

他父亲六十多岁,糖尿病多年,自觉控制得还算行,但一到夏天就总是口渴、乏力、冒虚汗。

家人怕他脱水,便鼓励多喝水,结果越喝越频繁,甚至半夜还得起两三次喝水。

不少人以为渴了就喝,特别是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口干、多尿,一到热天,更觉得水是万能解法。

但水进体内不是白开就行,更不是越多越好。对糖尿病人来说,有两种情况,猛喝水反而会让身体进入更危险的状态。

第一种是血糖已经明显升高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测血糖,凭感觉判断,一旦感到口渴、乏力、出汗多,就以为是水分丢失,补水就能缓解。

结果却忽略了,渴并不总是脱水的信号,也可能是高血糖本身引起的。

当血糖超过11mmol/L时,肾小管无法回收所有葡萄糖,多余的葡萄糖就会从尿液排出。

这个过程叫“渗透性利尿”,也就是葡萄糖把水一起带出体外,造成多尿。

尿多了,人会口渴。可这时候如果猛喝水,血容量上来了,肾脏又要加快排尿,形成恶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血糖本身没降,细胞仍然缺乏能量利用,结果是水喝进去,但细胞还是“干”的。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意识到,高血糖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水分无法进入细胞,反而进一步加剧细胞脱水。

这种状态下喝水,就像是往堵住的管道里猛加压力,结果不是解渴,而是稀释血液中的钠。

钠浓度一降,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出现低钠性脑水肿,表现为意识模糊、抽搐,甚至昏迷。

一项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的数据指出,急性高血糖状态下单日水摄入量超过3000毫升的住院患者,其低钠血症发生率比正常补水组高出近52%。

这些人多在发病前有“喝水不止、尿频加重、精神变差”等典型表现,可惜被误以为是“出汗多了脱水”,反而被鼓励继续喝水。

第二种不该猛喝水的情况,是剧烈出汗后立刻大量补水,特别是空腹状态下。

有些糖尿病人晨练、做农活、跑腿买菜,回来浑身是汗,顺手就是一大瓶矿泉水灌下去。

这个时候身体还没完成体液调节,血液浓度正处在相对浓缩的状态。

突然灌入大量低渗水,会打乱细胞内外电解质平衡,造成细胞膨胀,尤其对脑细胞影响最大。

糖尿病人本身电解质波动容易被掩盖,有些人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等头晕、胸闷、走路发飘时已经是水中毒初期。

更严重的,是心功能不全者,猛补水可引发心衰急性发作。

水进血管,血压上来了,心脏负担突然增大,常在短时间内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表现。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出汗量和体重变化来决定饮水量,而不是一口气猛灌。

人体每出汗500毫升,水分补充应控制在300-400毫升之间,分次小口饮用,最好间隔10分钟以上。

此外,还应补充电解质,可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替代纯净水。

特别是糖尿病人合并高血压时,补水必须考虑钠钾比,不能光看“渴不渴”。

还有一点必须说清楚,大量喝水不能降血糖。很多人以为喝水多排尿多,能把血糖“冲走”。

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听起来有点道理,但其实只是代谢产物的被动排出,真正调节血糖的还是胰岛素和细胞利用效率。

糖尿病人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无法把血糖拉进细胞,就算水喝得再多,血糖也不会明显下降。

反而因为水分稀释了血浆,造成电解质比例失调,带来新的负担。

更糟的是,一些糖尿病患者有肾功能损伤。这时候补水必须非常谨慎。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后,水分排出速度慢,血容量过高会形成水潴留,容易诱发高血压、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

这种人群特别不能根据“口渴”来判断补水量,而要根据尿量、体重、下肢浮肿情况等综合指标来评估。

除了补水方式不当,有些人用错了水。常见的错误是喝冷饮、含糖饮料、运动饮料。

这些饮品表面上是水,实则是高负荷代谢物,果糖、葡萄糖、添加剂、咖啡因都能刺激胰岛功能,造成血糖波动。

特别是果糖,进入肝脏直接转化为脂肪,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日饮含糖饮料超过500毫升,HbA1c平均升高0.7%,这差不多是一个口服药物的治疗效果了,等于全被一瓶饮料抵消。

一些人选择喝凉茶、绿豆汤、金银花水等传统“清热饮品”,希望能降火、解暑。

这些饮品虽不含糖,但多数具有轻度利尿作用,会进一步加重水分丢失,特别是在没有补充钠的情况下,容易诱发低钠血症。

而且某些凉茶含有草本成分,对肝肾有代谢负担,长期使用风险不小。

糖尿病人一天到底该喝多少水,才能既避免脱水,又不至于加重代谢负担?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而是动态调节。

最推荐的方式是根据体重定量:每公斤体重补充30-35毫升水,60公斤的人每天大约1800毫升。但要分5-6次喝完,避免集中摄入。

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大量饮水,清晨起床后、午睡醒来、运动后、小便后,每次喝100-200毫升最合适。

何嘉欣.消渴饮水方对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