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力就能解决贫穷吗?
发布时间:2025-09-19 06:32 浏览量:2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因此,我们要发展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解决贫穷吗?
回答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生产力有资本的生产力和劳动的生产力的区别。
如果我们只是发展资本的生产力,那就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其结果必然是少数人富有,绝大多数人走向贫困。
在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制度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资本积累,而不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生活需求的满足。因此,当资本利用其所有权奴役劳动者的劳动,最大限度地吮吸剩余劳动,增强资本生产力时,必然导致绝大多数劳动者走向贫困,从而在资本不断积累的同时产生日趋严重的贫困积累!
当我们谈及生产力时,它包括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两个方面。现实的生产力,总是有结构上的区别:如果在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上,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那么,我们把这种生产力叫做资本生产力;相反,如果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那么,我们把这种生产力叫做人本生产力(工本)生产力。
现实的生产力,到底是以资本生产力的面目出现,还是以人本生产力的面目出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社会所有制特点决定的:
资本主义所有制或私有制决定了劳动力的商品化,而劳动力商品化客观上消去了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可能性。因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必然是活的劳动作为资产者追求剩余价值的工具或手段存在的,决定了生产力以资本的生产力面目出现;反过来,社会主义所有制决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化,而生产资料公有化消去了人格化的资产者,从而使生产资料作为工人生活需求满足的手段而存在。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化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生产力必然以工本生产力的面目出现。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许多人认为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区别,或者说是公有制主体地位与私有制主体地位的区别。如果我们的认识停留在这个点上,那是非常肤浅的。
只有当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是工本生产力与资本生产力的区别时,事实上我们才真正把握了两种社会的根本区别。因为只有认识了工本生产力与资本生产力的区别,才有可能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的区别,才可能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
现在我们回到上面提出的问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能不能消灭贫穷呢?
回答是不能。
因为现实的生产力,可能是资本生产力的面目出现,也可能以人本(工本)生产力的面目出现。当现实的生产力以资本的面目出现时,大力发展生产力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的“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必然会造成少数人富有而绝大多数人贫穷的事实。这是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来的几百年实践所证明的结论。
那怎样才能消灭贫穷呢?
那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人本(工本)生产力。
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到大力发展人本(工本)生产力,只是多了人本或工本两个字,为什么就能消灭贫穷呢?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人本(工本)生产力,而发展人本(工本)生产力,就必然带来共同富裕。
为什么“全国百强村都是集体经济”呢?为什么实现共同富裕的都是集体经济呢?
那是因为公有制事实上是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了产权,从而使社会生产力以人本(工本)生产力的面目出现。而集体经济所发展的生产力,正是人本(工本)生产力。如果我们详细考察一下,周家庄、南街村等实现了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不难发现,这些单位由于实现了公有制而不存在叫做老板或股东这种剥削者,这些单位发展经济的目的主要是满足村民的消费需要和整个村、社的公共需要。当他们的公共需要项目覆盖到村民或社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方面时,事实上也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基础。当老百姓在住房、医疗、教育、婚娶及基本生活需求等大项开支都通过公共项目来满足时,共同富裕也就成为了现实!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说法是模糊的,它忽略了现实生产力存在着资本生产力和人本生产力的性质区别,忽略了发展两种生产力存在着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的区别,忽略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人本生产力的客观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