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三化”铸品牌 “标准化”育人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5-09-19 07:10  浏览量:2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动适应美术师范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需求,秉承百年师范传统,融合现代教育理念,以“三端三化”育人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构建“三端协同”育人全新格局、打造具有“南师大”特色的教育品牌、夯实“标准化”课程管理坚实基础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目标清晰明确、运行高效顺畅、保障坚强有力的美术师范教育全链条育人体系。

破立并举

构建“三端协同”育人新格局

为解决以往美术师范教育中存在的技能传授单一、课程更新滞后以及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构建了“学科端技能标准化、教育端载体分层化、个体端能力人本化”的“三端协同”机制。

一是在学科架构方面,美术学院创新建立体系,由知名美术教育专家牵头,一线教师等多方主体参与,构建“四维分析矩阵”体系,还通过建立“技法解构、教学节点、文化传承、伦理边界”工作机制,以实现美术技能要素的系统化管理。组织专家团队定期研讨交流,一线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建立师生互动反馈机制。

二是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美术学院创新实施行动,开展全方位的“动态捕获行动”,并坚持“技术成熟度评估、教学适用性分析、文化价值挖掘、实践效果验证”,让所有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前沿紧密衔接,快速响应教育改革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更新滞后现象消除在源头阶段。同时,美术学院还建立课程预警系统,实时跟踪教学效果反馈,定期召开课程优化会议。

三是在师资建设方面,美术学院创新打造“双师型”成长引擎,以“技能转译员”队伍建设为牵引,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以“四阶载体转化设计法”组织建设为根基,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以提升教师“理论+实践+转化”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多元化建设;以“载体设计分层化”及“教学转化动态化”为抓手,强化课程开发队伍建设,在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应用创新过程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引领

打造“南师大”特色品牌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入挖掘美术师范教育特色,着力构建“技能标准化·转化动态化·评价嵌入化”“三化一体”的“南师大”育人品牌矩阵,以此推动美术师范教育改革落地并取得实际成效。美术学院整合校内外艺术博物馆与美术馆等各类文化资源,积极建立2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美术学院还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交流互访,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一是通过“技能标准化”模式构建学生专业基础。美术学院注重把“四维分析”及“动态捕获”相结合,突破传统美术教育既有边界,将技能培养从课堂延伸拓展至实践基地,从学校范围拓展到社会应用层面,实现技能教育与师范培养的全面深度融合,达成育人资源的高效联动效果。同时,美术学院还开设了校园写生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邀请知名艺术家举办讲座。

二是凭借“转化动态化”途径练就学生专业技能。美术学院建立“教学、实践、研发”的整体联动机制,举办技能大赛和专业竞赛等专项活动,开展“技能教育化”缓冲池建设与模块化活页式教材开发等特色项目,大力推进数字孪生实训体系建设工作,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创新”的转变。此外,美术学院还举办年度作品展示活动,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作品评价激励机制。

三是靠“评价嵌入化”强化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美术学院把能力评价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等活动,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素养提升及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内容,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获宝贵经验、实现自身价值,并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与专业品质。近年来,学生荣获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在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创新学术论坛上多次获得特等奖,在各类师范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机制保障

夯实“标准化”课程管理基础

一是构建质量监控机制,增强体系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数据,形成动态需求清单,以实现需求监测与及时响应,通过“标准化”课程建设工作例会,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并优化教学方式,确保教学举措与学生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实行教学创新容错纠错,积极营造敢闯敢试的创新氛围。美术学院投资建设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学过程全程监控,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研讨。

二是构建成效评估机制,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与满意度。美术学院将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块纳入教学绩效考核,强化教学效能评价;建立“学生—教师—管理部门”三方反馈渠道,形成“问题发现—归因分析—策略迭代”的闭环链条;通过设立“教学创新奖”,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流程设计;对于未达预期目标的项目,实行“红牌警示”并要求限期整改,确保资源投入与育人成效的高度匹配。美术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人才培养质量数据,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办学透明度。设立学生意见收集箱,定期举办师生座谈会,建立教学改进追踪机制。

新文科建设给美术学(师范)专业课程升级带来全新的历史机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三端协同”机制的建立,推动美术师范教育从传统的技能传授向综合素养培养转变。同时,美术学院取得了各类课题成果,如“指向师范生美育素养提升的课程实践研究”等课题立项、结项评审工作已顺利完成。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坚持“德备、艺精、善教、乐思”的教学理念,依托“三端三化”课程资源体系,达成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协同提升的课程升级,为全国美术师范教育改革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南师大方案”。未来,美术学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新时代美术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倪玮锶 杜丽姣 秦华‌)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19日 第11版

作者:倪玮锶 杜丽姣 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