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拿地回暖,二手房却跌不停?2025房市数据告诉你底部是否已至
发布时间:2025-09-18 23:54 浏览量:2
国家统计局刚出的2025年8月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住宅价格,这回又一起降了。
新房每平米比上个月少了点,二手跌得更明显些;二线城市更夸张,不管新房还是二手,降幅都比一线大,尤其是二手房,跌的幅度还在扩大。
本来想觉得二手房跌几个月就差不多了,但后来发现一线城市的二手房跌势根本没停。
北京已经连跌5个月,上海和广州是4个月,深圳最久,都6个月了。广州更狠,跟去年8月比,直接跌了6个多点,这幅度放在一线城市里,算是头一份了。
说实话,看市场情绪,二手房比新房准多了。
毕竟二手房是个人对个人交易,谁也骗不了谁;但新房不一样,开发商多精明啊,核心区房子好卖,就赶紧在核心区开新项目,一线市场扛得住,就往一线拿地。也正因如此,新房和二手的波动差得特别大。
就说上海吧,核心区新地块、新项目一堆,买新房的都往核心区去,外环的成交都被比下去了,所以上海新房价格连涨了38个月。
可二手呢?今年8月跟去年比,还是跌了2个多点,这反差感也太强烈了。
一线新房比二手有韧性,说白了就是供给结构不一样。
新房市场更像“有计划”的,大房企说了算;二手是散户扎堆,买家卖家互相博弈,最后走势全看供需。照这情况,以后一线新房和二手怕是要变成两个独立市场,分化只会更厉害。
影响新房走势的因素里,土地供应、房企资金、交易量这三个最关键。
先说说土地,现在房企实力差得越来越远,土地市场都被大房企占了。
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5年1到8月,前10名房企拿的新项目货值,占了百强房企的七成,小房企根本没机会。北京今年上半年卖了22块住宅用地,中建系一家就拿了7块,差不多三分之一,这集中度也没谁了。
大房企拿地多了,带来两个结果。一是某些区域的新房供给被他们垄断了,二是大房企想法都差不多,都爱开发高端房或者改善型住房,搞得新房市场越来越“高端化”。
这种供给变化,直接让房价、成交量的数据有点“失真”。
表面看北京、上海新房没跌多少,甚至还涨,但不同区域的人感受完全不一样,买核心区新房的觉得稳,买郊区的可能都在后悔。
其实过去4年,一线新房市场一直在“洗牌”。小房企、民营房企要么退出,要么扛不住倒了,郊区新房也一直在跌。这两点才是一线新房能扛住的真正原因。
现在剩下的房企,压力比以前小多了。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到8月,房企拿到的钱虽然比去年少了8个点,但比去年同期的降幅收窄了12个多点。
而且现在银行更愿意给头部央国企贷款,房企新开工的面积也少了很多,1到8月才3亿多平方米,只有5年前同期的零头。这么算下来,除了个别库存多的房企,大部分房企都不用急着降价清库存了。
中信建投最近的报告也说,房企现在爱往核心城市拿地,土地市场先回暖了,新房销售筑底也快结束了。
今年商品房卖得还一般,但前8月百强房企拿地花了7000多亿,比去年多了三成,拿地的积极性明显高了,好房企的业绩也开始稳了。
58安居客的张波也说,8月一线新房降幅收窄,跟政策松绑有关,比如放宽限购、降房贷利率,但三线城市库存太多,自己调不过来,还是难。
聊完新房的情况,咱们再看看二手房,这走势跟新房比,可就差远了。二手房成交量好像稳住了,但价格还在往下探,一点停的意思都没有。
二手房买卖大多是个人参与,博弈比新房激烈多了,价格往下拉的惯性特别大。
买家怕买贵了,肯定选最便宜的买;卖家呢,房源太分散,互相比价,很容易出现“踩踏式降价”,你降我也降,最后谁都卖不上价。
更关键的是,房企去杠杆快结束了,但老百姓还在减少负债。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1到8月,全国新增贷款13万多亿,可居民房贷才1万多亿,也就占了8个点左右,剩下的九成多都是企业贷款。
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个人房贷还少了1000多亿。本来以为首付比例降到2008年以来最低,大家贷款买房会多些,结果根本不是这样,这说明老百姓买房的意愿,比数据显示的还要低。
还有租金的问题,本来房价和租金的比例合适,能吸引人买房,但最近北京这些城市的租金也跌了。
我爱我家的数据显示,2025年8月北京整租的房子,每平米租金、每套租金都比上个月跌了,跟去年比也在跌。租金一跌,买房的回报预期就降了,不少人本来想买房,一看这情况,又把计划推迟了。
高盛最近出了份报告,说想让房市止跌,2026年得再多卖2.1亿平方米的房子,一线和二线城市可能需要2000亿到6000亿的购房补贴,房贷政策还得再松点,比如降利率、延长还款时间。
高盛还有个观点挺意外,说中国家庭在房贷上还有20万亿到50万亿的提升空间,足够支撑65万亿的新房销售。
但问题在于,一线城市住房供给太不平衡了,55%的户籍家庭,平均能分到1.5倍的住房,可45%的非户籍家庭,才分到0.1倍,这点房子根本不够,这也制约了房市回暖。
总的来说,现在房市还没到“全面底部”,明显是“新房强、二手弱”“一线韧、二线缓”的格局。新房能扛住,靠的是头部房企集中拿地、核心区供应多;二手房跌不停,是因为老百姓不愿贷款买房,还受比价、租金下跌影响。
要是想等房价底部到来,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政策得再松点,比如房贷再降息、补贴真金白银到位;二是得解决住房供给不平衡的问题,给非户籍家庭多些房子。
对刚需来说,一线核心区的新房相对稳,可以多看看;想投资的话,还是再等等,等二手房价格停跌、老百姓买房意愿上来了再说。
后续也可以多关注房企拿地的节奏、每个月二手房的成交量,还有央行的信贷政策,这些都能帮着判断房市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