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经济学88:案例:历代另类财政方法
发布时间:2025-09-19 11:40 浏览量:2
各位朋友好,各位同学好,今天我们继续讲人本主义心理学。今天我们简单的来回顾一下,我们过去古代历代那种不用抽税而弄钱的一些财政方法。
我们先从秦朝讲起。我们都知道秦朝统一,但是打统一战争是要钱的。有人说:“怎么弄钱?抽重税!”这条路千万要小心,税抽重了很麻烦。
那秦朝其实税是重,但是也没重到不可忍受的地步,因为秦朝有一套出售爵位的制度,这个爵位分了几十级。
那么有人说爵位是什么?他这个爵位不是官位,没权的,也不会给你钱。但是你有了这个爵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相应的爵位穿相应的服装,大家在一起的时候,爵位低的要礼让爵位高的,是一种荣誉。
秦朝就用爵位换了很多钱。你交钱也可以,交谷子也可以,交稻粮都可以换取爵位。是到了汉朝的时候,才冒出了什么呢?用官位来换钱的制度。但是这个官位主要是荣誉性的官位。
当然汉朝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就是盐铁令。汉武帝打仗,他整天琢磨着如何国用足而民不怨。什么意思?钱很多,老百姓就不埋怨,说穿了就是忽悠人。
他推广了盐铁专卖制度:盐专卖、铁专卖。但是这个还是针对老百姓的一种变相税收,但比较隐蔽。相对来说,怨言确实要少一点。
我们历朝历代他们就会老琢磨这种忽悠人的办法。到了东汉的时候,汉灵帝有一个特别大的发明,就是不但把官位的买卖变成了实际权利的买卖——并不是荣誉性的官职,他最大的一个发明就是推出了按揭制度,就是你采购一个官职可以按期付款,像我们供楼一样。
当然这个对于整个朝廷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很容易造成腐败。当时最高的官职是三公,有时候皇帝亲自下场做销售员,兜售三公的职务。有时候卖出去了以后,皇帝在皇宫里还后悔:“哎呀,今天开价太低!”有的人跟他谈“我没钱”,所以他顺应市场的需求推出了按揭贷款购买官职。
到了三国时代,曹操在刮钱方面又有一个重大的发明。什么发明?他就是正儿八经的设立了一个衙门。这个衙门干什么?挖坟。通过挖坟来解决财政问题。
在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挖坟可是一个非常缺德的事,他专门设计这种正式的衙门干这个事。可是一个大大让人掉眼镜的事,他的官职叫校尉,算是一个相当高的官职,一个很正式的衙门。
后来到了南北朝的时候,佛的信仰就兴盛起来。历代的传统当和尚当尼姑,包括你成为某个信仰组织的徒弟,我们通称出家了,是可以不用交税的。
南北朝后面就是唐朝,结果朝廷发明了一种新的发财的办法,就是卖和尚的身份证。拿了这个身份证的人,可以不用交税,所以它就有价值。在唐朝后期厉害的时候,一次性发放和尚身份证可以发20万个,他急着用钱。
唐朝后面是宋朝,赵匡胤这个人的特点就是对官员比较宽容,整个宋朝官员的工资是很高的-问题是要钱。所以这个赵匡胤脑筋就动到哪里去了?动到这个和尚身份证。他琢磨了半天,他觉得这个和尚的身份证还有其他信仰组织的身份证略加改动,就可以使这个身份证卖更多的钱。
他怎么改动呢?身份证不记名了,加强了流通性。以前这和尚身份证是小李的,只有你能用。现在不记名了,所以水浒传里柴大官人给鲁智深买和尚身份证,到市场上购买。
以前这个身份证在市场上没法流通,现在不记名,身份证不就变成可以流通了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北宋主要的大众交易的货币,居然不是金银以及宋朝发明的钞票,而是和尚身份证。这和尚身份证在东京、开封、汴梁还有交易市场,还有炒手,可以随行就市不断波动。
所以当年南宋岳飞跟金朝的金兀术大战的时候,有一次缺粮了,向宋高宗报告说他缺粮,而且缺钱。那宋高宗是不是拨个几百万两银子请军队运过去?你们知道,几百万两银子要运过去,很重的。一百万两银子的运输量是巨大的。
我们经常看电视里很多导演导错了,经常皇帝说:“来呀,赏他银子500两”。一个太监端了一个银子出来,那个人一拿……。要晓得,500两银子可有几十斤,哪有这么轻飘飘的能拿起来的?
宋高宗给岳飞军队发饷,是怎么发的?只是派了宦官带素骑-就是几个骑兵就够,背了一大摞子皇帝盖好章的和尚身份证,还有伊斯兰的身份证,岳飞派兵去接应。大家一听皇上派人带着和尚身份证来救急了,欢声雷动,就可以用这个去买粮。
宋朝后面是元朝。元朝在刮钱方面没什么创举。为什么没什么创举呢?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文化落后,想不出那么多花样。
你们知道我们私人的盖章什么时候发明的?就是元朝发明的。很多元朝的官员连签名同意-签两个字都困难,所以发明了私章。
元朝的管理是非常落后的。曾经有一段时间,它的河南省长官被人家假冒了-最高长官不是朝廷任命的,都运行了很长的时间。元朝管理很混乱,水平很差。
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宋朝发明了纸钞。那我们纸钞要有模子去印吧?一般都是用铜、金银,再怎么不济事至少用个铁对吧?或者用个石头。这个板很重要的。元朝印钞票的板,居然用木板!老鼠啃一口,印出来的钞票都会不一样。你们可见它这个管理是很混乱的。
元朝之后的明朝在资金方面一直很紧张,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太死板。朱元璋临死的时候,颁布了很复杂的条文,子子孙孙都必须遵守。
在明朝人的自由度很成问题的。你老爸是算命的,儿子也要算命;你老爸当兵的,儿子当兵;你老爸种田的,儿子种田。钱给你卡的死死的。至于和尚身份证换钱,那不行的。为什么?因为朱元璋自己做过和尚,他觉得这样大大的丢脸。他规定不行,他的子孙后代只能执行,大大损失了一笔钱。
到了清朝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康熙皇帝就挺能想的,他想出了什么事情?膨胀庙里面的罗汉!
本来罗汉的数量是很有限,他在跟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打仗的时候,需要钱。他就宣布:只要你交几十万两银子,就下令以你的形象刻成罗汉。所以罗汉的数量从几十个膨胀到多少?八百罗汉。你发现那个八百罗汉里什么都有,有书生、有杀猪的、有杀狗的、有理发的,为什么呢?根据交钱人职业给你塑造的罗汉。
所以历朝历代创造财政的办法,还是有各种各样我们现在感到匪夷所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