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芳华 筑梦五常】黑土地上的“阔班长”一名退伍军人的新农人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19 20:33 浏览量:7
以奋斗为种,在金秋收获硕果;用汗水浇灌,让家乡的土地生金。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曾是橄榄绿方阵里的排头兵,如今黑土地上的新农人;他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选择回到家乡“刨土”创业;凭借军人的坚韧与担当,他在3800多亩土地上种出甜美的“致富果”,展现出新时代新农人的风采——他就是孙阔,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阔班长”的致富带头人。
初秋的阳光为广袤的田野镀上一层金色,空气中弥漫着鲜食玉米成熟的清香。在拉林满族镇石人村的田野里,一台收割机行驶在阡陌之间,将一排排亭亭玉立的玉米秆揽入怀中,那些依然包裹着青绿外衣、浆汁饱满的鲜食玉米棒,沿着传送带欢快地跳跃,倾泻进车厢里。机器马达的轰鸣声、玉米棒掉落的撞击声,和着孙阔的笑脸,共同谱写出一曲充满喜悦的丰收交响乐。
今年33岁的孙阔是一位90后青年,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鲜食玉米的收获季,他的电话成了热线,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采购、询价,让他忙个不停。孙阔曾在武警辽宁省某部服役。五年军旅生涯,“优秀士兵”“班集体三等功”“个人三等功”,这些荣誉不仅刻在了证书上,更把“不服输、能吃苦”的军人本色融进了他的骨子里。退伍后,孙阔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意外的决定:回村种地。
“种地不能靠蛮干,得靠技术、靠思路。”带着那一份想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的信念,孙阔开启了一场与黑土地的深情对话。他用脚步丈量农田,用科技赋能种植。他摒弃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引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把昔日的零散地块打造成优质田;他瞄准市场需求,成立家庭农场,种起了经济价值高的粘糯玉米。2023年,他成立了公司,建立鲜食玉米加工厂。从“只会种”到“种得好、卖得好”,孙阔硬生生地在家乡的沃土上打造出一条“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阔班长”这个品牌,也慢慢地在市场上小有名气。
勤勉而刻苦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几年来,得益于家人和乡亲们的鼎力支持,孙阔将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从最初的100亩成功发展到3800多亩。他因地制宜,根据地块特点,错峰种植不同品种的鲜食玉米,通过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采收方式,保证玉米的新鲜度。在加工过程中,他和员工一起严把质量关,通过挑选、灭菌、清洗等多道工序锁住鲜食玉米的品质和鲜嫩口感。他的企业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80多户农户一起种植糯玉米、东北豆角,与沈阳、大连、长春等地农贸市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彻底解决了当地农产品销路难题,年均助农增收2万元。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这是孙阔对自己的承诺。《铸梦新时代》记录了他的奋斗足迹,2023年第三季度“冰城好人”荣誉称号见证了他的奉献担当。从军营投身沃野,从返乡创业者到致富带头人,孙阔,这位黑土地孕育的新农人,正赓续着军旅荣光,奋战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带领着乡亲们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