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这个“终极问题”
发布时间:2025-09-20 05:40 浏览量:7
这是大滨的第 234 期分享
作者丨大滨
一 引言
有个这样的段子你可能听过:
某人四十多岁还是碌碌无为,于是跑去找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掐指一算,然后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哥们说,那就先听坏的吧。
算命先生说:“坏消息是,你四十岁之前穷困潦倒……”那哥们眉头一挑,问:“那好消息呢?”
算命先生幽幽地说:“四十岁之后,你就习惯了。”
是不是挺好笑的,说的很像我们吧?有没有。
我们经常感慨为什么自己没有钱,天天睁开眼为了几两碎银又开始一天的奔波,尤其是过了40岁的普通人,到了这个岁数,真的感觉人生也就那样了。
二 特立独行且正确
这个标题也是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的学到的。那到底什么是“特立独行且正确”呢?
特立独行,这个好理解,简单说就是你做的事或者做事的方式跟大部分人不一样。
特立独行也意味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有时候还略微带点贬义,有点显摆自己或者看不上其他大部分人的做法的意思。
但是,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很多时候结果证明你是对的,那这就是特立独行且正确,这个时候你就会别别人有更好的成绩或成就。
举两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1 在大概2007,08年的样子 一一
北京还有全国的房价都开始大涨,这个时候李笑来在北京新东方当老师,税后年薪能到50万。
虽然当时他的父亲住院花了不少钱,但是付个首付再加上贷款,在北京买个小房子应该也不难。
这个时候他就很特立独行,或者说“不随大流”,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逻辑,买房不如租房,所以在其他同事都讨论买房的时候,他选择了租房。
几年后,买房的同事都庆幸和开心房价涨了好多,而李笑来开始研究了比特币,是的,就是那个最开始几美元、几十美元的东西,现如今11万美元一个。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听说了,坊间说李笑来是中国比特币“首富”。财富可以在北京买几十套上百套房子。
2 同样还是房子的例子 一一
大概在七、八年前,全国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都在涨,很多人本来没有买房的打算,结果看到别人买房都赚钱了,就忍不住“随大流”,七拼八凑,凑够了首付,买了套房。
然后美滋滋地等着房价大涨,后来你们也知道了,19年房地产就已经疲软了,20年初就是疫情,然后一折腾就是三年,房价开始不断下跌,一直跌到现在,而且是3、40%的跌幅,这你受得了吗?
六年前有人花800万,买了北京海淀的一个60平的老破小学区房,现在可能就值500万。一下子贬值300万,平均每年亏50万。
而有些人,就没有随大流非得学区房不买,而是在疫情期间股市大跌的时候,不断用闲钱买入股票然后坚定持有,一直到24年9月底,开始了收获。
光特立独行不行,还得正确,所以李笑来给出四个观点:
第一,正确本身没有价值;
第二,特立独行且正确,才具有价值;
第三,衡量正确与否,不能依靠大众认同;
第四,特立独行且正确,并不保证你一定能验证、收获其价值。
有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把这些“事后”许多年才明白的道理说给毫无此类经验的人听,难度是非常大的。不仅自己想清楚很难,更重要的是对方必须有强大的想象力和元认知能力才行。
(元认知能力请移步这里阅读:李笑来:你应该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三 什么决定你的自我驱动力?
这里介绍一个老词但是是新概念:“刚需”。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学了最少3+3+4=10年的英语,到最后还是哑巴英语呢?
根本原因是对大部分毕业生来说“用英语”不是他们的刚需,于是事实上“用不到它”,虽然“有它更好”但是“没有它也可以”,一切工作都能照常进行。
为什么另外一小部分人最终学会并精通了呢?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他们的“刚需”,没它不行。
同样,生活中有些人得过且过,不善于分析、思考和总结;可你身边至少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善于分析、勤于思考,对他们来说找到答案、寻求真相就是刚需。
分析对我来说就是刚需。
若是我认定某个问题需要一个解释,那我就会不断地思考、观察、分析、总结、补充;再思考、再观察、再分析、再总结、再补充……这个过程很可能长达好几个月,或者好几年,甚至七年一辈子……你看,七年后我的结论相对于七年前的结论,又进步了一大截,又精准了一个层次。
一一 李笑来
我相信,你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做事大部分有个一样的态度: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一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不然的话,他们很难受,往往那种难受不能言传只能意会。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大脑是可以塑造的。
所以,刚需的底层逻辑是能塑造你的大脑,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重塑大脑是对刚需的认知和选择。
四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钱?
成功是什么?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刚需”这个东西,本质上来看,根儿在价值观上——价值观几乎决定一个人的一切。
还记得那个注意力公式吗?
我们没有升级大脑操作系统之前的价值观是什么?是:
金钱>时间>注意力;成功>成长。
而我们的大脑被重塑之后公式就变成了:
注意力>时间>金钱;成长>成功。
现在让我们回到文章题目的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钱?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刚需,绝大多数人的刚需是花钱!
仔细想想,发财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大脑里是不是蹦出这个想法:
等我发财了,我就!(填空题,反正你能想出一大堆答案。)
你看,发财之后想做的事,成了我们的刚需,比如买车买房。
观察一下你周围,只有极少数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而绝大多数人“赚钱是为了花钱”,虽然有点绕,但是也正是这个区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中财富分配的巨大差异。
总结:
今天的东西需要你认真思考,最好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人生需要你做特立独行且正确的事,并且知道、并找到哪些是你真正的“刚需”,重塑你的大脑,然后才能成长,才有可能成功。
后记:
一切成长的刚需的最核心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耐心!
我们下期再接着分析: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
The End
20250915
如果觉得有用,请不要吝惜您的小手,帮忙点赞转发,谢谢!
4 【健身五大高危行为】这5个行为,正在毁掉你的身体!90%的人还在做
往期读书系列:
2023读书总结, 给大家推荐一下
2024年书单和读书总结。李笑来:这两本书成就了我的人生,一本是让我进入到逻辑思考的世界;一本是被我看作投资的圣经。(7千阅读)
2025书单和思考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短时间内足量重复;读书的目的--多用、多思考、多输出
往期思考系列:
人生后半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2万阅读)
我用四年的时间证明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炒股,一个是定投,结果怎么样?(头条公众号8万阅读)
一张人口预测图震惊到我,现在中国有14亿人口,你猜50年后会有多少呢?被房贷吞噬的生育勇气 (5万阅读)
上大学还重要吗?刷到一张可怕的图片,突然开始同情我的两个孩子(3万阅读)
震惊到我,一张作息表改变人生!三孩妈妈怎么做到边工作边带娃边留学美国的?
你的财富在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聪明,而在于你正处在一个什么方向的螺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