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阅兵结束不到半月,马龙因一特殊动态,再次实现口碑暴涨
发布时间:2025-09-21 05:33 浏览量:1
文|荔枝冰冻
编辑|影娱先锋
9.3阅兵,马龙作为体育界代表受邀观礼的画面,当时就刷了屏!连央媒都亲自下场点赞,“龙队排面”直接冲上热搜。
可谁又能想到,这才过了不到半个月,马龙居然又凭一条“特殊动态”杀回大众视野。
没有自拍、没有商务,却让全网破防、疯狂转发,他到底做了什么?
一说到马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六边形战士”、“双圈大满贯”、“GOAT(史上最佳)”每一个称号背后,都不是虚的,全是实打实的实力撑起来的人设。
五岁第一次握拍,十五岁打进国家队,如今三十四岁的他,依然稳坐世界乒坛的顶峰——马龙这条路,真就是一步一个冠军“打”上来的。
他不仅是男乒史上第一位实现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单打金牌“全满贯”的选手,更是乒乓球圈唯一达成“双圈大满贯”的传奇。
什么叫“绝对实力”?看龙队就知道了。
但说真的,比起奖牌柜里闪瞎眼的金牌,马龙这人本身更让人挪不开眼。
他从来不是那种爱咋咋呼呼的性子,也从没拿过 “卖惨”剧本博同情。
训练时磕了碰了、伤着了,就闷头去复健,从不声张;赢了比赛站在领奖台上,开口先谢教练、谢队友,还不忘提一嘴支持他的球迷,半点不飘。
他自己也说过:“我真不是什么天生就会打球的天才,就是比别人在球台前多熬了会儿,多练了几遍而已。”
这种不张扬、懂谦虚,还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初心的劲儿,才是他能把 “路人缘”熬成 “全民好感”的关键 —— 毕竟谁不喜欢这种踏实靠谱、浑身是劲儿还不摆架子的 “人间理想型运动员”呢?
这不,如此正气的马龙受邀9.3阅兵观礼,可谓是“排面拉满”。
今年9月3日,马龙作为体育圈的代表之一,受邀登上抗战胜利日阅兵的观礼台。
直播镜头下的他,全程专注又动情——看着队伍整齐走过,他眼神里写满自豪。
国歌响起时,他轻声跟着唱;尤其当抗战老兵的车缓缓驶过,他立刻起身、郑重致敬。
这个细节被镜头捕捉下来,瞬间刷遍全网,好多网友直呼:“破防了,龙队是真的懂!”
活动结束后,马龙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观礼请柬,配文简短有力:“致敬,震撼,幸福,守护和平,你永远可以相信祖国”。
就这么十二个字,没煽情、没小作文,却迅速引爆共鸣。
一小时内转发破五万,评论区成了大型表白现场:“跟着龙队一起致敬先烈!”“生于华夏,我骄傲!”
能被央媒点名、全网夸赞,妥妥的“口碑天花板”。
其实熟悉马龙的人早就知道,他一直都是有成绩没架子,有光环更有人味儿。
他曾多次被拍到在机场为队友、工作人员帮忙,对粉丝也是有求必应、态度友善。
比赛结束碰到小球迷要签名,他签完还不忘鼓励一句“好好练球,未来看你的”。
这些细节不是设计,不是“营业”,而是他一直以来待人接物的习惯。
也正是这种真诚、低调、始终如一的品格,让他在一次又一次地“口碑考验”中不仅没塌房,反而持续圈粉,真正做到了“从赛场顶流到人品顶流”。
如果说之前阅兵观礼让马龙的路人缘直接拉满,那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更是直接让他口碑“封神”——没错,就是登上洛杉矶奥运会官方宣传片这件事!
9月18日,洛奥官方发布了一波重磅宣传片。
才15秒的视频,信息量却爆炸——跑步、跳水、篮球、体操…全世界羡慕的大咖都露面了,而眼尖的网友一秒就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马龙!
要知道,这片子里巨星云集,但马龙,是唯一一张亚洲面孔,更是乒乓球项目里的独苗。
他穿着那一身标志性的中国队服,手握球拍,胜利的呐喊,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冠军就是马龙!”
更绝的是,有网友扒出来:都这会儿了,洛杉矶奥运会官网上乒乓球板块的封面,居然还是马龙!什么叫排面?官方直接给你答案。
好家伙,这可是三年后的奥运会啊!这么早就锁定马龙做“门面”,国际奥委会这波认可,含金量有多高,不用多说了吧?
说实话,马龙能获得这种级别的喜爱,一点都不意外。
毕竟,“双圈大满贯”史上第一人、国际乒联认证的“GOAT”(史上最佳)…这些title都不是白来的。
他不仅赢比赛,还靠实力和人品疯狂圈粉——真正做到了“冠军很多,但马龙只有一个”。
回头看看这半个多月,马龙接连两次引爆热搜——一次是阅兵观礼时的真情流露,一次是亮相洛杉矶奥运宣传片的排面时刻。
看似两次“天降热度”,其实背后全是他这么多年一步步攒下来的“人品余额”在变现。
第一次出圈,靠的是他作为一个人的温度。
站在观礼台上,他没有一点“冠军架子”,就像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人一样,会因为看到受阅部队而激动,会向老兵致敬,会发自内心地说出“守护和平,你永远可以相信祖国”。
第二次出圈,靠的纯粹是硬核实力。
能登上洛杉矶奥运宣传片,成为全世界乒乓球项目的独苗面孔,甚至被官网“挂首页”,这可不是刷脸能刷来的,这可是实打实的国际认证!
他用一块块金牌、一场场胜利,真正让中国乒乓被世界看到。
这种“硬实力+高荣誉”的组合,可比什么热搜包年套餐管用多了。
说到底,马龙能一次次地“口碑起飞”,是因为他实力强却不嚣张,地位高却不浮夸,永远谦逊、始终感恩、心里有国家。
也许我们无法成为下一个马龙,但他那种“赢了不忘来路,红了不忘队友”的格局,才是这个时代真正该追的星。
部分资料参考:
央视新闻|面对面|马龙:从“六边形战士”到乒协副主席 人生不止于金牌
央视网|[共同关注]新闻人物:35岁马龙绝地反击 时隔12年世界杯再称王 不放弃 是信念也是对“热爱”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