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乱补,小心越补越虚!进补必喝这杯茶,打开身体“滋补开关”
发布时间:2025-09-21 05:18 浏览量:1
秋季调补养血养阴,为什么却越补越虚?再好的滋补品,为什么也需要健康搭子?食材、补品都离不开“动静结合”!
熟悉养生的叔叔阿姨们估计都知道,养阴的海参、石斛,养血的阿胶、红枣,都是应景的秋冬季节养生滋补上品,既能入药又能入食。
但是本期专家告诉豆沙,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太静、太腻、太呆滞。要想运化它们,让它们充分发挥出滋补的功效,必须要靠脾气的推动。
有些人本身脾胃运化能力不足,如容易肚子发凉、大便不痛快、肠胃动力不够、容易困乏、湿气重的人群,常吃它们进补反而“碍脾运”,让脾胃运化“超载”,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如果进补出了问题,脾属土、肺属金,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生金,脾气不足的话就很容易导致肺气受损。而肺气有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肺气不足,秋冬季就很容易受寒感冒。
那这样说来,这些人群是否就无缘这类养阴养血的好食材呢?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再好的滋补品也需要健康搭子。
1、常见调料给脾胃加“动力”
就比如我们厨房里常见的一味调料——小茴香,可以给脾加点“动力”。
临床上杨主任很喜欢用小茴香,具有温脾胃、理气、补肾的作用。
杨主任告诉豆沙,肾阳充足就可以温煦脾阳,帮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转变为气血,肾阳足的时候还可以温肝,让肝气来推动脾胃运化。
不过大家要注意,和小茴香相似的孜然辛温,能去腥开胃,还可以祛寒湿。但有痔疮、便秘、阴虚火旺的人群要少用少吃孜然。
因此,虽然小茴香和孜然气味上都是走窜的,但想要让“静”的滋补品动起来,还是要选择小茴香,孜然会加重燥的问题,容易上火。
2、学会动静搭配
除了小茴香,日常生活中还有几种常见的“动静搭配”组合,豆沙帮大家总结好了:
①海参配大蒜
“葱烧海参”可以说是鲁菜头筹了。
其实山东大葱和海参的搭配,正是巧妙利用大葱的“动”来破解海参的“静”,激发脾胃本身的动力,推动脾气的运转,这样才能发挥海参的滋补功效。
②石斛配豆蔻
同样的道理,石斛也需要搭配上豆蔻。石斛养阴,比较滋腻,偏静,和豆蔻搭配动静得宜,在养阴的同时减轻了对脾气的耗损。
③大枣配生姜、阿胶配陈皮
对于养血的阿胶、红枣来说,则可以在食用的时候搭配上性质偏动的姜丝陈皮茶来化解呆滞,激发脾气的运作。
此外,杨主任还告诉豆沙,除了比较“静”的滋补品容易碍脾运,让脾胃负担加重,公认是健康食物的粗杂粮也不能吃太多!
1、这些粗杂粮“耗脾气”
因为身体在消化粗杂粮的时候,要消耗更多的脾气,才能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如果粗杂粮吃得太多,就会导致脾胃动力不足。
那么豆沙想问问叔叔阿姨,那您知道哪类粗粮更容易“耗脾气”吗?
杨主任揭秘,就是豆类,比如红豆、芸豆、黄豆等等,玉米、红薯、高粱米、山药、南瓜等其实也比较难消化。
而且,即便是粗粮细做,也仍然比较难消化。
因为中医认为,能否吃进去在于胃,而吃进去能否消化就与脾有关。不管是直接吃豆类还是打成豆浆喝,都不能改变它难消化的性质,要靠脾来运化。
2、吃粗粮要适量
杨主任建议脾胃弱的人要以吃甘温的细粮为主,比如米、面、小米。
不过这也不代表上面的粗杂粮就不能吃了,它们仍然是很健康的食材,只是脾胃亏虚的人在吃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量。
中医认为阴静阳燥,补血补阴的食材偏静,膳食纤维含量较多、难以消化吸收的食物也偏静;补阳的食材就偏动了,大家日常进补之前可以按照这个原则来简单判断。
1、进补前先喝它
如果已经吃了比较静的滋补品或者粗杂粮,也别担心,我们还可以配上偏动的汤饮。或者叔叔阿姨们入秋进补之前也可以喝它来调理身体。
益气健脾汤
【组成】
黄芪15克,茯苓20克,陈皮6~10克
【功效】
黄芪能补气健脾,茯苓健脾利湿、斡旋中焦,陈皮理气健脾。
都是药食两用的食材,比较平和,脾胃虚弱或者吃粗杂粮比较多的人都可以喝。
2、秋季润燥食材推荐
秋季属金作用于肺,秋季养生除了贴秋膘,另一个重点就是润燥。
所以杨主任推荐得养肺食材是既补益又善通的莲藕,它还能通肺络,尤其适合有咳喘气短、肺小结节等肺部基础问题的人群食用。
①莲藕蒸肉
杨主任还推荐了莲藕的一种吃法——莲藕蒸肉,可以把莲藕剁碎,与肉馅搅匀调味,上窝蒸成肉饼。
②藕节饮
注意藕节也别扔掉,藕节有清热利湿通络的作用,杨主任推荐了一杯藕节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