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驱动”强根基 提质增效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5-09-21 08:15 浏览量:1
——以创新实践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其质量提升关乎千万家庭的期盼,更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需以“价值引领、五育融合、数智赋能”为“三维驱动”,将理念创新转化为实践行动,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以价值引领为“魂”,筑牢立德铸魂根基
价值引领是教育的灵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在基础教育阶段,需将正确的价值导向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崇德向善”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底色。
党建领航明方向:发挥学校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党员教师带头担任“思政导师”,将红色基因、家国情怀融入课堂。通过“党史小故事进课堂”“榜样人物学习周”等活动,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感悟初心使命,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课程思政融日常:打破思政课“单兵作战”模式,推动语文、历史、科学等学科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例如,语文课堂讲解《少年中国说》时,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少年的责任”;历史课堂讲述革命历史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
实践育人树品格:依托校园德育阵地,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社区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会担当、懂得感恩,将价值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行”。
二、以五育融合为“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是破解“唯分数论”的关键,更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基础教育阶段需打破学科壁垒、活动界限,构建“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
智育为基,激活创新思维:摒弃“填鸭式”教学,推行“启发式”“项目式”学习。例如,数学课堂以“校园垃圾分类统计”为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统计知识;科学课堂开展“小小发明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设计简易装置,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体美劳协同,丰富成长维度: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跳绳、球类等阳光体育活动,以运动锤炼坚韧意志;开设书法、合唱、手工等美育课程,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提升审美素养;设立“校园劳动实践角”,组织学生参与绿植养护、教室清扫,在劳动中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实现“以体强身、以美润心、以劳力行”的协同育人效果。
三、以数智赋能为“翼”,激发教育创新活力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基础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以数智赋能破解教育痛点,可推动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的变革,让教育更具精准性与个性化。
赋能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数据分析工具。例如,通过在线作业系统分析学生错题,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教师针对性开展“分层辅导”;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走进”原子内部、“穿越”到历史现场,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
优化教育管理,提升服务效能:依托校园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家长可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运动情况,学校可联合社区推送线上公益课程,打破教育时空限制;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兴趣特长与成长轨迹,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建议,让每个孩子都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助力教师成长,夯实育人本领:组织教师参与数智化教学培训,成立“党员教师数智创新工作室”,探索AI助教、智慧黑板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通过“线上教研共同体”,让城乡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缩小教育差距,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筑牢师资根基。
价值引领定方向,五育融合强素养,数智赋能添动力。“三维驱动”如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相互支撑、协同发力。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唯有牢牢把握这一核心路径,将理念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更多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