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亦庄,体验人机协同的未来生活场景

发布时间:2025-09-23 17:39  浏览量:1

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北京亦庄向全球展示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雄心与实力。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亦庄”)宣布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旨在构建一个全域人机协同、研用融合的实训环境,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服务千行百业进程。

机器人产业集聚,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

北京亦庄经过多年精心布局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高地和创新枢纽。截至目前,这里已集聚了包括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星海图、北京优必选、安川首钢等在内的300余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态企业,形成了“核心零部件+人形/工业/特种/医疗/协作/物流机器人”的“1+6”产业体系。这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使得亦庄在机器人领域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和竞争优势。

数据显示,亦庄机器人产业链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个数字背后,是亦庄多年来对机器人产业的大力扶持和精心培育。从政策支持到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引进到技术创新,亦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促进体系。

图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展馆内,观众在宇树机器人展台观看机器人拳击展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亦庄打造了龙头引领的技术创新体系、功能完备的产业创新平台、要素集聚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产城融合的产业发展空间。

近年来,北京亦庄深入推进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的系统布局,开展高可靠通用本体、高性能零部件等专项研发,推动关键性能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聚焦高性能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在核心零部件领域,部分产品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整机布局方面,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个类别,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首都实体经济“压舱石”,北京亦庄正在深入贯彻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人工智能作为强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谋划培育与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据介绍,北京亦庄正全力构建从算法突破、模型研发到场景创造、产业转化的创新体系,全域建设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之城,首批建设“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十大标杆应用场景。

3年内形成多条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示范线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并配套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专项支持政策,以十条硬核措施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精准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作为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北京亦庄凭借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已成功吸引众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在此集聚。

谋“新”而动。随着人形机器人“天工”、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接连落地,越来越多的“全球首个”在北京亦庄诞生。聚焦软硬协同攻关,“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精准发力关键环节,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白菜心工程”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大脑”、“小脑”、机器人通用本体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支持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共性实验室,按照项目总投资情况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图为天工队选手天工Ultra(前)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冲向终点。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要素赋能。北京亦庄聚焦数据、本体等关键要素,多措并举破解数据采集贵、场景落地难等难题。支持真实世界数据采集,有序推动全域开放真实世界场景数据采集点位,打造一批标杆具身智能实训场,对于成功认定的实训场给予资金奖励。探索数据交易共享机制,推动具身智能数据开源开放,每年发放1亿元“数据券”,引导企业采购数据集、数据接口、数据模型等数据产品。鼓励企业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为开发者团队提供共享本体、免费空间、算力补贴等要素支撑,每年最高给予3000万元支持,为垂类领域应用项目开发提供保障。

场景牵引。从研发到应用,北京亦庄还致力于打通机器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2月,北京亦庄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开放高端制造、教育教学、产业园区等九大标杆场景资源。以应用场景牵引推广,“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进一步推动落实该计划,从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首台(套)奖励,到标杆场景建设,分阶段提供全链条支持,加快推广应用机器人产品。

生态育“链”。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北京亦庄进一步培育新业态链条,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支持搭建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依据项目投入按比例扶持,发放“打样券”,削减整机与零部件打样成本。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产线,探索“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柔性模式,从生产、销售两端给予资金支持,全方位支持制造能力和水平双提升。强化金融赋能,鼓励租赁使用机器人产品,支持企业为人形机器人整机投保并对保费给予补贴。支持打造机器人4S店等新业态,鼓励“以赛促产”,支持多方合作举办机器人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推动国际要素融通发展,为机器人领域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提供开办与运营经费支持。强化人才保障,为产业人才提供综合支持。

拓展机器人新经济与新消费

今年以来,北京亦庄在机器人应用推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从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到机器人足球联赛,从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到机器人主题餐厅,目前正在探索机器人技术与消费场景的创新融合,开辟机器人新经济与新消费的发展路径。

北京亦庄推出的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个持续半个月的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构建“参观—体验—销售—交付”一体化消费新模式,让普通消费者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机器人产品。最终,本届消费节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机器人相关产品及区内商圈总销售额突破3.3亿元,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超19万台,全网传播近5亿次。

在北京亦庄的机器人主题餐厅,配备了20余台各类型机器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餐厅还推出了机器人乐队表演和机器人脱口秀节目,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展示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图为在位于北京亦庄的“机器人焰究所”主题餐厅内,机器人乐队在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北京亦庄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机器人租赁服务,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这种灵活的消费方式,特别受到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欢迎。

北京亦庄设立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不仅是销售模式的创新,更是服务体系的重构。这家4S店,实现了销售、配件、售后、信息反馈一站式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机器人的销售和服务方式。

图为在位于北京亦庄机器人大世界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ROBOT MALL)内,观众在观看一款机器人的厨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走进这家4S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产品展示区。这里陈列着各类机器人产品,从家庭服务机器人到工业用机器人,从教育机器人到特种作业机器人,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每个展区都配备了专业的导购人员和技术工程师,为顾客提供详细的产品介绍和演示。

在产品体验区,顾客可以亲自操作和体验机器人产品。这个区域模拟了各种使用场景,包括家庭环境、办公场所、生产车间等,让顾客能够在近似实际使用的环境中测试机器人的性能。

未来构建人机协同新生态

随着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的深入推进,北京亦庄正在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到2027年底,力争实现“个十百千万”发展目标,建成1个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引育5家以上生态领军企业,打造5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在教育教学、医疗健康、政务服务、商业社区等十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以上具身智能优势企业,汇聚千人以上高端人才,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打造千万规模级真实世界具身智能数据集。形成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战略支撑地、技术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主阵地。

为实现这些目标,北京亦庄正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将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更多国际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

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够看到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还能亲身体验人机协同的未来生活场景。亦庄的实践将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为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