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得票第一,郝龙斌靠朱党资源暗中发力
发布时间:2025-09-23 18:27 浏览量:1
据《台海网》报道,20日举行的蓝党首次电视辩论已然落幕,就像是一面照妖镜一样,孰强孰弱,一目了然,只看数据,5万余人投票,郑得3万,罗、张随其后,郝第四,剩余两人本身就名声不显,派系和自己的力量都不强,暂且忽略。
但笔者这里需要提一个醒,郑虽强,甚至可以说得票率遥遥领先——这应该顺应了很多人心中的想法,这主席,本身就应该由能者得之,这些候选人里,不就郑最强?可在庆祝之余,别忘了一个威胁,那就是排名第四的郝。
有人可能会说,这郝距离郑都10倍有余的差距了,为什么还要怕他?不应该更担心罗张二人?但实际上,这一次的电视辩论,郝根本就没来!他甚至不像另外两人“没有被邀请”,而是他主动拒绝了邀请!这在大选中无疑是一个极为大胆的举动。要知道,历来选举拼的是什么?是曝光度。
你的理念、执政策略,总得说出来大家才能评判对不对?才能思考你去当主席,能不能坐好位子,能不能带领政党发展,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是不可能赢得选民的支持的,但郝依然大胆的放弃了,为什么?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他另有其他曝光渠道,甚至根本看不上这一次的辩论,要知道,“辩论”毕竟带着一个辩字一个论字,是要“真枪实弹”地和别人“理智吵架”的,万一没吵过,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声望,也就是所谓的得不偿失。
郑、罗、张三人是没办法,电视辩论对他们太重要了,光是参与投票的就5万余人,那算上一些沉默的观众,或许有接近10万人才关注这场盛事,而对郝来说,做的好,或许能赢来这10万人的青睐,做不好可就一败涂地了,不敢赌,不愿赌,这还有另一层意思——他有足够的自信赢下这场大选,只要自己不犯错误。
试想,唯有当一个人已经距离目标近在咫尺的时候,他才会开始患得患失,甚至一切求稳,所以说了这么多,郝的依仗究竟是什么?两大点,一是政党,二是媒体,当然,归根结底落在了政党上。
郝是朱党,也就是朱立伦的手下,在当下的蓝党可以说是“正规军”般的存在,各路豪强大多都集中在这里,人才辈出的同时,资源也是其他派系难以想象的,比如媒体宣传,郝就借助赵少康的力量,他是台湾的四大名嘴之一,这些天频频上节目,在公众面前赚足了镜头——这也是他明明没参与辩论,却也拿下了5%支持率的原因。
和辩论相比,节目大多都是录制好的,甚至一些话都是有意设计,他自然可以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根本不用担心暴露缺点,你说说,郝之流和郑罗张之流相比,就像是一个拿着金锄头,另一帮人赤手空拳一样,实在是欺负人啊!
所以,郑这一次的支持率虽然领先,但她依然不能大意,距离正式选举还有不到1个月,她必须在这段时间里继续展现自己的理念优势,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对她来说,郝是一个必须越过的难关。
当然,岛内有话语权的人也不是都支持郝,天下不全是朱党的,辩论后就有学者发言,为郑出谋划策,此人名叫钮则勋,算是岛内比较出名的一个学者,他就认为,只要郑能联合罗,甚至是张,她或许就能提前锁定胜局了。
这番理论的核心是——在郝、郑如此强势的情况下,罗、张二人几乎不具备胜出的可能性了,对他们来说,这次选举缴纳的保证金会全数付诸东流,这时候如果能交换到一些东西,他们两人是有可能同意的,这就是合作的基础。
在此之上,郑与罗、张还有些共同点,比如说,三人都不是朱党,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其次,张存在一个个人观点——蓝党的染缸文化,或者说老资历抱团的文化该消散了,其实让郝上台最危险的点就在于此,虽然嘴上说着改革,但郝上台后,蓝党无疑会步入进一步的僵化中,因为他们没有突破这种惯性思维的勇气,甚至他们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而郑的冲劲、勇气大家平日里都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被人称为“小辣椒”,这样一位女豪杰上台,是真能让蓝党焕发新的生机的,她也不惧怕大刀阔斧地改革,而她本身的能力也保证了,她不会让改革走上歪路,所以,郑上台,张是能接受的。
罗则是和郑处于一个时代的人,换言之,党内的辈分相同,这使得他们间的缝隙比郑与张之间还要小些,本质上来看,罗不过是想为自己争口气,在染缸文化下,年轻人被时间熬着,看着理想在前却不得实现,于是在即将年老的时候,他选择了最后一搏。
郑要拉拢他不难,上台后邀请他参与政党的高层设计,让他在适合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这是罗能够接受的结局,而一旦三人联合,一是减少了票数的分流,二是罗、张两人可以去捣乱。
郝既然求稳,就说明他只对结果自信,但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要是他真能舌绽莲花,又怎会放过这次辩论的机会呢?归根结底,他最终就算能上位,靠的也是小圈子的帮助,张、罗二人要是齐心协力,未必不能对其造成麻烦,总而言之,这场大选的结果如何,还是要耐心等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