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坐山观虎斗,129师苦战日军,“感动”蒋氏为八路军发嘉奖电

发布时间:2025-09-24 12:15  浏览量:1

1938年4月16日拂晓,白草延到长乐村的土路忽然静了片刻,随后枪声合在一起。772团已在暗处展开,几队炮手盯住辎重马车。榆社方向仍有火光,风把烟味吹来。

彼时,前队大部已甩开而去,留在后面的,是四五百名护卫和一条拉得很长的补给线。陈赓压低声音,只留一句“不打招呼。”

此前一周,晋冀豫边的山口与村路都在传同一则情报。日军将以第108、第16、第20、第109师团及步兵第28旅团合围,总数约3万,分九路楔入太行。目标直指八路军主力。

反过来山西境内并非无人。蒋军多部驻扎,编有第3军、169师、94师与骑兵第4师等。可日军的重锤,更多对准了太行一线的八路军阵地。

缘由并不复杂。自1937年末起,129师在凤凰山、长生口、神头岭连战有功,据战报累计歼敌2500余。依山设防,县区乡普遍建起抗日组织,军分区游击支队四出袭扰,气势正盛。

那会儿,统一战线也在试探中推进。朱德让徐向前去会见第3军军长曾万钟。会谈谈到了协同与火力支援,态度不算消极,作风却偏稳,多半仍以守为主。

更早一些,3月上旬和3月31日,刘伯承指挥下的陈赓旅与769团先后在路上咬住敌辎重,歼敌千余与四百余,摧毁汽车180余辆。这种打法,直戳日军要害。

等到4月6日,西井的一间院落里,作战部署会定下基调。运动战与游击相结合,发动群众,空舍清野;先发制敌,向外游击;内外线配合,随势而动。

据此,参谋们勘查地形,把涉县、武安镇间的鸡鸣铺山选为伏击点。林密坡陡,便于隐蔽。4月10日埋伏二十小时,敌踪不至。徐向前判断可能走漏风声,当夜撤出。

陈赓只说了一句宽慰“敌人狡猾,我们不能每次都击中,但机会会有。”

当天夜里,新的电文来了。向正太路的队伍已入皋落,向涉县的走到上下清泉;另一线占领襄垣,逼近榆社。朱德命129师向西机动,协同曾部阻击。

随后几日,多路交织。第20师团扑向安泽、沁源,被115师与169师、94师先后挡下;第16师团分三路取辽县、松烟镇,129师与骑四师接应;合围主力第108师团则沿沁县轴线推进。

曾万钟部在沁县、武乡一线短时阻击后转向后撤,战线随之扭动起来。129师必须抢在敌人合拢前找到缝隙。

4月12日23时,部队抵桐峪。次日,侦察兵回报襄垣方向多处民房被焚。再往后两天,侦知榆社的敌军开始从东向西撤回武乡。刘伯承望着榆社的火光,只点了点头。

15日黄昏,772团的侦察兵又带回新情报武乡之敌正向东撤。徐向前当场主张追击,理由很直白——辎重队慢,装备重,夜行更慢。刘伯承同意,部队轻装急行。

夜色里,队列压着山梁推进。彼时最要紧的,是在天亮前与敌人的尾巴接上。

16日清晨,巩家垴附近出现了约四五百名日军。陈赓判断这只是护卫,不是主力,于是按下火力,悄然侧插。

多数敌人已穿过长乐村,辎重却仍在白草延的窄路上。129师的分队以小股火力点卡住路口,先割尾,再咬腰。

战斗骤烈。近距离射击、手雷、短促冲锋轮番上,敌队列一度混乱。几次突围都被压回沟谷。

其后,预期中的协同并未及时出现。129师靠自身调整梯队,反复合围与截断,硬把战场稳住。

据当时战报,长乐村一战共毙伤第108师团官兵2200余,缴获步枪、机枪等多种武器。129师伤亡800余,772团团长叶成焕负重伤,数日后牺牲。

陈赓在日记里写“若曾万钟部能协同配合,歼灭敌人本是可能的。”此话未必尽合各方记录,但情绪真实。

末了,蒋方电贺129师,却未见对曾部的处分通报。对照之下,一支快打快撤,一支稳守审慎,各有立场,也露出统一战线的张力。

把镜头再推远一点。日军之在4月上旬调集多师团九路合围,直接动因多半是春季路上多次被我方袭扰,补给受损;而八路军以运动战与空舍清野回应,实则是用空间换时间、用群众基础消耗敌人。

这并非定局之战。日方迅速收拢正太路一线,继续以点控线;我方则在太行间保持机动,寻新的缺口。战场像被拉扯的绳,谁也没能一下子拽断。

再看那抹榆社夜火。它提醒人们战报上的数字之外,是一地又一地的迁徙与重建。等到火光熄下,仍要把路修通,把人安下,这才是战争最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