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建议大家:少吃丝瓜和羊肉,多吃4样,滋阴敛阳不上火
发布时间:2025-09-24 18:57 浏览量:3
►
本文170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秋天,不适合吃丝瓜和羊肉?45岁的李阿姨最近总觉得口干舌燥、喉咙发痒,甚至有些“上火”的症状。她觉得自己吃得很清淡,主打素食,几乎顿顿有丝瓜,还经常炖羊肉滋补。
可让她意外的是,去医院一查,医生却说她“吃得不对”,还建议她秋天少吃丝瓜和羊肉,多吃一些“滋阴敛阳”的食物。
这下她懵了:这些不都是好东西吗?怎么就“不对”了?
很多人一入秋就开始口干、皮肤干、眼睛涩,甚至便秘、嗓子疼。这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上火”,于是拼命喝凉茶、吃绿豆、冰镇水果,结果反而越吃越不舒服。
其实,这是典型的“秋燥”作祟。中医认为,秋属金,金主肺,而肺喜润恶燥。进入秋季后,空气干燥,人体津液容易耗损,就会出现燥热上浮的表现。
这时若再吃偏热的食物(如羊肉),或者寒凉但耗气的食物(如丝瓜),就容易加重体内阴阳失衡,出现“燥中带火”——既怕热,又口干、便秘、失眠。
丝瓜,性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通络之效,夏天吃确实清爽解暑。但《本草纲目》记载:“多食损阳气,令人泄泻。”秋天本就阳气渐收,继续吃丝瓜,容易伤脾胃、耗津液,反而加重口干、乏力。
羊肉,性温大热,补虚助阳。如果体质偏寒、阳虚者吃,确实有益。但秋天不少人本就“阳不收、阴不足”,这时候再吃羊肉等温补食品,容易上火动风,出现失眠、口腔溃疡、鼻出血等问题。
所以,秋天不是完全不能吃丝瓜和羊肉,而是不宜多吃、频吃,尤其是体质偏热、阴虚火旺的人群。
秋季属收敛之气,养生也要顺应天时,不能再像夏天那样“发散”为主,而要讲究敛阴护阳、润肺养肝。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居民膳食指南》也指出,秋季饮食应以清润、温和、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燥热之品。
那么,秋天到底吃点啥,才能顺应时节、养护身体?
1. 银耳:天然植物燕窝,润而不腻
银耳性平味甘,富含植物胶质和多糖,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对秋燥引起的咽干、便秘、皮肤干裂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研究表明,银耳中的多糖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
建议:每周煮2~3次银耳羹,可搭配百合、枸杞,效果更佳。
2. 梨:生津止渴润肺的“秋果之王”
梨味甘性凉,最适合秋季润肺止咳。但直接吃生梨,胃不好的人可能会不适,建议蒸着吃或煮水喝,既保留营养,又减少刺激。
尤其对于咽干、干咳无痰的人群,蒸梨加川贝,是中医常用的秋季润肺方。
3. 山药:健脾养肺、补而不腻
山药四季皆宜,尤以秋冬最佳。它性平、不寒不热,能健脾益肺、滋肾填精。《神农本草经》中称其为“上品”,可长期服用。
山药富含黏液蛋白和多种酶类,能保护胃黏膜、促进消化吸收,对因秋燥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结有明显改善。
4. 芝麻:润燥通便,乌发养颜
《本草纲目》记载:“芝麻,补肝肾,润五脏,益精血。”尤其是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不仅润肠通便,还有助于抗衰老。
秋季常吃黑芝麻糊、黑芝麻粥,既能润燥,又能为冬季储存能量打基础。
光靠吃还不够,秋季调养,更要注意起居与养心。
1.早睡早起,顺应阳收阴长
《黄帝内经》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阳气逐渐收敛,晚睡易耗阴伤津,导致秋燥加重。建议晚10点前入睡,早晨适度锻炼,舒展筋骨。
2.情志安宁,避免悲秋伤感
秋气萧瑟,易引人伤感。现代研究也发现,秋季是抑郁症高发期。保持乐观心态、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调节情绪,增强机体免疫。
写在最后秋天是个由热转凉、由阳转阴的关键季节。顺应节气,饮食清润、生活规律,才能安然过秋、平稳入冬。
丝瓜、羊肉虽好,但并非秋季首选。相反,多吃银耳、梨、山药、芝麻,才是符合时宜的滋养之道。
别等身体出问题,才想起该养生。秋天的滋养,从餐桌开始。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黄帝内经·素问》
《本草纲目》,李时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秋季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