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周刊 | 困局还是机遇?青年茶人解锁传播新姿势
发布时间:2025-09-25 08:24 浏览量:2
9月23日,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主办的第二届青年茶人沙龙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成功举办。本次沙龙以“媒介、传播、挑战”为主题,聚焦新时代背景下茶行业的媒介变革、传播生态与发展机遇,邀请青年茶人工作委员会中从事茶文化推广与媒体相关工作的委员共同参与,围绕“媒体力”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分享行业洞察,就当前传播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与潜在突破口进行了热烈探讨。
第二届青年茶人沙龙现场。
当前,茶行业普遍面临市场增速放缓、消费群体迭代以及传播渠道分散等多重挑战。传统名优茶市场受宏观经济与政策调整影响,礼品茶需求有所收缩;而新一代消费者则更注重个性化体验、情感共鸣与产品性价比。在此背景下,新媒体平台逐步成为衔接产销、重塑品牌价值的主流媒介。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内容同质化、价格体系混乱、消费者信任度不足等新问题。青年茶人紧扣传播主题,结合自身实践,展开了具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思考。本届沙龙由中华茶人联谊会青年茶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倩主持。
传统茶企的守正与创新
江志东 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传统名优茶市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已趋近增长顶点,受制于宏观经济与政策因素,短期内难以回到过去的高速轨道。名优茶作为茶产业链的“金字塔尖”,其基本盘的稳固直接关系到行业的价值体系。在新一代消费者崛起和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线上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正山堂摒弃流量与价格战,专注品牌价值传播,实现了较高的复购率与客单价。行业应积极拥抱新媒体,抓住当前行业变革期的机遇,借助其传播优势与路径,重构产销模式。
打破路径依赖,向咖啡产业学习创新
李乐骏云南弘益大学堂校长
茶产业,尤其是普洱茶产业面临的核心困境是路径依赖。过度依赖“名山古树”“越陈越香”的叙事,忽视了产品生态的信任化、标准化、多样化构建;缺乏勇气与能力去建设新市场、新消费、新趋势。云南咖啡的崛起得益于“新需求、新技术、新从业者”构成的“黄金三角”,茶产业应学习其系统性创新经验和传播方式,构建普洱茶“产地风土+产品风味”的表达方式,逐步建立风土基因库、普洱茶年鉴等,推动茶文化向理性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发起一场“中国茶的新文化运动”。
线下体验不可替代充分发挥“线上”价值
戎新宇 上海湖心亭茶楼主理人
线下实体茶楼的运营经验印证了实体场景的独特价值。以上海湖心亭为例,通过场地租赁、茶水服务与文化活动的多元业态组合,成功实现了高坪效。这一案例表明,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到并放大自身的核心优势,而非一味投身线上流量红海。即便是小规模店面,只要进行系统化运营,塑造鲜明的社区IP,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同样能建立稳定的客源,实现可持续经营。
从求快转向谋远,内容要贴近情绪
陈 浩《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副主编
当前茶行业遇到的瓶颈是经历过去粗放增长后的一次必然调整。内容传播应适应用户偏好,触达用户情绪价值。未来可以尝试打造“群像化”IP,通过凸显青年茶人的不同特点,将个体优势转变为具有示范效应的成功案例,在内容创新与商业变现层面探索可行路径。
媒体是桥梁,茶礼应回归人本
郑博文 青年茶文化学者
“媒”是连接认知差异的桥梁,新旧媒体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未变。茶作为中国礼文化的重要符号,核心应回归“人本主义”,实现从“送关系”到“送喜好”,从“以我为主”到“换位思考”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反映了消费者更加注重内在喜好与真实需求的理性趋势。在当前的发展瓶颈期,茶企和茶人更应沉淀下来,专注修炼内功。
共建达人生态,推动行业正内容
张梓阳“掌柜说”自媒体创始人
从“达人”角度看,茶行业“达人”生态发展的根本制约在于产业供应链不稳定与合作机制不完善。究其根源,是利益分配与信任问题。品牌方应主动构建合理的合作机制,与达人形成利益共同体,共促优质内容传播,以弥补专业内容在线上传播的缺口。同时,达人群体也要联合发声,通过打造IP集群形成合力,有效提升行业公信力。
回归文化本质,做深内容传播
杨鸿春《茗边》副主编
当前,各茶叶产区节庆活动缩减,茶企利润微薄,行业传播应避免盲目追求产值,锚定茶的文化属性。茶是“美好生活的具象表达”,可以通过品鉴会、主题茶会等文化活动提升品牌价值。在传播方式上,需深入挖掘茶的制作技艺、文化背景与风味特点,善用短视频的传播方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向消费者有效传递茶的魅力。
构建价格锚点,拥抱达人经济
范庆东 禅茶一味自媒体创始人
当前茶行业直播带货深陷“砍价模式”的困局,根源在于“价格锚点”的缺失。品牌方要主动构建清晰的产品价值体系,而非卷入低价竞争;同时重点扶持优质达人,并提供专业的内容与场景支持,让“达人”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明确产品竞争力,引领行业从礼品市场向可持续的自饮市场健康转型。
提升品牌力,吸引高素质人才
刘一焙 “岩上心舟”品牌创始人
茶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本在于解决高素质人才匮乏的问题。当前茶行业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发展空间,行业应当为青年人才提供更优质的成长土壤,提升品牌力。同时,品牌应积极破局,回归产品本身,通过技术革新、风味优化与包装升级等方式来构建核心卖点,而非依赖“名山古树”等稀缺概念。茶分为“口粮、礼品、艺术品”三个维度,参考不同行业的运营逻辑实现差异化竞争。
孙 蔚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
中华茶人联谊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肩负着扶植年轻茶人的重要使命。未来,青委会也将集中资源、合力宣传推广优秀青年茶人群体,树立标杆榜样,在营造行业新风向的同时,让青委会的每一位成员在参与和协作中共同受益,实现平台与个人的双向赋能。本次沙龙凝聚了多项行业共识:传播需回归文化,做深内容、以人为本;渠道应打通线上线下,实现融合发展;达人生态需共建共享,创新合作机制;发展要打破路径依赖,推动从品种、工艺、品牌到渠道的全方位创新。未来,青年茶人工作委员会将持续推动茶行业在内容传播、产品创新、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深化协作,开创茶产业新蓝海。